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主義”是個舶來品,它的故鄉(xiāng)在西方。 法國大革命后,拿破侖東征西討,催生了歐洲人的民族意識,此后,民族主義就成了歐洲人立國之本。他們不但為此在歐洲打得你死我活,而且用堅船利炮把這套觀念打到不發(fā)達國家人民心目中去。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意識就是西洋鬼子侵略的直接結(jié)果,其變成全民意識形態(tài)大約化了一個多世紀。 就本質(zhì)來說,民族主義其實是“集合了的個人主義”。所謂“民族”,其實是“自我”的放大,而所謂“民族主義”,就是“追求、實現(xiàn)、捍衛(wèi)‘大我’利益的政治主張”。 當然,民族主義也是一把傷人亦傷己的雙刃劍。在一個為民族主義風靡了的國家中,人人都把國家當成了自我,國家的尊嚴便是自我的尊嚴,國家的利益便是自我的利益,這種錯覺就是民族主義的魔力所在之處,它迎合了人類的自尊、自愛、自私、自利、自憐、自得、自大心理。 所以,民族主義大概是有史以來人類最成功的一種政治發(fā)明。世界曾多次目擊某個民族在這種“偉哥”的強刺激下煥發(fā)出驚人的活力來。德國從戰(zhàn)敗的恥辱中崛起,日本把落后國家帽子扔進了太平洋,兩國聯(lián)手把整個文明世界打成半殘廢,如此奇跡,堪稱人類有史以來所僅見。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因為民族主義是一種集合了的個人主義,兩者利用的都是人類的自私天性作為前進強大動力,它也具有和個人主義一樣的弊病。兩次世界大戰(zhàn)就是民族主義大規(guī)模顯示出這種互殘互亡的傷害效應的歷史事件。 民族主義有個內(nèi)在的特點,那就是外向型的民族主義鬧到最后一定要變成內(nèi)向型的民族主義。作為殺人利刃,這把刀子耍弄到后來會莫名其妙地切到自己的軟腹上來。 民族主義的基石就是私有制,它其實是民族層面的強烈權益意識。而帝國主義的精神柱石就是民族主義,最可怕的內(nèi)向民族主義就是種族主義,而作為其極端表現(xiàn)的法西斯主義的精神柱石就是納粹種族主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