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知識精講】 1.正弦定理、三角形面積公式 正弦定理:在一個三角形中,各邊和它所對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該三角形外接圓的直徑,即: 面積公式:S△= 2.正弦定理的變形及應用 變形:(1)a=2RsinA,b=2RsinB,c=2RsinC (2)sinA∶sinB∶sinC=a∶b∶c (3)sinA= 應用(1)利用正弦定理和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可以解決以下兩類解斜三角形問題: a.已知兩角和任一邊,求其他兩邊和一角. b.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求另一邊的對角. 一般地,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解三角形,有兩解、一解、無解三種情況. ①A為銳角時
②A為直角或鈍角時.
(2)正弦定理,可以用來判斷三角形的形狀.其主要功能是實現(xiàn)三角形中邊角關(guān)系轉(zhuǎn)化.例如:在判斷三角形形狀時,經(jīng)常把a、b、c分別用2RsinA、2RsinB、2RsinC來代替. 3.余弦定理 在△ABC中,有a2=b2+c2-2bccosA; b2=c2+a2-2accosB; c2=a2+b2-2abcosC; 變形公式: cosA= 在三角形中,我們把三條邊(a、b、c)和三個內(nèi)角(A、B、C)稱為六個基本元素,只要已知其中的三個元素(至少一個是邊),便可以求出其余的三個未知元素(可能有兩解、一解、無解),這個過程叫做解三角形,余弦定理的主要作用是解斜三角形. 4.解三角形問題時,須注意的三角關(guān)系式:A+B+C=π 0<A,B,C<π sin sin(A+B)=sinC 特別地,在銳角三角形中,sinA<cosB,sinB<cosC,sinC<cosA. 【重點難點解析】 掌握正、余弦定理,并學會用其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 在△ABC中,已知A>B>C,且A=2C,b=4,a+c=8,求a、c的長. 解:由正弦定理 ∴cosC= 由已知a+c=8=2b及余弦定理,得 cosC= = ∴ ∴a≠c,∴2a=3c. ∵a+c=8,∴a= 例2 在△ABC中,如果lga-lgc=lgsinB=-lg 解:∵lga-lgc=lgsinB=-lg ∴sinB= 又∵0°<B<90°,∴B=45° 由lga-lgc=-lg 由正弦定理得 即2sin(135°-C)= 即2[sin135°cosC-cos135°sinC]= ∴cosC=0,得C=90° 又∵A=45°,∴B=45° 從而△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3 如圖已知:平行四邊形兩鄰邊長為a和b(a<b),兩對角線的一個交角為θ(0°<θ<90°),求該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分析:由于已知了平行四邊形相鄰兩邊長和對角線的一個交角,再考慮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AOB的四倍,因此只要求OA·OB·sinθ即可. 解:設平行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AC與BD相交于O.AB=a,BC=b,∠AOB=θ,又設OA=x,OB=y. 在△AOB中,應用余弦定理可得: a2=x2+y2-2xycosθ ① 在△BOC中,應用余弦定理可得: b2=x2+y2-2xycos(180°-θ) ② 由②-①得: b2-a2=4xycosθ ∵0°<θ<90°,∴xy= ∴S□=4S△AOB=2xysinθ= 例4 在△ABC中,已知4sinBsinC=1,b2+c2-a2=bc,且B>C,求A、B、C. 分析:由于題設條件b2+c2-a2=bc十分特殊,將它與余弦定理對照可得A=60°,這樣B+C=120°,于是再利用條件4sinBsinC=1,可求得B與C. 解:由余弦定理cosA= 又∵0°<A<180° ∴A=60° ∴B+C=120°,又由于4sinBsinC=1 ∴4sinBsin(120°-B)=1 ∴4sinB( ∴ ∴ ∴tan2B= 由于B+C=120°,且B>C,60°<B<120° ∴2B=210°, ∴B=105°,從而C=15° ∴A=60°,B=105°,C=15° 例5 已知△ABC中,a,b,c為角A,B,C的對邊,且a+c=2b,A-C= 解法一:由正弦定理和已知條件a+c=2b,得sinA+sinC=2sinB,由和差化積公式得 2sin 由A+B+C=π,得 sin 又A-C=
∴ 又∵0< ∴sin 從而cos ∴sinB= 解法二:由正弦定理和已知條件a+c=2b,得sinA+sinC=2sinB ∵A-C= 兩式相減可得B= ∴sin( 得sin ∴ 即 ∴ ∵0<B<π,∴cos ∴sin cos ∴sinB= 【難題巧解點拔】 例1 △ABC中,若a=5,b=4,cos(A-B)=
分析:很明顯,只要求cosC的值,應用余弦定理即可求出AB. 解法一:由已知條件a=5,b=4
sin 代入①式得tg ∴tg ∴c2=a2+b2-2abcosC=36,AB=c=6 解法二:∵A>B,如圖,作∠BAD=∠B,∴AD=BD
∠CAD=∠A-∠B令AD=BD=y,CD=x, 由余弦定理cos(A-B)= ∴ △CAD中再由余弦定理cosC= 評析:上述解法反映邊向角的轉(zhuǎn)化,也可由角向邊轉(zhuǎn)化直接求出邊. 例2 半圓O的直徑為2,A為直徑延長線上的一點,且OA=2,B為半圓周上任意一點以AB為邊向形外作等邊三角形ABC(如圖),問B點在什么位置時,四邊形OACB的面積最大,并求出這個最大面積.
