|
中華傳統(tǒng)詩詞是從中華文化土壤中生長出來的。詩詞體現(xiàn)了中國語言的節(jié)奏美、音韻美,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審美要求,是中國人傳達情感的形式。 從漢語言文字里直接生長出來的中華詩詞,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但同時作為精神文明的一種方法和工具,她又涵養(yǎng)了中華民族的詩性思維、人生智慧和人格操守。 考察中華詩詞的生長、發(fā)育、發(fā)展過程,我們發(fā)現(xiàn)中華詩詞與中華民族相生相伴,一路同行。中華詩詞融進民族文化的滾燙血液,直接影響了民族性格與民族精神的形成。 中華詩詞幫助人們創(chuàng)造和建立了一個“詩性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人們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實現(xiàn)了真正的“天人合一”。這也就是我們的民族為什么那么熱愛腳下的土地,那么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那么熱愛自己的祖國。這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詩性因素,也是中華民族青春常在的詩性因子。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已成為民族的文化意識,深植在國民的溫馨記憶里。 中國古代經(jīng)典詩詞包含了中華民族智慧?!鞍兹找郎奖M,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蓖踔疁o的這首詩,激勵一代又一代奮發(fā)有為的華夏兒女,去實現(xiàn)自身的生命價值。“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的這首《廬山》,不知打開了多少人的眼界。它告訴人們不要被表面現(xiàn)象所蒙蔽,不要鉆牛角尖,要全面地、辯證地看問題的道理。 中華詩詞還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人格操守,提升民族的精神品質。 中華詩詞從最初上古時詩的萌芽到《詩經(jīng)》、《楚辭》的出現(xiàn),就確定了以天地為經(jīng)緯的坐標系,形成了質樸、典雅、大氣、高貴的精神品格。中華詩詞以她特殊的文學樣式,潛移默化地塑造、完美著社會良心。讓我們讀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弊詮耐醪g的這首詩出現(xiàn)后,“冰心玉壺”的意象,就成為后世人品高潔的文化符號。從這些詩里我們看到,清潔的精神是人們最高的品德追求。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那些豪邁沉郁的詩篇,無不沸騰中華兒女的熱血,燃燒民族的愛國激情。文天祥的《七律·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寧折不彎、寧死不屈,“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民族氣節(jié),是一把正骨尺,一顆定心丸,不知校正了多少人生航向,在國家尊嚴與個人生死考驗面前,凸顯出一個民族的精神標高。 中華詩詞作為一種文化基因,已經(jīng)留存在中華民族的血液里。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應當?shù)玫疆敶说淖鹬嘏c珍視?!安蛔屆篮玫臇|西在我們這代人手里失傳”,是中國文學的時代要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