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中草藥藥理根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理論歸類: 一)抗病毒的中草藥 1.抗流感病毒: 大青葉、板藍(lán)根、青黛、金銀花、連翹、射干、黃芩、黃連、黃柏、大黃、大黃藤、腫節(jié)風(fēng)、虎杖、百部、魚(yú)腥草、蔥、大蒜、野菊花、柴胡、牛蒡子、防風(fēng)、紫蘇、貫眾、紫草、赤芍、丹皮、大葉桉、茵陳蒿、麻黃、桂枝、香薷、佩蘭、鵝不食草、艾葉、紫菀、側(cè)柏葉、訶子、黃精、五味子、檳榔、橄欖、香蕈、生甘草、夏枯草、海藻、紫荊皮。白臘梅、滿山香、狼巴巴草、南蛇藤、鴨跖草、糙蘇、羅布麻、一枝黃花、苦地丁、金櫻子、蔊菜、石韋、芫花、山臘梅、黃皮葉、紫薇。 2.抗副流感病毒: 牛蒡子。 3.抗鼻病毒: 含羞草、貫眾、杏仁、陳皮、紫河車、蜈蚣。 4.抗腺病毒: 射干。 5.抗麻疹病毒: 荊芥、穿心蓮、紫草、空心蓮子草、葎草、蒼耳草、烏梢蛇。 6.抗皰疹病毒: 金銀花、射干、虎杖、苦地丁、馬齒莧、赤芍、黃精、側(cè)柏葉。 7.抗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 桑寄生、淫羊藿、紫草、柴胡、麻黃、桂枝、黃柏、虎杖、生牡蠣。 8.抗柯薩奇(Coxackie)病毒: 虎杖、射干、大青葉、貫眾、桑寄生。 9.抗??桑‥CHO)病毒: 射干、大青葉、貫眾、金銀花、穿心蓮、魚(yú)腥草、虎杖、野菊花、蒲公英、苦地丁、青蒿、薄荷、浮萍、蔓荊子、茵陳、夏枯草、梔子、麻黃、桂枝、紫蘇、香薷、四季青、漏蘆、兔耳草、馬蹄金、馬兜鈴、桑寄生。 10.抗蟲(chóng)媒病毒: 大青葉、板藍(lán)根、青黛、鴨跖草、貫眾、虎杖、空心蓮子草、山葡萄、蛇蛻。 11.抗腮腺炎病毒: 大青葉、板藍(lán)根、金銀花、青黛、鴨跖草、蛇蛻、山葡萄。 二)抗菌的中草藥 1.抗廣譜菌(包括金葡菌、甲型、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腸炎桿菌、痢疾桿菌、傷寒、副傷寒桿菌等等): 金銀花、連翹、大青葉、板藍(lán)根、青黛、黃連、黃芩、黃柏、馬尾連、紫花地丁、蒲公英、敗醬草、穿心蓮、蚤休、龍膽草、山豆根、知母、梔子、厚樸、丹皮、白芍、夏枯草、瓜蔞、牛黃、秦艽、大蒜、訶子、大葉桉、十大功勞、千里光、腫節(jié)風(fēng)、金龍膽草、黃藤、地膽草、黃櫨、肺形草、爵床、一點(diǎn)紅、杏香兔耳風(fēng)。 2.