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篇 合作才能雙贏
——建設優(yōu)秀的團隊,才會有優(yōu)質(zhì)的教育 1、夢中的協(xié)助——教育需要合作精神,合作才會多贏 有一個人做了一個夢,夢中他來到一間二層樓的屋子。進到第一層樓時,發(fā)現(xiàn)一張長長的大桌子,桌旁都坐著人,而桌子上擺滿了豐盛的佳肴,可是沒有一個人能吃得到,因為大家的手臂受到魔法師詛咒,全都變成直的,手肘不能彎曲,而桌上的美食,夾不到口中,所以個個愁苦滿面。但是他聽到樓上卻充滿了歡愉的笑聲,他好奇地上樓一看,同樣也有一群人,手肘也是不能彎曲,但是大家卻吃得興高采烈。原來每個人的手臂雖然不能彎曲,但是因為對面的人彼此協(xié)助,互相幫助夾菜喂食,結果大家吃得很盡興。 校長感悟:還是原來的條件,結果卻大不相同,只是因為把事物送到了對方嘴里。有人說,人都是自私的。假如這個觀點正確的,那么你也應該想到,你想為自己,那別人也想為自己啊。大家都為自己,那你的自私又怎么能夠保障呢?所以,為自己也是為別人。有位小學教師告訴我這么一件事情,她在擔任某班級科任教師的時候,該班級的班主任多次婉轉(zhuǎn)地告訴她,希望能夠協(xié)助自己共同教育班級的學生,而她卻常常裝聾作啞,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tài)而不愿意協(xié)助。后來,她自己當了班主任,而當時的那位班主任卻成了科任教師,這時,她才感受到科任教師配合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遺憾的是由于過去她不太愿意協(xié)助,導致對方現(xiàn)在也不愿意配合。毫無疑問,要教育好學生,教師之間的彼此協(xié)助是很重要的,不然,教育學生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2、放氣球——內(nèi)涵決定品味 一個推銷員在美國紐約市街頭推銷氣球。生意稍差時,他就會放出一個氣球以吸引顧客。他每次放的氣球都有不同的顏色,起初是白的,然后是紅的,接著是黃的。過了一會兒,有個黑人小孩走過來,怯怯地問:“先生,如果你放的是黑色氣球,會不會上升?”氣球推銷員很理解這個小孩子的心情,溫和地說:“孩子,那是氣球內(nèi)所裝的東西使它們上升的。” 校長感悟:氣球能夠上升天空,不是因為外表的顏色,而是因為氣球里面所裝的東西。同樣,決定教師命運的,不是你的出身,也不是你所處的環(huán)境,而是你的內(nèi)涵。 到一些地方講課、調(diào)研時,我常常聽到一些教師把自己的不發(fā)展歸結為體制問題,歸結為應試壓力太大。一些教師常常羨慕的名師,難道就沒有應試壓力嗎?據(jù)我了解,許多名師所受的應試壓力比一般教師還大。同樣是在這個體制內(nèi),同樣面臨著應試壓力,同樣每天教學,為什么別人能走向成功而我們不能呢?我想: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是因為他們?nèi)魏螘r候都沒有忘記豐富自己的內(nèi)涵!有了內(nèi)涵,就有了厚實的底氣、儒雅的文氣、智慧的靈氣,就能夠煥發(fā)活力,增強成功的自信心,促進專業(yè)發(fā)展,進而走向事業(yè)的成功。 3、鯰魚效應——壓力就是動力 所謂“鯰魚效應”,說的是挪威人特別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漁民總是千方百計地讓沙丁魚活著運到漁港??墒墙?jīng)過種種努力,絕大部分沙丁魚還是在中途窒息而死。但有一條漁船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原來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里放進了一條鯰魚。鯰魚進入魚槽后,由于環(huán)境陌生,便四處游動。沙丁魚見了鯰魚便十分緊張,左沖右突,四處躲避,加速游動。這樣一來,一條條沙丁魚活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 校長感悟: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它的原理已經(jīng)被廣泛運用到企業(yè)的員工管理之中。而這一原理對于教師隊伍的建設,乃至名師隊伍的打造也很有借鑒意義。那些處于高原區(qū)的名師某種意義上說就像是“沙丁魚”,缺乏憂患意識,缺乏進取精神。一些思想活躍的名師就像是一條條“鯰魚”,給名師團隊注入了活力,攪活了名師群體,激活了全體成員的思想。 