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藥: 麗江山慈姑、光慈姑、秋水仙(秋水仙堿)、長春花(長春花堿和長春新堿)、三尖杉(粗榧堿)、喜樹果(含喜樹堿,甘草酸單銨鹽可對抗喜樹堿的毒性,但不降低抗癌作用)、農(nóng)吉利(即野百合,含農(nóng)吉利堿)、大葉豬屎青(含大葉豬屎青堿,即農(nóng)吉利堿)、白花蛇舌草、莪術(shù)(莪術(shù)油)、蚤休、天花粉、薏苡仁、茯苓(茯苓糖)、豬苓、無花果、菝葜、瓜蔞、廣豆根(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等)、射干、娃兒藤(娃兒藤堿)、腫節(jié)風(fēng)、獼猴桃根、粉防己(漢防己堿)、龍葵、黃藥子、夏枯草、墓頭回、狗舌草、斑蝥(斑蝥素)、土鱉蟲、全蝎、壁虎、蜈蚣、蟾酥、水蛭、半枝蓮、半邊蓮、白英、八月扎、豬殃殃、蒲公英、魚腥草、土大黃、羊蹄、丹參、赤芍、三七、大薊、小薊、鴉膽子、石菖蒲、兒茶、紫草、鮮南星、威靈仙、急性子、補(bǔ)骨脂、雄黃、砒霜、硇砂、女貞子、山茱萸、了哥王、淫羊藿、半夏、海帶、海藻、昆布、麝香、毛冬瓜、石蒜、美登木、犁頭尖、秋楓、藍(lán)萼香茶菜、兔耳草、魚寄生、金剪刀草、苦豆子、女金丹、秤陀梨、嚏根草、紫硇砂、八角蓮、石上柏、無花果、密花娃兒藤、纖花耳草、蘇鐵(葉)、烏梅、通光散、蒲葵子、鼠牙半枝、魔芋、瞿麥、海膽、樺菌芝、東北鼢鼠。 八)具有抗白血病細(xì)胞作用的中草藥: 農(nóng)吉利、狗舌草、干蟾皮、斑蝥(斑蝥素)、長春花(長春新堿)、腫節(jié)風(fēng)、墓頭回、馬錢子、胡黃連、鴉膽子、白頭翁、馬勃、馬蘭根、紅花、白藥子、狼毒、杏香兔耳風(fēng)、大尾搖、卵葉娃兒藤(總生物鹼)、蛇花藤(總生物鹼)、廣豆根、蜈蚣、全蝎、豬殃殃。 九)具有解熱作用的中草藥: 1.通過調(diào)節(jié)體溫中樞而解熱: 柴胡、黃芩、知母、生石膏、青蒿、鴨跖草、地骨皮、茵陳、梔子、丹皮、黃連、細(xì)辛、菊花、防風(fēng)、漢防己、西河柳、蔓荊子、馬鞭革、銀柴胡、前胡、羚羊角、水牛角、地龍、冰片、石斛、紫草、威靈仙、淡竹葉、小報春、燈臺樹。 2.通過興奮汗腺而發(fā)汗解熱: 麻黃、桂枝、香薷、紫蘇葉、荊芥、防風(fēng)、秦艽、薄荷、牛蒡子、柴胡、升麻、葛根、蔥白、浮萍、酸漿、白鮮皮。 十)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作用的中草藥: 1.