抗金葡菌: 除上述抗廣譜菌的中草藥以外,還有魚(yú)腥草、野菊花、了哥王、桔梗、四葉參、白頭翁、馬齒莧、木芙蓉、虎杖、仙鶴草、旱蓮草、茜草、大黃、火炭母、蓍草、烏韭、一枝黃花、崗梅、千里光、矮地茶、筋骨草、地錦草、瞿麥、萹蓄、牛蒡子、紫蘇葉、蔥白、厚樸、辣蓼、馬鞭草、鴨跖草、金錢草、連錢草、金沙藤、海金沙、貫眾、鬼針草、山葡萄、救必應(yīng)、白英、龍葵、蛇莓、蒼耳子、公丁香、兩面針、大薊、小薊、側(cè)柏葉、紫珠草、毛冬青、冰片、雞矢藤、五倍子、烏梅、山茱萸、金櫻子、玄參、麝香、田基黃、金錦香、硃砂根、陰地蕨、紅大戟、連錢草、雪膽、石油菜、白毛鹿茸草、杠板歸、回回蒜、南燭、嗩吶花、瓜子金、苔水花、垂柳、五指毛桃、披針葉兔耳風(fēng)、莢蒾、金櫻子、斷血流、南蛇藤、白千層、滿山紅、白屈菜、烏棒子、白馬骨、筋骨草、鴨兒芹、古山龍、火炭母、四季青、蘭香草、紅管藥、苦地丁、毛大丁草、盾果草、桃金娘、多花薔薇、小粘葉、九里香、九香蟲(chóng)、酢漿草、仙人掌、錦燈籠、野蕎麥、白屈菜、山萩、中國(guó)旌節(jié)花、葎草。 3.抗甲型、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除上述抗廣譜菌中草藥以外,還有虎杖、野菊花、三顆針、魚(yú)腥草、救必應(yīng)、筋骨草、火炭母、金沙藤、大葉桉、芙蓉花、山葡萄、蒼耳子、兩面針、艾葉、冰片、鬼針草、白屈菜、滿山紅、木芙蓉、樺樹(shù)皮、五指毛桃、蘿摩、烏棒子、九里香、古山龍、筋骨草、南燭、杠板歸、白毛鹿茸草、雪膽。 4.抗肺炎雙球菌: 除上述抗廣譜菌的中草藥以外,還有桔梗、虎杖、空心蓮子草、紫金牛、牛蒡子、側(cè)柏葉、厚樸、蘇木、冰片、艾葉、哨吶花、一枝黃花、野蕎麥、垂柳、南燭、中國(guó)旌節(jié)花、白馬骨、苦地丁、樺樹(shù)皮、通光散、蔊菜、筋骨草。 5.抗腦膜炎雙球菌: 除上述抗廣譜菌的中草藥以外,還有大蒜、虎杖、空心蓮子草、大薊。 6.抗卡他球菌: 矮地茶、大青葉、丹皮、了哥王、虎杖、大血藤、白屈菜、披針葉兔耳風(fēng)、酢漿草、苦地丁、筋骨草、烏棒子、樺樹(shù)皮。 7.抗流感嗜血桿菌: 板藍(lán)根、射干、桔梗 山白芷、敗醬草、空心蓮子草、瓜蔞、大葉桉、高良姜、蓽茇、蘇木、五味子。 8.抗結(jié)核桿菌: 百部、黃連、黃柏、貓爪草、夏枯草、苦參、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大葉桉、地骨 9.抗百日咳嗜血桿菌: 黃芩、百部、雞苦膽、地錦草、穿心蓮、黃藥子、公丁香、白及、厚樸、白芍、小薊。 10.抗白喉?xiàng)U菌: 土牛膝、馬鞭草、生地、玄參、白芍、丹皮、地錦草(以上七種藥均有中和白喉?xiàng)U菌外毒素的作用)、萬(wàn)年青、金銀花、連翹、魚(yú)腥草、野菊花、蚤休、黃芩、知母、貝母、虎杖、了哥王、荊芥、麥冬、天冬、女貞子、大薊、仙鶴草、旱蓮草、當(dāng)歸、訶子、大蒜、木香、空心蓮子草、葎革、石韋、甘草、蘭香草、中國(guó)旌節(jié)花、嗩吶花。 11.抗腸炎桿菌: 除上述抗廣譜菌中草藥以外,還有地錦草、馬齒莧、秦皮、旱蓮草、仙鶴草、魚(yú)腥草、赤芍、辣蓼、五倍子、盾果草、四季青、荊芥、青蒿、地骨皮、紫地榆。 12.