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兩個月我用刺血療法嘗試治療了三例甲溝炎患者,三例均為初起或膿腫未破潰時(癥狀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知道) 方法:在病側肩胛區(qū)尋找反應點,反應點大致為米粒大小,顏色多為紅色或玫瑰色,壓之不褪色。如果反應點不明顯,可用手掌摩擦肩胛區(qū),有時就能發(fā)現(xiàn)。如果還找不到,可用兩手拇食指捏患側皮膚,在捏到某個部位時,患者可感覺到捏的某個點與病處是相連的,有感應,這即是反應點。 第一位患者是我的三叔,患處是左手拇指。由于是第一次用此方法沒有經驗,找反應點費了半天勁,連摩擦帶捏終于讓我找到了(但心里沒底,不知是否)。常規(guī)消毒,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后,再用火罐拔反應點(區(qū)),在拔上火罐后,三叔說好象感覺有一股勁從患處沿上肢從拔罐處拔了出來,我聽后感覺真有那么神奇?不是糊弄我吧?甭管怎么著吧,等療效說話吧。第二天奇跡出現(xiàn)了,三叔感覺患處已不疼了,膿腫未再發(fā)展,又過兩天,膿腫消退。(期間未用任何藥物) 第二位患者也是上肢拇指,順利找到反應點,余過程同上,只是此患者沒有我三叔所說的那種感覺,療效也是剛剛的。 第三位患者是腳拇指甲溝炎,沒有找到反應點,由于患者是個小孩(8歲),不配合?;颊呒议L(老顧客)說你就大致扎一下吧,反正也不壞事。有了上兩次的經驗我就用梅花針大致叩了一下,擠出少許血液,沒有拔罐(患兒不讓)。此患者無療效,后化膿。事后想此法不能只憑經驗下針,找到反應點才是致關重要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