所謂名師區(qū)別于一般成熟教師和骨干教師的地方,就是名師具有鮮明的教學風格和比較成熟的教學思想。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具有自己的教學思想是一個名師的真正標志。而教學思想從哪里產(chǎn)生呢?當然從教學實踐中產(chǎn)生。 大家都知道,教師發(fā)展有兩個“高原現(xiàn)象”。第一個是在工作10年左右比較成熟以后,一般是拿到中學高級教師職稱之后;第二個是在工作20年左右,教師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常常是獲得特級教師一類稱號,也就是所謂功成名就之后。我們把前一個高原現(xiàn)象稱為亞高原,它使很多教師成為比較平庸的教師;后一個高原則使一部分很優(yōu)秀的教師停滯不前。我們認為:造成前一個高原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動力瓶頸”,即缺少再進取的后續(xù)動力;造成后一個高原現(xiàn)象的原因,則主要是“思想瓶頸”,即無法在教學思想上實現(xiàn)新的提升和突破。因為僅僅是經(jīng)驗的積累和教學案例(哪怕是成功的案例)的疊加并不能使這些已經(jīng)是名師的教師登上新的臺階,再有新的發(fā)展,甚至不再有新的成功享受。對于名師隊伍的打造,解決后一個高原現(xiàn)象的問題更為重要;而解決后一個高原現(xiàn)象的問題,促進名師教學思想的形成則是關鍵。 4、三個泥瓦匠的故事——態(tài)度決定人生 一天,有人問三個正在砌墻的泥瓦匠,說:“你們在干什么?”第一個人沒好氣地說:“你沒看到?在砌墻?!钡诙€人心平氣和地說:“我們正在建一座高樓?!钡谌齻€人喜氣洋洋地說:“我們正在建設美好生活?!?span lang=EN-US>10年過去了,第一個人仍在砌墻,作泥瓦匠,第二個人成了一位工程師,而第三個人成了兩個人的老板。 校長感悟:同樣都在干一件重復的、單調(diào)的工作,三個人三種態(tài)度。這三種不同的態(tài)度促成了三種不同的結果,成就了三種不同的人生。我們常說,干一行,愛一行。絕大多數(shù)人都不大可能從事自己夢想的職業(yè),如果我們不能對自己現(xiàn)在的職業(yè)培養(yǎng)出感情,我們就不大可能認真地從事自己的工作,也就很難做出成績。有的售票員自己瞧不起自己的工作,看見乘客就皺眉,說話也有些厭煩感。而北京公交車售票員李素麗十幾年微笑服務,贏得了大家的贊譽,也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命運,成為全國勞模,北京公交熱線主任。大家可能不知道,李素麗的夢想是當一名播音員,但她沒有因為不能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yè)而煩惱,反而在一個一般人都看好的職業(yè)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這就是樂觀人生態(tài)度的結果。 在教師的職業(yè)中,每天早來晚走,進課堂,出課堂,寫教案,批作業(yè),一日一日地重復。如果不能從內(nèi)心感受到教育過程的價值和意義,不能感受到教育結果的幸福和快樂,那么一輩子也就是一名普通教師,沒有建樹,沒有獨特的教育風格,沒有職業(yè)幸福感。 5、難找的工作——快樂源于工作,成功源于快樂 有一則寓言很有意味,也讓我感觸良多。那則寓言說: 在古老的歐洲,有一個人在他死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來到一個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剛踏進那片樂土,就有個看似侍者模樣的人走過來問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嗎﹖在這里您可以擁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娛樂以及各式各樣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齡美女,都可以讓您盡情享用?!?span lang=EN-US> 這個人聽了以后,感到有些驚奇,但非常高興,他暗自竊喜:這不正是我在人世間的夢想嘛?一整天他都在品嘗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時盡享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卻對這一切感到索然乏味了,于是他就對侍者說:“我對這一切感到很厭煩,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給我找一份工作做嗎?” 