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8-21 08:18:31 劉振夏 (1941.6—) 江蘇人。擅長中國畫、年畫。 1962年畢業(yè)于蘇州工藝美術??茖W校。從事桃花塢民間木版年畫研究。歷任蘇州工藝美術職工大學校長,蘇州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主席,全國政協(xié)委員。作品有《漁婆》、《萬象更新》等,出版有《劉振夏中國畫肖像作品選》等。                                                寂寞修正果 
  方增先   聽說搞藝術的人如果真能得道,往往“耐得寂寞”?!澳偷眉拍边@四個字每個人理解都不一樣,或許要能夠讀懂劉振夏,就能夠理解其中的真正涵義。今天,一個藝術家最大的挑戰(zhàn)是市場的浮躁,人們對一個畫家作品價格的關注往往超過了作品本身,因此,用在炒作和包裝上的時間遠遠超過了呆在畫室的時間,而藝術別具一格的魅力和價值恰恰是無法用金錢的數(shù)字來衡量的。我們不必把商品化看作是藝術敵人,但藝術家只把獲利當作追求的目標,無疑會讓“藝術法則”屈從于“商業(yè)法則”。和這種常態(tài)相反,一個出眾的人物畫家獨自在畫室里呆了三十年,劉振夏像一個入定的修行者,一切妖魔都無法干擾。這種追求藝術正果的“定力”不僅僅是毅力,還需有堅定的信念和十分的自信。 我最初見到劉振夏是1978年去太湖寫生,途經(jīng)蘇州國畫院,畫院墻壁上掛了幾幅山水、花鳥,還有人物,都畫得不錯,其中有一幅人物畫給我很深的印象,非常吸引人,我立即禁不住夸贊起來,于是畫院的人就去找他,到了快離開的時候,才見到他。當時正值浙江美院國畫系開始招研究生,我就想起了他,希望他能來浙江美院考研究生。他很高興地答應,表示一定會來??墒沁^了兩個月了,報考時限將過,卻一直沒有他的身影,我很著急,他家里又沒有電話,我只好打到蘇州國畫院請人找他,結果說他前幾天已經(jīng)下鄉(xiāng)去了,具體去了哪里也說不清,而且也沒有留地址。我又托了幾個蘇州的朋友,希望能找到他,可是最終也沒有結果。對此我非常惋惜,擔心就此會失去一位優(yōu)秀的畫家。三年后,他在蘇州辦了一個畫展,深得好評,我寫了一篇文章,認為他的畫一是人物生動;二是造型能力強;三是水墨技法表現(xiàn)力好,其中還有這樣的評論:“如果說,劉振夏的造型能力比之古人要高明而不算稀奇,那么,比之現(xiàn)代畫家的優(yōu)秀者,他是堪稱優(yōu)秀者的?!庇指袅藘赡?,他應上海中國畫院的邀請辦展,成為畫壇和媒體關注的人物。 后來,我由于工作調動,輾轉來到上海,他經(jīng)常來看我,但是很少再看見他的作品了。僅聽他說希望再畫得好一點。時間一久,很多人以為他不畫畫了,一直到最近,他帶了一疊人物畫的印刷品到我家來。這是他又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磨練積累的部分人物畫作品。從筆墨和畫面的效果看,感覺他確實沒有停下來過他的畫筆,因為這和以前我看到的畫大不一樣,從用筆到對人物的神態(tài)的挖掘,都讓我清晰地理解到他如此“耐得寂寞”的意義了。 寫實水墨人物畫是20世紀中國畫全新的品種,是將西方素描融化到中國畫筆墨里去,有獨到趣味的一種新畫法,它要求有很強的造型能力,因為飽蘸墨汁的毛筆在宣紙上是容不得去猶豫和修改的,每下一筆時,質感、體積、透視,虛實和節(jié)奏必須一次就表達準確,而不是像素描和油畫那樣可以不斷地修正。中國畫筆墨語言的特點是自然而不造作,它能通過隨意的揮灑來啟發(fā)詩的境界和情感。這就像是在駕馭一匹狂奔的千里馬,若它不狂奔,則失其本真,若它不被駕馭,則不能馳騁。可這又談何容易呢?優(yōu)秀的人物畫家不僅僅具有文人畫家那樣“隨筆生發(fā)趣味,書寫胸中逸氣”的能力,而要在看似隨意而又酣暢的筆墨中,把握嚴格的布白和復雜的形體,體現(xiàn)畫面完美節(jié)奏和傳神達意的效果,那就必須在長期刻苦練習當中才能慢慢達到。這就是“功夫”,中國人講“功夫”就是既準又狠,下筆到位。我從劉振夏的畫里看到在深入嚴謹?shù)慕Y構下,外松而內緊,一氣呵成,達到下筆如有神助的境界。 古人畫肖像,正如評價顧愷之那樣“頰上加三毫,覺神明殊勝”,也就是說在面頰上加三筆,神采就會強烈地煥發(fā)出來。這三筆的細節(jié)是特征,所以說抓特征在人物畫里是非常重要的。現(xiàn)代的畫作同顧愷之的時代不同了,它對傳神有更高要求,首先要求有強烈的形體和準確的結構,其次衣帽,道具等要有相互的關系和相應的質感。這些沒有突出的素描、速寫和默寫的能力是無法做到的,劉振夏早年在蘇州工藝美專學習,練就了非常扎實的基本功,又把素描功夫轉化成水墨語言,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水墨風格。他的“形象感”非常好,有很強的個性特征描寫,他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會有很強的形象特質,有些作品,在觀看后即使隔了很長時間,閉起眼回憶時仍會印象深刻而宛若活現(xiàn)于眼前,這也許就是宋人所謂的“妙于生意而不失真”吧。 從我最初認識劉振夏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三十幾年了,當初意氣風發(fā)的有志青年,現(xiàn)在已經(jīng)兩鬢如霜,年近古稀了,而我自己更是已經(jīng)快到耄耋之年。三十幾年的埋頭苦干,人不知而不慍,平靜地生活在自己的藝術世界里,可以說他是將一生的精力都用在了畫畫上,這是很了不起的。他對自己手中藝術的要求非常嚴格、精益求精,至于社會對他有什么評價,他是有足夠信心的,正因為有信心才耐得住寂寞。我相信大家在看到他的畫冊后,尤其駐足于他的原作前的時候,一定會感受到他藝術中強烈內在力量的沖擊。寧靜而后致遠,時代需要這樣的藝術家,藝術高峰應屬于那些既有才華又全身心投入到藝術中去的人。 2009年9月28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