鎮(zhèn)靜和催眠; 酸棗仁、五味子、延胡索、丹參、靈芝、當(dāng)歸、川芎、白芍、蘇木、茯神、茯苓、天麻、鉤藤、白蒺藜、蔓荊子、藁本、梔子、蓮子心、全蝎、地龍、蟬衣、天南星、琥珀、珍珠、朱砂、牛黃、靈磁石、龍骨、首烏藤、柏子仁、合歡皮、冬蟲夏草、柴胡、黃芩、生石膏、知母、獨(dú)活、香附、臭梧桐、稀薟草、秦皮、秦艽、杜仲、巴戟肉、枸杞子、浮小麥、龍眼肉、棉花根、茉莉根、蚱蜢、天竹黃、黃羊角、啤酒花、烏泡刺(子)、手參、孩兒參、羅布麻、石菖蒲、頭頂一棵珠、含羞草、九節(jié)菖蒲、鶴虱、酢漿草、金刷把、徐長卿、狗響鈴、馬桑寄生、梧桐葉、七葉一枝花、華千金藤、石吊蘭、白花蛇舌草、瓜子金、華山參、纈草、景天三七、桃金娘(果)。 2.抗驚厥: 羚羊角、全蝎、蜈蚣、地龍、僵蠶、制南星、鉤藤、靈芝、天麻、蛇蛻、柴胡、白芍、丹皮、辛夷、秦皮(秦皮素)、黃羊角、纈草、兒節(jié)菖蒲、石蔓蒲、青羊參、珍珠母、蛇含石、天竹黃、太陽針、雙飛蝴蝶、八月炸。 3.鎮(zhèn)痛: 洋金花、延胡索、罌粟殼、制烏頭、制附子、雪上一枝蒿、三分三、七葉蓮、祖司麻、細(xì)辛、桂枝、漢防己(漢防己乙素)、蟾酥、川芎、丹參、當(dāng)歸、白芍、防風(fēng)、白芷、吳茱萸、徐長卿、蔓荊子、藁本、薄荷、秦艽、稀簽草、臭梧桐、南五加皮、甘松、乳香、沒藥、青風(fēng)藤、雞矢藤、懷牛膝、獨(dú)活、兩面針、威靈仙、王不留行、制香附、郁金、秦皮(秦皮素)、白屈菜。麗江山慈菇、纈草、石蒜、徐長卿、白花蛇舌草、蚤休、泡桐、毛麝香、檀香、野本瓜、索骨丹、六方藤、大泡通、馬牙七、馬掃帚、馬桑、馬桑寄生、衛(wèi)矛、山龍眼、野芋、野花椒、野席草、野罌粟殼、崖姜、天韭、苦朗樹、茉莉根、轉(zhuǎn)心蓮、刺猬皮、姜三七、樹蘿卜 、柳葉菜、胡楊、柳葉見血飛、南蛇藤、胡蘆巴、腫足蕨、垂柳、魚寄生、金葉子、金蛤蟆、狗骨、生藤、華千金藤、卵葉娃兒藤、黃楊、黃水茄、黃緬桂、婆婆納、鹿藥、麻瘋樹、深山酢漿草、四方藤、嗩吶花、四塊瓦、三爪金龍、牛心樸、牛馬藤、火油草、蛇見怕、山管蘭、蛇工藤、蛇地錢、蛇疙瘩、貓胡子花、甜果藤、銅棒錘、雞心七、赤車、干年健、六月寒、火棘、云南柴桂、云南鐵線蓮、大竺桂、木豆、牛筋條、太白麗泰、石鳳丹、五香草、牛尾菜、牛扁、石瓜子、拐棗七、 苦養(yǎng)麥、刺萆薢、齒葉草、四方木皮、白花丹、四棱筋骨草、龍牙、榆木、東風(fēng)菜、東風(fēng)橘、葉下花、托盤、地菍、地不容、千告金藤、血滿草、多花薔薇(果、根)、雞根、雞血藤、雞骨草、雞骨香、兩面針、走游草、伸筋草、刺楸、泡桐、狗筋蔓、赤車使者、刮筋板、茅莓、茅膏菜、金鐵鎖、金雞腳、腫節(jié)風(fēng)、金線風(fēng)、金錢草、葒草、香茅、珍珠梅、香加皮、穿山龍、穿破石、枯嶺勾兒茶、扁擔(dān)桿、絨毛鴨腳木、絨背薊、夏大無、鐵包金、鐵棒錘、鐵箍散、桃全娘(根)、絡(luò)石藤、進(jìn)風(fēng)傘、茜草、臭茉莉、臭牡丹、救必應(yīng)、獼猴桃(根)、寬筋藤、接骨木、接骨樹、排錢樹、綠葡萄、銅錘玉帶草、通城虎、破天菜、破骨風(fēng)、清香桂(根)、鴨腳木、鴨嘴花、天蓬子(根)、麻口皮子藥、黃鱔藤、野棉花、蛤蔞、隔山香、 