抗痢疾桿菌: 除上述抗廣譜菌中草藥以外,還有馬齒莧、地錦草、白頭翁、秦皮、苦參、鐵莧菜、魚(yú)腥草、蓍草、木香、腫節(jié)風(fēng)、虎杖、火炭母、仙鶴草、老鸛草、大薊、紫蘇葉、防風(fēng)、蔥白、野菊花、海金沙(全草)、公丁香、地榆、側(cè)柏葉、山楂、五倍子、烏梅、石榴皮、茶葉、當(dāng)歸、三顆針、千里光、鳳尾草、辣蓼、救必應(yīng)、萹蓄、五味子、井邊茜、紫地榆、水丁香、水楊梅、風(fēng)箱樹(shù)(花序)、大馬蓼、土丁桂、盾果草、雞血七、垂柳、雪膽、伸筋草、蓮子草、鴨腳黃連、鮮黃連、中國(guó)旌節(jié)花、小粘葉、斷血流、九香蟲(chóng)、地膽草、連錢草、三叉苦、火炭母、四季青、土細(xì)辛、毛大丁草、杠板歸。 13.抗傷寒、副傷寒桿菌: 除上述抗廣譜菌的中草藥以外,還有:三棵針、烏韭、木香、馬齒莧、了哥王、厚樸、地錦草、虎杖、干里光、金沙藤、海金沙、辣蓼、桂枝、公丁香、仙鶴草、大薊、小薊、地榆、五倍子、黃精、麥冬、木香、蘭香草、毛大丁草、垂柳、莢蒾、石油菜、火炭母、連錢草、多花薔薇、地蜂子、小粘葉、蓍草、九香蟲(chóng)。 14.抗大腸桿菌:
野菊花、馬齒莧、地錦草、蒲公英、敗醬草、馬鞭草、老鸛草、筋骨草、烏韭、蓍草、大葉桉、救必應(yīng)、龍葵、黃芩、大黃、瓜蔞、苦參、萹蓄、木香、仙鶴草、大薊、小薊、丹參、白芍、麝香、大蒜、烏梅、麥冬、半枝蓮、杠板歸、鶴蝨、白毛鹿茸草、雪膽、中國(guó)旌節(jié)花、小粘葉、披針葉兔耳風(fēng)、蔊菜、 15.抗綠膿桿菌: 五倍子、訶子、蚤休、夏枯草、 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丹皮、白芍、白頭翁、黃芩、大黃、虎杖、腫節(jié)風(fēng)、矮地茶、烏韭、火炭母、了哥王、地錦草、海金沙、筋骨草、大葉桉、救必應(yīng)、崗稔、白英、龍葵、蛇莓、半邊蓮、扁蓄、瞿麥、大薊、玄參、烏梅、五味子、野茉莉、老鸛草、盾果草、杠板歸、連錢草、滿山紅、野蕎麥、斷血流、中國(guó)旌節(jié)花、小粘葉、披針葉兔耳風(fēng)、垂柳、金剪刀草、野鴉椿、四季青、苦地丁、白馬骨、錦燈籠、金櫻子、紅大戟、荸薺、蔊菜。 16.抗變形桿菌: 金銀花、大葉桉、訶子、公丁香、龍葵、半枝蓮、辣蓼、瞿麥、花椒、丹參、白芍、毛冬青、麥冬、地膽草、四季青、毛大丁草。 17.抗布氏桿菌: 黃連、馬尾連、三顆針、羌活。 18.抗麻風(fēng)桿菌: 啤酒花、葎草、大風(fēng)子(油)、穿心蓮、蒼耳子、皂角刺、烏梢蛇、郁金、大黃、樸硝。 19.抗炭疽桿菌: 魚(yú)腥草、野菊花、了哥主、田基黃、廣豆根、十大功勞、三顆針、升麻、薄荷、鳳尾草、半枝蓮、白英、虎杖、羊蹄、秦艽、何首烏、杜仲、女貞子、骨碎補(bǔ)、大薊、茜草、仙鶴草、澤蘭、艾葉、烏藥、川椒、蓽苃、高良姜、公丁香。 20.抗枯草桿菌: 防風(fēng)、高良姜、蓽苃、木香、大蒜、麥冬、天冬、黃芪、杠板歸、仙人掌。 21.