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10-03 馬拉王國三足鼎立 加德滿都風采不減
小雨,出不去屋,所以整個上午都窩在房里寫博客。 大約10點左右,雨停,我們出去逛加德滿都。 尼泊爾是背包客的天堂,背包客的主要聚集地在加德滿都市泰米爾區(qū)。泰米爾區(qū)巷道狹窄而錯綜復雜但是幾乎條條大道通羅馬,實際上通不通羅馬并不重要,因為小道兩側密密麻麻的手工藝品店和花色鮮艷的衣衫羅裙足以讓你心潮澎湃兩眼放光以致“寸步難行”。當然,各國游客的多年培育也使這里餐館林立,各色美食幾乎都能找到。 可能因為國慶大假的緣故,泰米爾街頭幾乎成了中國人的天下,各小店的老板看到你便會無比熱情地招呼:你好你好!看看?然后瞪著一雙大眼睛無比真誠而充滿期待地看著你??纯磫??不看嗎?看嗎?不看?自己決定吧。
這樣的擺設,總能讓人想起落滿塵埃的歷史+鮮活的生命,充滿張力。
掃街時碰到的一個小孩子,是不是很像小天使? 在尼泊爾總能讓人生出辛·波絲卡的感慨:“我們何其幸運,無法確知,自己到底生活在什么樣的世界。”無法確認自己所存在的空間以及不可測性不就是旅行真正讓人興奮的地方嗎?尼泊爾是宗教的王國,佛教和印度教水乳交融交相輝映,信教是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尼泊爾是雕塑的殿堂,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細膩、精美、莊嚴而優(yōu)雅的雕塑;尼泊爾是購物的天堂,她一邊連接印度一邊通向西藏,異域風情濃郁的手工藝品和充滿宗教氣息的唐卡總叫人欲罷不能;而對于登山和徒步愛好者來說,尼泊爾幾乎是生命不可錯過的地方,因為世界上14座8000米以上的雪峰有8座在尼泊爾境內! 去尼泊爾嗎?不去嗎?這個根本不是問題,因為答案唯一:去!
我們在尼泊爾的第一站是首都加德滿都。加都地處加德滿都河谷西北部,位于巴格馬提河與比興馬提河的交匯處,因坐落在喜馬拉雅山南坡而無北襲之勁朔寒風之憂,面南卻可迎印度洋的暖流,所以,雖然海拔不低,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使這里年平均溫度保持在20℃左右,終年陽光燦爛,綠樹蔥郁,鮮花盛開,四季如春,故而素有“山中天堂”之美稱。 加德滿都始建于公元前723年,當時主持建城的古那加瑪德瓦帝將它命名為“康提普爾”,梵語意為“光明的城市”。公元16世紀,李查維王朝的國王在市中心用一棵大樹修成一幢三重檐的塔廟式建筑,并稱之為“加斯達滿達爾”,在梵語里意為“獨木寺”,或“樹林與廟宇”,后來簡稱為“加德滿都”,在尼泊爾語中意為“獨木大廈”。再后來,人們以這座“大廈”為中心,大興土木,成就了如今的加德滿都城。 加德滿都因廟而始,如今亦因廟而名,其傳承可謂千年一貫,源遠流長了。在這座千年古都里,五步一廟,十步一庵,方圓不過7平方公里的市中心有佛塔、廟宇250多座,全市共擁有2700多座大小寺廟!有水的地方可能就有生命,在尼泊爾,只要有生命的氣息,就肯定有寺廟的存在。加德滿都的寺廟不僅是精神寄托之所,于我等過客而言,它同時還是精美絕倫的的建筑藝術和木石雕刻精品,是尼泊爾古代文明和現代文化最集中最精彩的體現。漫步加都,隨處可見廟宇,它們隨意地散落在世俗生活里,而又極有可能早已歷盡千年風云。換句話說,那是珍貴的文物! 所以,有人感慨:加德滿都算得上“露天博物館”!