、黑漢條、黑面葉(根)、滇杠柳、常裂秋海棠、蜂糖罐、鵝不食草、赪桐、藍(lán)布正、博落回、痰藥、矮陀陀、蜘蛛香、蔊菜、翠云草、算盤子、蘄蛇、簕欓、蠅子草、翼核果、五葉木通(八月炸)、九香蟲、三加、三叉苦、大葉山桂、小白撐、小葉買麻藤、千斤拔、千針萬線草、山蒼子、五指毛桃、半楓荷、石椒草、石南藤、白云花(根)、白毛蛇、白粉藤、仙茅、頭頂一顆珠、四棱筋骨草、絲瓜絡(luò)(藤)、地菍、地蜂子、百眼藤、金耳環(huán)、陸英、草本水楊梅、香茶菜、兔耳傘、禹白附、絨毛鴨腳木、扁擔(dān)藤、峨?yún)ⅰ⒘柘龌?、夏天無、黃鎖梅、黃花倒水蓮、琴葉榕、槲寄生、翼核果、半楓荷。 4.具有麻醉作用的中草藥: (1)局麻:制烏頭、細(xì)辛、九里香、兩面針、茉莉花根、三分二、兩面針、鴨嘴花、花椒。 (2)全麻: 洋金花、三分三、白屈菜。 5 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興奮作用的中草藥: 人參、五味子(雙重凋節(jié)作用)、茶葉、黃芪、黨參、太子參、麝香、冰片、蘇合香、安息香、樟腦、白芷(少量白芷素)、馬錢子、艾葉、薄荷、連翹。 十一)對心臟血管系統(tǒng)有作用的中草藥: 1.對心臟: (1)強(qiáng)心: 鈴蘭、蟾酥、夾竹桃、黃花夾竹桃、福壽草、羅布麻根、絡(luò)石藤、萬年青、刺五加、北五加皮(似毒毛旋花子甙K)、白頭翁(似洋地黃)、麝香、鹿茸、黃芪、葶藶子、木通、五味子、何首烏、附子、靈芝、補(bǔ)骨脂、仙茅、益智仁、玉竹、生地、熟地黃、玄參、麥冬、女貞子、三七、桂技、山楂、蘇木、蓮子心、牛黃、犀角、夏枯草、紫草、仙鶴草、連翹、浮萍、炙甘草、酸漿、鹿銜草、糖芥、枳實(shí)、陳皮、青皮、烏藥、滿山紅、黃麻、嚏根草、黃囊杓蘭、筋骨草。 (2)加速心率: 麻黃、麝香、人造麝香(3一甲基15環(huán)酮)、鹿茸、洋金花、茶葉。 (3)減慢心率: 羊躑躅(羊躑躅毒素)、柏子仁、制附子、當(dāng)歸(大量有奎尼丁樣作用)、靈芝、王竹、滿山紅、莬絲子、石斛、徐長卿、九里香、鹵堿、竹凌霄、瞿麥、羅布麻根、大尾搖、梧桐葉。 (4)抗心律不齊: 炙甘草、人參、生地、麥冬、苦參、延胡索、赤芍、柴胡、桂枝、茵陳。 2.對血管: (1)擴(kuò)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 瓜蔞皮、葛根、毛冬青、川芎、丹參、三七、刺人參、紅花、赤芍、制附子、補(bǔ)骨脂(補(bǔ)骨脂乙素)、仙茅、桑寄生、菟絲子、益智仁、黃精、玉竹、茵陳、金銀花(木犀草素)、四季青、萬年青、銀杏葉、徐長卿、鼠曲草、崗梅、前胡(白花前胡丙素)、杏仁、漢防已、枸骨、鹵堿、苦丁茶、小紅參。 〔注〕 ①川穹、三七、紅花、毛冬青,既能增加冠脈血流量,又能降低心肌耗氧量。 ②補(bǔ)骨脂只能增加冠脈血流量,對心肌耗氧量無影響。 ③四季青在增加冠脈血流量的同時,也增加心肌耗氧量。 (2)擴(kuò)張腦動脈,增加腦的血流量: 葛根、銀杏葉、羌活。 (3)擴(kuò)張腎動脈,增加腎的血流量: 黃芪、炒杜仲、羅布麻、積實(shí)。 (4)降低血壓:
