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一直處于受害者的狀態(tài),還想要拯救他人…… 如果生活中還有種種未解決的不愉快,卻一心追求“開悟”……. 如果努力壓抑一切情緒、欲望,想藉此得到“空”的解脫…… 這就是修道??! JT叔叔的《修道病-厥陰病心理學及道家的對治之法》去年他在厚樸給我們上課的時候就送給我們讀過,當時的感覺是大愛黍黍,呵呵 一、關于身體、靈魂和中醫(yī) 以靈魂人的立場,活肉體人的一生。 人的身體會生病,是人的靈魂在對你寄的一封情書,是靈魂的呼喚造成你生病,生病不是我們的敵人 關于健康,很好玩的事情就是:活在自己本性里的人非常不容易生??;可是,活成自以為的“應該”狀態(tài)的人,非常容易生病。 人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分得清楚什么人事物是你影響范圍以內的,什么人事物是你影響力范圍以外的。然后,如果是你影響力范圍以外的人事物,就不要去想,也不要去搞它,更不可以動情緒。 人要助人,比較好的情況是:我過得很幸福,如果你對我的幸福有興趣,我可以分享給你聽,我是為什么很幸福。這是一種健康的分享。 《莊子》“利澤施乎萬世,不為愛人”:你做你喜歡做的事,把你的快樂分享給別人,這樣子也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墒侵匾氖牵阕鲞@件事情很快樂,不是為了別人。 二、關于修道 (一)修道的階段 700-1000分,悟(Enlightenment) 600分,定(Peace) 590分,止Collecteedness 540分,樂Joy 500分,愛Love 400分,理Reason 350分,容Acceptance 310分,愿Willingness 250分,平Neutrality 200分,勇Courage 175分,傲Pride 150分,怒Anger 125分,欲Desire 100分,恐Fear 75分,悲Grief 50分,冷Apathy 30分,罪Guilt 20分,恥Shame (二)修到590分的方法 1、《大宗師》的“人生成功論”: 你完全不需要去努力克制自己,就很舒服地,對于自己影響不了的人事物,自自然然就不會出手去搞它、也不會去想它、也不會有情緒 一件事情是不是你的影響力范圍之內,那個分判的基準點需要極高的心力:尤其是當事情關系到生死、健康、親情、愛情的時候。所以,初學者大約是要很仔細地去感知自己“做”或“不做”一件事之后,那個殘余的心情是如何(多做生怨,少做遺悔),再慢慢檢討,慢慢調整 2、《齊物論》的“喪我法”: 在行為上先做到“不與人辯論”,只專心“心向內”地拆解自己的信念 等到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自己:就算聽到別人講了很離譜的瘋話,或是他誤會你、冤枉了你的時候,你心中也只是淡淡然地覺得:“咦?他說了一些我還不知道的事耶?”完全沒有情緒,也完全不會起“想去糾正他、反駁他、希望他相信我”的辯解沖動 3、《養(yǎng)生主》的“躊躇滿志法”: 一個人之所以會有“高興”這個情緒,基本的原因,是因為自己里面還有“自我感覺不良好”的黑暗面,人是因為消化不掉自己里面的這個黑暗面,所以才會代償性地渴望能夠“感覺良好” 當你有一天,真的做到了,無論別人再怎么夸獎你、對你好,或是自己表現(xiàn)得再完美,也都完全不會產生出“高興”的感覺。 4、《人間世》的“支離其德法”: 人為什么會“瞧不起”別人?其實,背后真正的情緒不是“瞧不起”,而是“嫉妒” 終于有一天,他在自己里面找不到一點罪惡感,向外看也看不到一個應當受罰的罪人。 5、《養(yǎng)生主》的“庖丁解牛法”: 人之所以會有情緒,是因為沒有承認事實 做到完全沒有“自以為”,完全沒有“希望對方會合我的意”的期待,而只有全然忘我地揮出這一刀,盡全力做到承認事實:不少一分力道,也絕不多做一分白工。得到這種“優(yōu)雅”的快感的時候,也就是“再也不會期待,要求人事物要合我的意”,就代表你已經免于所以的信念(自以為)。 (三)600分以上的修行方法 1、《達生》篇的“達人心法” 你所有思考的內容,都完全不會令自己有“傷腦筋”、“煩惱”或“悶”、“無聊”的感覺,也不會想一件事想到情緒“愈想愈高興或愈想愈怒之類”,思考波完全不會令到你有“不舒服”的感受,就代表思考力已經完全符合事實(心止于符),心力進入“全真”之境了 2、《大宗師》的“攖寧訣” 攖:搗亂;寧:安定 你一生中遇到的所有“亂你”的事,都變成能讓你安寧的助力 對一切現(xiàn)象都沒有“好惡”、沒有“得失”的二分性判斷,因為對他而言,一切都是好的,都是心靈的補品,都值得感謝 三、心想事成大法 首先回歸到靈魂出廠模式:我知道我的人生真正要的是什么 行為是最強而有力的冥想,然后每天做一件你夢想成真之后會做的不一樣的行為,找到屬于自己的優(yōu)雅化的方式,讓心想事成的效能一天比一天更提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