關于這個露天博物館的來歷有多種說法,其中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卻跟中國的一個菩薩有關。相傳加德滿都河谷曾是一個巨大的龍?zhí)逗?,人們只能在河谷兩旁的高山上謀生活,非常不便。某天,中國五臺山的文殊菩薩路經此地,念及百姓疾苦,大發(fā)善心,揮劍辟山瀉湖,從此滄海變桑田,人民在這片谷地上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故事結束了,神廟依然存在,如今位于斯瓦楊布山上的文殊菩薩廟依然香火鼎盛。 作為中國人,你是不是跟我們一樣驕傲? 如今的加德滿都由三個古城組成:加德滿都(Kathmandu)、帕坦(Patan)和巴克塔布爾(Bhaktapur,當地人又稱為“巴德岡”)。13世紀,馬拉國王憑借滾滾財源大興土木建設皇宮和寺院。200多年前,鼎盛時期的馬拉王國國王沒有明確授意傳位于誰,所以三個兒子各據一方,在相距不遠的幾處地方各看風水各建皇都,各過各的君王日子,爭奇斗艷互不干擾。到底是一個爸爸生的,三座古城在結構上極為相似,每個皇宮外各有一座御用的印度教寺廟(尼泊爾國王自認是毗濕奴的化身)、都有一位活女神庫瑪莉(Kumari)駐守、皇宮的大門都稱為“黃金門”、圍繞皇宮的廣場一律稱為“杜巴廣場”(Durbar Squre)。杜巴即皇宮的意思,杜巴廣場乃尼泊爾宗教和藝術最精華之所在。所以,如果你只有一天的時間,那么請去巴德岡;如果你有三天時間,那么還是把所有時間都留給杜巴廣場吧。 中午吃了一份炒飯,一份青菜。午后4點天終于轉晴,打了個出租車去Patan dubar squre帕坦杜巴廣場(200尼幣),20分鐘可到,也有公交車去,但是在跟鳳凰老板咨詢半天后,我們放棄了公交車。司機很善談而且英文過得去,他說的一句話令我們至今難忘:“China good,India no good?!焙髞砦覀儼l(fā)現,這樣的觀點不僅出租車司機有,庫馬莉的工作人員有,甚至尼印邊境的海關工作人員也都這樣說!原因跟意識形態(tài)無關,跟現實和物質有關,后面會詳細闡述。 泰米爾區(qū)小巷子很窄,但這絕對不影響出租車和摩托車的縱橫馳騁。這里的出租車絕大部分類似國內的長安奧拓,小巧靈活,即使路況擁擠也能穿行自如。摩托車就更厲害了,我們簡直無法想像他們是如何做到在這樣狹窄擁擠的巷子里把車開得那么快。 在Patan,很多小孩子都會問你:“chinese?”實在是中國人來得太多了。后來在印度,很多人連問都不問就直接上來要求合影,而且往往是先來個集體照然后挨個兒來!為保持國際形象我們必須保持甜美笑容,那感覺整個是急并得意著!到底是去印度的中國背包客太少了! 車停下客,一個簡易的售票亭前幾名工作人員熱情地吆喝著招呼你買票,200盧比/人,一周內有效。買過票后每人發(fā)一張紙片,用來貼在身體的明顯部位以表明你是買過票的。有人說,兩個禮拜前這里還不收門票,無證可考;又有人說,本來這里沒有檢票的人,因為中國游客逃票太多,所以不得不增加了無數年輕人巡邏。有證可考的是我們這兩張中國面孔被攔住數次。鑒于尼泊爾門票價格實在比中國落后太多,加之很多文物瀕危,所以,中國式逃票理論建議就不要施行了。 帕坦杜巴廣場乃全開放式,由三個主要“喬克”(庭院)組成,即中央摩爾喬克、桑達里喬克和克沙爾納拉揚喬克,廣場內傳統(tǒng)建筑鱗次櫛比,洋溢著濃郁的古都風情。與廣場隔街相對的皇宮庭院,是帕坦的舊宮,馬拉王曾住在這里,其中以建于1660年的塔萊珠女神廟(Taleju Temple)最有特色。女神廟是一座八角形的三層塔,整體來說此處廟宇的木刻除了精細以外更多了些變化,門窗的雕刻不以平直的嵌入為主,多了些不規(guī)則的多邊圖案,整體顯得柔美細膩。
門!還是門。 村婦超愛的背景,哈哈。
印度教圖騰,象征男性命根子的林迦。
帕坦杜巴廣場
帕坦博物館一角
黑天神廟
好好看這個雕塑,又沒有發(fā)現奇特的地方?
杜巴廣場的色彩基調是暗紅色,莊嚴而隆重
帕坦聚集了一幫精于手工的紐瓦麗人,打造自己家門口的建筑,使起勁來自然不遺余力,看這些繁復精細的雕刻,只有一個詞:嘆為觀止。
皇家洗漱場 在Patan博物館,工作人員非常熱情地幫我們蓋了紀念章。 蓋章完畢,忽聞外面鼓樂喧天,我們趕緊跑出去觀看,只見一大群人浩浩蕩蕩走將過來,最前面是由數十位男性組成的樂隊,以鼓和笛子為主,后面跟著一大群服飾鮮艷的婦女,最后面是一輛裝扮得五彩繽紛花哨異常的雙輪小車,由幾位男子推拉向前。村婦在征得同意后湊到跟前去看,只見車上坐著一位年邁的老婦人?;实巯蜍嚽耙晃荒凶恿私獾?,車上的老婦人今天滿90歲,在尼泊爾,能活到90歲的女性均被視為“Goddess”(女神)。原來,這位老婦人今天成了神!怪不得有如此熱烈喜慶的歡慶場面。不過,老人家的行動能力已明顯不支,全靠眾人攙扶。
和西藏以及東南亞其他一些國家不同的是,在Patan,極少有乞丐向你伸手,但是會有很多苦行僧穿戴鮮艷擺好POSE招呼你拍照,當然是要給錢的。其次就是很多小孩子會熱情地問你“Chinese?”得到肯定回答后會很滿足地沖你微笑,好像考試得了100分一樣。
今天我們在Patan的最大失誤是用三倍的價格買了一件首飾。事情是這樣的:一位老爺子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包裹,神秘而小心翼翼地打開層層包裹后露出一個手鐲,開始向皇帝兜售。皇帝覺得很好看,也適合村婦,就想買下。老頭兒開價3000盧比,我們還價500,最后以1500成交。回到賓館向主人求證方知,似此類物事在市場上的價格也就是500盧比。 相比中國,尼泊爾人民很純樸,但是全世界各國的奸商絕對一模一樣。中國有句古話叫無奸不商,總結得實在太精辟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