他沒想到,他所得到的回答卻是搖頭:“很抱歉,我的先生,這是我們這里惟一不能為您做的。這里沒有工作可以給您?!?span lang=EN-US> 這個人非常沮喪,憤怒地揮動著手說:“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干脆就留在地獄好了。” “您以為,您在什么地方呢?”那位侍者溫和地說。 校長感悟:這則很富幽默感的寓言,似乎告訴我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樂。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人卻要在失業(yè)之后,才能體會到這一點。這真不幸! 在當前的教師隊伍里,有些教師并不太珍惜自己的崗位,總是和社會上的大款比掙錢多少、和政府的官員比權力大小,比來比去,感覺到教書沒意思。所以就不讀書、不研究、不合作,教書對他們來說已經(jīng)沒有了快樂,而成為苦役。 我時常聽說,一個人想爬到高峰需要很多犧牲。然而,歲月流逝,我開始了解到很多正爬向高峰的人,并不是在“付出代價”,他們努力工作是因為他們真正地喜愛工作。任何行業(yè)中往上爬的人都是完全投入正在做的事情,且專心致志。衷心喜愛從事的工作,自然也就成功了。 熱愛工作是一種信念。懷著這個信念,我們能把絕望的大山鑿成一塊希望的磐石。一位偉大的畫家說得好,“痛苦終將過去,但是美麗永存”。 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 6、制度建設不是一味加高籠子——只有關注本質(zhì)問題,才能突破慣性思維 有一天,幾只袋鼠從籠子里跑了出來。管理員見狀大驚,忙把籠子加高了一尺。結果,第二天袋鼠仍然從籠子里跑了出來,管理員便將籠子加高了三尺。他們以為從此袋鼠再也不會逃逸,但事實卻是,第三天,袋鼠們又出現(xiàn)在了籠外。管理員接著將籠子加高了兩米。旁邊籠子的河馬問:“你們覺得他們把籠子加高到什么地步才算完?”袋鼠們說:“不知道,只要他們繼續(xù)忘了鎖門的話,無論加高到多少米也沒有用?!?span lang=EN-US> 校長感悟:出了事就要找原因,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袋鼠跑出來的根本原因就是管理員忘了鎖門,但我們常常想當然地認為袋鼠是跳出來的,這就是慣性思維、定式思維。因為我們經(jīng)??吹降拇笫翘叩?,所以我們就習慣性地推斷它應該是跳出去的。 教育中有多少相似的現(xiàn)象的啊??吹綄W生不好好學習,就只知道給學生講好好學習的好處,殊不知,這些簡單的道理學生早就知道,無需你再叨叨不停,學生最需要的是找到如何產(chǎn)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吹綄W生成績差就想到學習方法不對,其實可能是教師教學方法的問題,但我們只知埋怨學生。看到教師教學效率不高,就以為是教學研究不夠,強行給教師推行一些方法,也沒什么效果,其實本質(zhì)上是教師的價值觀問題。價值觀解決了,他就自然會產(chǎn)生教研的熱情。 所以,解決問題要看到本質(zhì),只關注表面,而不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那所有的方法都是揚湯止沸,隔靴搔癢。 7、無悔的選擇——集中精力于重要的事情,成功就不遙遠 有個青年人,非常刻苦,可在事業(yè)上卻收效甚微,為此他很苦惱。有一天,他找到昆蟲學家法布爾,問道:“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事業(yè)上了,可結果為什么收獲很少?”法布爾贊許地說:“看來你是一個愿意獻身科學的有志青年?!边@個青年人又說:“是呀!我愛文學,也愛科學,同時對音樂和美術也很感興趣,為此,我把全部時間都用上了,仍覺得時間不夠?!边@時,法布爾微笑著從口袋里掏出一塊凸透鏡,做了一個“小實驗”讓他看:當凸透鏡將太陽光集中在紙上一個點的時候,很快這紙就燒著了。這個青年人茫然地看著法布爾。法布爾卻淡定地說:“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個點上試試看,就像這塊凸透鏡一樣!青年恍然大悟。 校長感悟:的確,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把有限的精神集中在一個點上才能干出一番事業(yè),此所謂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一方面,要善于集中精力抓住機會做好可以做好的重要事情;另一方面,又要善于舍棄不重要的事情或暫時不宜做的事情。