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正(1917-)中國第二代油畫家,生于上海。于1927年開始習畫,1930年至1934年入上海美專西畫系,因成績優(yōu)異而受教授倪貽德、劉海粟的賞識。1945年赴法國里昂美術學院研習西方油畫技巧,并于1950年在任微音創(chuàng)辦之“東方畫室”執(zhí)教。而后于上海及全國美展中展露出光芒,連續(xù)幾年榮獲獎項,亦與顏文梁、周碧初等人相識。1958年參加由大陸組織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于歐美等地展出,反應強烈。當時參展藝術家包括林風眠、李可染、顏文梁等。其作品近年曾于香港藝倡畫廊,臺灣敦煌藝術中心等地展出。 |
| 《江西玉山縣》,是張自正一件風格成熟的佳作。此畫,筆觸厚實,畫面結(jié)構極為飽滿,用色濃郁充滿激情,極富張力,令人觀之眼前不禁陡然一亮。 |

張自正一九一七年出生於上海吳淞,是中國第二代的油畫家。他早年在劉海粟、倪貽德、王遠勃等人的門下求教,後來於一九四五至一九四八年間,和前來上海授課的法國里昂美術學院教授彼特拉.菲力普學習,從中獲得西方正統(tǒng)的油畫訓練,繼承印象派的光影與用色之風格。
一九五二到一九五八年間,張自正與顏文樑、周碧初、余雲(yún)階、楊祖述等人交往,他的作品多次在上海與全國美展中獲獎。一九五九年他成立「自正畫室」從事教學和創(chuàng)作。文革時期他的畫室被扣上不為政治、工農(nóng)服務的帽子,後來更名列被批鬥的黑名單之中。他的作品主要被臺灣和美國的收藏家所收藏。
張自正的繪畫題材包括人像、風景與靜物,在七十九歲前他喜歡爬山寫生,晚年因行動不便較少出門,改以靜物畫為主要的創(chuàng)作。他畫畫不重線條,喜歡以瀟灑的筆觸結(jié)合對比的顏色,塑造強烈的光影效果,畫面因而具有豐富的空間層次。他擅於在作品中結(jié)合鮮豔色彩與灰色調(diào),將色塊流暢生動地揉入畫面,在看似幾筆的線條背後,經(jīng)常堆疊著多層而厚實的筆觸,作品透露濃郁的生活氣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