漢防己、葛根、蘿芙木、夏天無、臭梧桐、稀薟草、天麻、鉤藤、白蒺藜、生石決明、全蝎、地龍、黃芩、羅布麻葉、毛冬青、豬毛菜、山楂、青木香、木香、野菊花、長春花、連翹、夏枯草、地榆、槐花、大薊、玄參、黃連、三顆針、丹皮、梔子、蓮子心、蔓荊子、藁本、芹菜、青葙子、充蔚子、益母草、豬苓、蕎苓、澤瀉、車前草(子)、桑白皮、玉米須、萹蓄、瞿麥、黃芪、黨參、黃精、丹參、川芎、酸棗仁、”制首烏、山茱萸、枸杞子、桑寄生、炒杜仲、懷牛膝、獨(dú)活、巴戟肉、鹿銜草、羊躑躅、照白杜鵑、貓須草、羊角參、地牯牛、芹、水芹、杜松實(shí)、葵花盤、藤杜仲、蕎麥、單根木、青活麻、大尾搖、兔耳草、白花甜蜜蜜、白花巖青蘭、梧桐葉、大風(fēng)艾、槲寄生、筋骨草、燈臺樹、錦燈籠、錦雞兒、照山白、滿山紅、淫羊藿、柿樹 (5)具有降血脂及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的中草藥: 草決明、虎杖、大黃、茵陳、車前草、澤瀉、徐長卿、山楂、陳皮、銀杏葉、靈芝、制首烏、杜仲、梧桐葉、桑寄生、枸杞子、菊花、黃精、玉竹、芡實(shí)、金櫻子、黃芪、當(dāng)歸、琥珀、冬葵子、三七、小薊、槐米、花椒、白蒺藜、昆布、姜黃、郁金、菖蒲、僵蛹油、水牛角、五爪龍(五指毛桃)、柿子葉、紅花子油、茶樹根、荷葉、金銀花。 (6)調(diào)節(jié)血壓(對高血壓能降、低血壓能升): 南五加皮、五味子。 (7)升高血壓(改善低血壓): 麻黃、麝香、蟾酥、鹿茸精、枳實(shí)(枳實(shí)注射液)、野決明、白芷、艾葉(白芷、艾葉興奮血管運(yùn)動中樞而升壓)、補(bǔ)骨脂、靈芝、小薊、馬齒莧、紅花、細(xì)辛(煎劑)、華山參。 (8)舒張末梢毛細(xì)血管改善皮膚血循環(huán): 黃芪、丹參、肉桂、桂枝、生姜、蔥白、芫荽、紫蘇葉、荊芥、薄荷、牛蒡子、西河柳、全蝎、斷血流。 (9)收縮鼻粘膜血管: 麻黃(麻黃堿)、辛夷(揮發(fā)油)、蒼耳子、細(xì)辛. (10)降低毛細(xì)血管通透性: 槐米、槐花、連翹、白茅根、黃芪、紅藤、黃芩、水牛角、秦艽、南五加皮、青皮、陳皮。 十二)對呼吸系統(tǒng)有作用的中草藥: 1.對呼吸中樞有興奮作用: 樟腦、麝香、蟾酥、野決明(野靛堿)、山梗菜(山梗菜堿)、麻黃、洋金花、艾葉、生姜、白芷、益母草、紅花、天麻、獨(dú)活、半邊蓮(作用于頸動脈竇反射性引起呼吸中樞興奮)。 2.對呼吸中樞有鎮(zhèn)靜作用: 苦杏仁、甜杏仁(大量)、桃仁、白果、枇杷葉、款冬花、百部、全蝎、瓜蒂、藜蘆。 3.舒張支氣管平滑?。