解:設∠AOB=x,則 S△AOB= AB2=OA2+OB2-2·OA·OB·cosx=5-4cosx. S△ABC= ∴SOACB=S△AOB+S△ABC =sinx- =2sin(x- ∵0<x<π,- ∴即x= 例3 已知△ABC中,AB=AC=a,∠BAC=φ,等邊三角形PQR的三邊分別通過A,B,C三點.試求△PQR的面積的最大值.
分析:先依題意畫出圖形(如圖).因為變動三角形PQR為正三角形,它的面積S= 解:設∠PAB=x,那么∠PBA=120°-x,∠QAC=180°-x-φ,∠QCA=x+φ-60°. 在△PAB中,∵ ∴PA= 在△AQC中, ∴AQ= ∴PQ=PA+AQ= = 因為其中a, (PQ)max= 同時也就取得了 (S△)max= = 例4 在△ABC中,已知A= 證明:在△ABC中,由A=
= ∵0<A< 評析:解本題的關(guān)鍵是利用正弦定理及三角公式將 【課本難題解答】 課本第132頁,習題5.9第8題: |F|≈132N,β≈38° 第9題 兩條對角線的長分別是4 【命題趨勢分析】 本節(jié)主要考查:1.根據(jù)已知條件,求三角形的末知元素,或判斷三角形的形狀. 2.運用正、余弦定理及關(guān)系式A+B+C=π解決三角形中的計算和證明問題. 3.利用所學的三角知識解決與三角形有關(guān)的三角函數(shù)問題和簡單的實際問題. 根據(jù)考試的方向,可以預見,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問題將會與三角函數(shù)、數(shù)列、方程、向量等知識相結(jié)合,尤其是與生活、生產(chǎn)、科學實驗實際相結(jié)合,考查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的能力. 【典型熱點考題】 例1 在△ABC中,a,b,c分別是角A、B、C的對邊,設a+c=2b,A-C= 解:根據(jù)正弦定理和已知可得:sinA+sinC=2sinB,A+B+C=π 則2sin 又A-C= ∴2cos 又∵0< ∴sin cos ∴sinB=2· 例2 若△ABC的三個內(nèi)角A、B、C成等差數(shù)列,且最大邊為最小邊的2倍,則三內(nèi)角之比為 . 解:設三角形三內(nèi)角從小到大依次為B-d,B,B+d, 則B-d+B+B+d=180°∴B=60° 設最小邊為x,則最大邊為2x, 從而 所以三內(nèi)角分別為A=30°,B=60°,C=90°,得三內(nèi)角之比為1∶2∶3. ∴應填1∶2∶3. 例3 在△ABC中,A、B、C三頂點所對邊分別為a,b,c,試證明b2=c2+a2-2accosB.
證明:因為 則有: = = =c2+a2-2ac·cosB 所以b2=c2+a2-2ac·cosB 例4 求sin220°+cos280°+ 解:設△ABC中的A=10°,B=20°,C=150°對應邊分別為a,b,c. △ABC的外接圓半徑為2R,則由正弦定理得: a=2Rsin10°,b=2Rsin20°,c=2Rsin150° 由余弦定理,得: (2Rsin150°)2=(2Rsin10°)2+(2Rsin20°)2-2(2Rsin10°)(2Rsin20°)cos150°即:sin2150°=sin210°+sin220°+ 則:cos280°+sin220°+ 說明:本題采用了構(gòu)造法,題中余弦變正弦之后,注意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