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格地說這不是修辭手法,而是文字游戲,但在古今詩聯(lián)作品中拆字和藏字的情況不少見,因而做必要的了解。 1、拆字,就是把一個字拆成兩個或是幾個字,而用這拆解開的兩個或幾個字表達被拆解字的意思,當然現(xiàn)時有人純粹拆解字,而拆解的字并不能表達被拆解字的意思,這種方式就屬于完全的文字游戲了。東漢末年有一首痛斥奸臣董卓的歌謠就將“董卓”之名拆解入詩: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再如李白《永王東巡歌》“海東山傾古月摧”中“古月”就是“胡”字的拆字。另外拆字還有一種變格形式,其本質(zhì)不是拆字,而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明事物,如“十五”說成“三五”或“七八”,前者是將三和五相乘得十五,后者是將七和八相加得十五,如李清照《永遇樂》“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中“三五”在這里是指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聯(lián)作中也常運用拆字,如“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鍾?!薄傍櫴墙咗B,蠶為天下蟲?!?br> 2、藏詞。是指將一個詞組拆成兩半,只說一半,藏起另一半的情況,如陶淵明《庚子歲從都還》“一欣侍溫顏,再喜見友于”中“友于”是“友于兄弟”的藏詞,見《詩經(jīng)·郡東》(《論語·為政》也有“孝乎惟考,友于兄弟,施于有政。”)將“兄弟”不講,而用“友于”代表,又如韓愈《符讀書城南》“豈不念旦夕,為爾惜居諸”中“日居月諸”隱去“日月”而只說“居諸”,再諸如“燕爾新婚”不說“新婚”而只說“燕爾”、“無能之輩”只說“無能”等等。藏詞在楹聯(lián)的詩鐘作品中也有運用,如“秋夜”籠紗格聯(lián)“逐風(fēng)長醉冰壺月,秉燭游思玉竹心”(取字成語“冰壺秋月”和“秉燭夜游”),上聯(lián)隱去“秋”字,下聯(lián)隱去“夜”字。藏詞有藏頭藏尾,也有藏中間字的,具體細分沒有實際意義,我們?nèi)粘I钪薪?jīng)常使用的歇后語也是藏詞手法,如“你簡直是狗咬呂洞賓”就是藏起“不識好人心”,這藏起之部分也是真正要說的內(nèi)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