抗紅色癬菌等常見(jiàn)致病性皮膚真菌: 硫黃、土槿皮、苦參、黃精、白鮮皮、射干、蘆薈、大黃、白頭翁、桔梗、魚(yú)腥草、藁本、萹蓄、公丁香、川棟子、急性子、石榴皮、雞娃草、信石、漏蘆、山豆根、九節(jié)菖蒲、大風(fēng)子、地膚子、茵陳、輕粉。 22.抗白色念珠菌: 黃柏、黃芩、山豆根、枯礬、川棟子、土槿皮。 23.抗破傷風(fēng)桿菌∶ 金櫻子。 24·抗八聯(lián)球菌: 多花薔薇。 三)對(duì)恙蟲(chóng)熱立克次體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藥∶ 大蒜 四)抗螺旋體的中草藥∶ 1 .抗鉤端螺旋體: 大青葉、板藍(lán)根、穿心蓮(脫羥基穿心蓮內(nèi)脂)、土茯苓、黃連、黃芩、黃柏、連翹(醇提取物)、梔子、千里光、馬鞭草、地榆、大葉桉、楓楊、青蒿、虎杖、馬桑、金櫻子。 2.抗梅毒螺旋體: 土茯苓。 五)抗原蟲(chóng)的中草藥∶ 1.抗瘧原蟲(chóng): 青蒿、柴胡、常山、土常山、松蘿、草果、鴉膽子、馬鞭草、黃荊葉、稀薟草、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草、蒼術(shù)、水蜈蚣、升麻、大葉桉、地榆、尋骨風(fēng)、烏梅、鱉甲、仙鶴草、防己、四季青、砒霜(三氧化二砷)、雄黃(三硫化二砷)、硼砂、棉花根、雞骨常山、滇常山、白槍桿、毒根斑鳩菊。 2.抗阿米巴原蟲(chóng): 白頭翁、黃連、黃芩、苦參、秦皮、百部、漢防己,鴉膽子、地錦草、旱蓮草、馬齒莧、鐵莧菜、鳳尾草、委陵菜、威靈仙、畢澄茄。 3.抗陰道滴蟲(chóng)∶ 蛇床子、苦參、白頭翁、苦楝根皮、鶴草芽、薄荷、桃葉、蔥白、大蒜、萊菔子、乳香、 六)驅(qū)腸寄生蟲(chóng)的中草藥: 1.驅(qū)蛔蟲(chóng): 苦楝皮、川楝 子、使君子、蛔蒿、天名精、蕪荑、南瓜子、榧子、東北貫眾、石榴皮、烏梅、花椒、吳茱萸、小白蒿、土木香、公丁香、厚樸、牽牛子、絲瓜子、萹蓄、薏苡根、檳榔、三尖杉(種子)、華風(fēng)車子。 2.驅(qū)蟯蟲(chóng): 百部、苦楝皮、使君子、貫眾、鶴虱、大蒜、榧子、石榴皮、吳茱萸、鴉膽子、粗糠柴(果上腺體)。 3.驅(qū)鉤蟲(chóng): 檳榔、雷丸、榧子、苦楝皮、石榴皮。 4.殺血吸蟲(chóng); 南瓜子、小茵香、丹參、梔子、瞿麥、蟾酥、昆布流浸膏。 5.殺絲蟲(chóng): 威靈仙、雷丸、青蒿、北五加皮、糯稻根、桑葉、豬牙皂。 6.驅(qū)絳蟲(chóng): 檳榔、南瓜子、鶴草芽(含鶴草酚)、雷丸、貫眾、榧子、鶴虱、粗糠柴(果上腺體)、鐵仔(果)。 7.驅(qū)鞭毛蟲(chóng): 苦參。 8.驅(qū)姜片蟲(chóng): 椰子及汁。 |
|
|
來(lái)自: linjinglin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