ň徑庵夤芷交’d攣而止喘); 麻黃、洋金花、杏仁、白果、銀杏葉、地龍、葶藶子、紫蘇(子)、浙貝母、半夏、石韋、旋覆花、魚腥草、滿山紅、棒棒木、蔊菜、暴馬子、熱參、黃荊、矮地茶、側(cè)柏葉、酸漿、筋骨草、茵陳、木香、青木香、厚樸、五味子、冬蟲夏草、胡桃肉、沉香、橘皮、棉花根、全葉青蘭、絲瓜藤、昆布、香青蘭、泡桐、紫金牛、嶺南杜鵑、胡頹子、照山白、委陵菜、牛尾菜、野馬追、烈香杜鵑、小葉三點(diǎn)金、麻布七、蚤休、通光散、一枝黃花、華山參、樺樹皮。 4.鎮(zhèn)咳: 苦杏仁、款冬花、蕓香草(胡椒酮)、艾葉(揮發(fā)油)、野馬追、虎杖、白屈菜、百部、川貝母、枇杷葉、醋制芫花(或去毒芫花)、甘草、矮地茶(矮茶素1號)、半夏、旋覆花、紫菀、前胡、桑白皮、馬兜鈴、知母、車前子、含羞草、鼠曲草、棉花很、北沙參、百合、天冬、麥冬、仙靈脾、蘇子、滿山紅(杜鵑素)、瓜蔞、筋骨草、棒棒木、暴馬子、蔊菜(蔊菜素)、南天竹、茜草根、烈香杜鵑、紫花杜鵑(紫花杜鵑甲素)、千日紅、廬山石韋(延胡素酸鎮(zhèn)咳,咖啡酸、異芒果甙能鎮(zhèn)咳祛痰)、通光散、全葉青蘭、大四塊瓦、浙貝母、貝母花、狗牙貝、羅漢果、秋鼠曲草、老鼠瓜、青兔耳風(fēng)、泡桐、照山白、燈臺樹、紅管藥、樺樹皮、小葉三點(diǎn)金、石吊蘭、牛尾菜、白杜鵑花、菜子七、云實(shí)、了哥王(根皮)、華山參、蘇木藍(lán)、野罌粟殼、野菀豆、孔雀草、蚤休、五指毛桃、絲瓜藤、野辣煙。 5.祛痰: 桔梗、遠(yuǎn)志、艾葉(揮發(fā)油)、紫菀、半夏、水半夏、制南星、前胡、南沙參、瓜蔞皮、蔊菜(蔊菜素)、紫花杜鵑、牡荊(揮發(fā)油)、寬葉杜香(揮發(fā)油)、生甘草、皂莢、照山白、滿山白、野菀豆、牛尾菜、云實(shí)、紅管藥、筋骨草、棉花根、矮地茶、小白蠟條、嶺南杜鵑、烈香杜鵑、野冬青果、燈臺樹、全葉青蘭、柳樹皮、蜂蜜、華山參、絲瓜藤、石吊蘭、山梗菜、一枝黃花、大四塊瓦、通光散、千日紅、了哥王(根皮)。 十三)對消化系統(tǒng)有作用的中草藥: 1.對唾液腺有作用的中草藥: (1)興奮唾液腺分泌: 生姜、訶子、青果、烏梅、五味子、花椒、石斛、玄參、射干、桂枝、葛根、檳榔、肉蓯蓉。 (2)抑制唾液腺分泌: 洋金花、浙貝母(貝母寧)、山豆根、紅花、益智仁。 2.對胃腸消化腺有作用的中草藥: (1)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雞內(nèi)金、山楂、焦六曲、谷芽、麥芽、龍膽草(少量)、大黃(少量)、黃連(少量)、砂仁、生姜、陳皮、木香、高良姜、藿香、蔥白、花椒、公丁香、吳茱萸、胡椒、蓽苃、肉豆蔻(少量)、肉桂、黨參、太子參、白術(shù)、鮮石斛、五味子、金櫻子、肉蓯蓉、烏藥、厚樸、大腹皮、檳榔、石菖蒲、郁金、孩兒草、栘(木衣)(果)。 (2)抑制消化液的分泌: 洋金花、罌粟殼、煨肉豆蔻、白芍、延胡索。 3.鎮(zhèn)吐: 半夏、生姜、旋覆花、沉香、藿香、吳茱萸、蘆根、竹茹、竹葉、公丁香、柿蒂、刀豆子、伏龍肝、地榆、連翹(連翹有對抗洋地黃、阿樸嗎啡所引起的嘔吐作用)、延胡索。 4.催吐: 瓜蒂、藜蘆、膽礬、常山、鮮半夏、石蒜。 