其實,許多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容易犯這個錯誤,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心想樣樣“通”,結果反倒是樣樣“松”。 8、普羅克路斯忒斯之床——正確認識自己,才不會有無意義的攀比 希臘神話故事“普普羅克路斯忒斯之床”:惡魔普羅克路斯忒斯有一張床,他守在路口,見到行人就把他們抓來放在床上量一量,太長就用斧子砍去腳,短了就拉長,以便符合床的標準。結果被他丈量過的人,沒有一個不是一命嗚呼。 校長感悟:這個故事在育人模式和人才標準上能給我們太多的啟示。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是否也會不經(jīng)意間用“普羅克路斯忒斯之床”標準衡量學生和自己,和他人攀比。喜歡把自己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和機關辦公室工作比,羨慕別人工作的清閑,懊惱自己工作的辛苦;喜歡把自己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和個體經(jīng)商比,眼紅別人掙錢的容易,慨嘆自己工資的低廉。比來比去,比高了別人,卻卑劣了自己!我們應該反省,自己羨慕別人職位的顯赫的同時是否看到了官場的掙扎?羨慕富商出手的瀟灑,卻能否體會其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呢?我們許多老師就是在這些無謂的抱怨和悲哀中,一年又一年地熬著,體味不到幸福感。 9、拂去心靈的塵埃,還幸福一抹陽光——不讓欲望蒙住我們的雙眼,我們的心靈才能釋放燦爛的光芒 從前,在藍藍的大海深處,矗立著一座神秘的寶山。無數(shù)色彩斑斕的珠寶鉆石亂紛紛地堆在山上,每逢太陽一出,就在半空中映出許多縱橫交織的彩色光環(huán)。 某年,一個出海的人偶爾經(jīng)過寶山,從那里拿走一顆直徑一寸的珍珠。他把這顆珠子小心地揣在懷里,然后興高采烈地乘船返回。船駛出不到100里,忽然,晴朗的天空倏地陰暗下來,平靜的海面掀起山丘似的波瀾,這時只見一條猙獰可怖的蛟龍從海水深處破浪而出,在濤峰波谷之間翻騰飛舞。 富有航海經(jīng)驗的船老大大驚失色,急忙停住舵把,對身上揣著珍珠的人說:”哎呀,不好!這是蛟龍想要你的珠子呢!快獻給它吧,不然的話,別說你的性命難保,還得連累我!” 揣著珍珠的人猶豫起來,把珍珠丟掉吧,實在舍不得;不丟掉吧,就要大難臨頭。思來想去,他還是決定保住珍珠。于是,他咬牙忍痛,用利刃剖開大腿的肌肉,把珍珠藏在里面。珍珠被肉緊緊裹住,光芒透不出來,蒙騙了蛟龍,蛟龍于是潛入海底,海面也隨之平靜下來。 那人一瘸一拐地回到家,從大腿里取出寶珠。珠子完好無損,閃閃的光芒把屋子映照得五彩繽紛。正當全家人驚喜地贊賞寶珠的時候,那人卻痛苦地合上了雙眼——大腿的潰爛奪去了他的生命。 校長感悟:由于欲望太過炙熱,故事中的這個人得到了寶珠,卻失去了最為寶貴的生命,確實是得不償失,我們不得不說這個人簡直是個徹頭徹尾的大傻瓜。然而,盡管已然有了無數(shù)的警示和先例,現(xiàn)實生活中的蕓蕓眾生里,又有多少人正在被熾然的欲望所驅(qū)使,逐漸地偏離了正確的生活軌道。 一個單位的教職工有幾十、幾百,真正能夠有點地位的人總是少數(shù),如果為了獲得這個地位而絞盡腦汁,費盡心機甚至不擇手段,那么,即使得到了你想要的,卻往往毀了身體,毀了事業(yè)。 大學對許多學生來說是一個美好的夢,為圓這個夢,他們犧牲了早晚休息時間,犧牲了假日,卻往往忽略了心靈的完善,到頭來,考上了大學,卻因為一點小事就選擇了自殺。這都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卻忘卻了人生在世,還應當思考人之所以為人的終極價值。 10、走進星星的世界——如果你無法改變環(huán)境,唯一的方法就是改變你自己 如果你看到的是備課的辛苦、工資的微薄、學生成績的不盡如人意,那你就會對教師這個行業(yè)產(chǎn)生悲觀情緒;如果你看到的是豐富多彩的課程、學生天真可愛的笑臉、一年兩個假期,那你就會對教師這個行業(yè)產(chǎn)生興趣,產(chǎn)生幸福感。走進星星的世界,往往就能找到生命的依歸與生活的目標,請不要抱怨環(huán)境讓你無法一展才能,要努力從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閃耀星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