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有毒。入大腸、肝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抗虐治痢。 【功效特點】本品燥濕清熱,能清肝膽濕熱與腸中積垢,為治療休息痢之要藥。 【功效作用】 1.清熱燥濕:用于急慢性阿米巴痢疾,用本品取仁用龍眼肉包,每次15粒,每日3次,連服10至15天。 2.解毒療疔:用于疔瘡腫毒,取本品去殼用仁,同醋搗為泥敷貼包扎。 3.腐蝕贅疣:①用于各種瘊或乳頭狀瘤(如尋常瘊、少年扁瘊、生殖器瘊及軟如線狀之乳頭瘤),以本品壓取油涂擦,日2次。 ②用于足部雞眼,用本品取仁壓碎敷雞眼處用膠布貼敷,3~5天取換。 【鑒別應(yīng)用】白頭翁、敗醬草、鴉膽子,皆具有清熱解毒涼血之功,常用治熱毒或濕熱痢。不同之處:白頭翁用于濕熱痢,清熱涼血除濕力較強;敗醬草用于痢疾不爽里急后重之癥;鴉膽子解毒除濕殺蟲作用較為突出,除治冷痢久瀉外,尚治療瘧疾。 【配伍應(yīng)用】 1.配龍眼肉:鴉膽子腐蝕作用較強,內(nèi)服易于刺激胃腸,引起惡心嘔吐、胸悶腹痛等癥,故用龍眼肉之甘緩補中,以減少胃腸刺激癥狀,以展其治療作用,常用于治療阿米巴痢疾、熱性赤痢。 2.配木香:木香善行氣導(dǎo)滯、除脘腹脹痛、瀉痢后重,二藥相配,一寒一溫,一入血分,一入氣分,氣血并治,治痢疾、除后重效捷佳。 【應(yīng)用注意事項】 1.脾胃虛寒、嘔吐、胃腸出血者忌用;本品有毒,不宜多用久用。 2.孕婦和小兒慎用。 【用法用量】內(nèi)服:本品不入煎劑,內(nèi)服取仁用龍眼肉或饅頭皮包吞服,成人10~15粒,飯后服。外用:搗敷,不宜接觸正常皮膚,以免刺激發(fā)炎。 | 
|  | 
來自: xdh2118219 > 《醫(yī)、藥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