5.抑制胃腸平滑?。ň徑馄交’d攣): 洋金花、罌粟殼、肉桂、沉香、吳茱萸、藿香、烏藥(雙重作用)、浙貝母、黃芩、青木香、小菌香、胡蘆巴、肉豆蔻、陳皮、高良姜、草豆蔻、赤芍、白芍、甘草、石菖蒲、三七、七葉蓮、五靈脂、白頭翁、麻黃(并能興奮幽門括約?。雅O?、老鸛草、徐長卿、兒茶、烏梅、黃精、冬蟲夏草、天仙子、白芍、赤芍、三分三、天仙子、九里香、豬屎豆、小葉三點(diǎn)金、燈臺樹、委陵菜、野罌粟殼。 6.興奮胃腸平滑?。ㄔ鰪?qiáng)胃腸蠕動): 大黃、枳實(shí)、枳殼、芒硝、檳榔、萊菔子、木香、砂仁、白豆蔻、公丁香、草蔻(少量)、草果、生姜、蘇葉、生首烏、桂枝、遠(yuǎn)荽、升麻(并能興奮肛門括約肌及膀胱括約肌)、大腹皮、本通、石斛、厚樸、烏藥。 7.制酸: 烏賊骨、煅瓦楞子、煅牡蠣、鍛珍珠母、鍛螺絲殼、雞蛋殼、鐘乳石、海螺。 8.對胃腸粘膜有收斂保護(hù)作用: 五倍子、訶子、滑石、赤石脂、甘草。 9.促進(jìn)膽汁分泌: 金錢草、茵陳(對羥基苯乙酮等)、郁金(揮發(fā)油)、姜黃(黃色素)、黃連、黃芩、黃柏、十大功勞、梔子、大黃、柴胡、枳實(shí)、烏梅、玉米須、五味子、玫瑰花(揮發(fā)油)、小薊、連錢草、馬齒莧、天麻。 10.松弛膽道括約?。?/p> 金錢草、木香、柴胡、郁金、制香附、烏梅、漢防己、厚樸、鹵堿、海桐皮、八角楓。 11.降轉(zhuǎn)氨酶的中草藥: 水飛薊、五味子(γ一五味子素)、朝鮮薊(菜薊素)、當(dāng)藥、靈芝、龍膽草、丹參、柴胡、垂盆草、田基黃、連翹、甘草、雞內(nèi)金、大青葉、水牛角、青葉膽、敗醬草、野菊花、豨薟草。 12.降麝香草酚絮狀試驗(yàn),腦磷脂膽固醇絮狀試驗(yàn)的中草藥: 當(dāng)歸、丹參、桃仁、郁金。 13.保護(hù)肝臟或促進(jìn)肝細(xì)胞再生的中草藥: 當(dāng)歸、生地、黃芪、白術(shù)、靈芝、柴胡、水飛薊、朝鮮薊、甘草、連翹、水牛角、枸杞子、澤瀉、丹參、虎杖、筋骨草。 14.降低血清膽紅素: 茵陳、梔子、大青葉。 15.增加血清白蛋白的中草藥: 大棗、郁金、黨參、白術(shù)、肉桂、牡荊(揮發(fā)油)。 16.軟縮肝脾: 丹參(五錢以上)、背帶藤、澤蘭、王不留行、雞內(nèi)金、地龍、三棱、莪術(shù)。 17.收斂止瀉: 五倍子、訶子、肉豆蔻、(賏/缶)粟殼、老鸛草、金櫻子、赤石脂、明礬、地榆。 18.瀉藥: (1)刺激性瀉藥; 大黃、蘆薈、番瀉葉、虎杖、決明子、生首烏、山扁豆、巴豆、芫花、甘遂、大戟、商陸、牽牛子、續(xù)隨子。 (2)容積性瀉藥: 芒硝、玄明粉。 (3)緩瀉藥(潤腸藥): 瓜蔞仁、杏仁、桃仁、火麻仁、郁李仁、黑芝麻、蜂蜜、核桃肉、羅漢果、無花果、萹蓄、飛揚(yáng)草。 |
|
|
來自: linjinglin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