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護理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的常見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高。因肺功能進行性減退,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力和生活質量。通過對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的護理,使患者減少發(fā)作,改善呼吸功能,延緩病情發(fā)展,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emphysema,COPE)是指不同程度的氣道阻塞、終末細支氣管遠端的氣腔過度膨脹,伴有氣泡壁的破壞,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肺氣腫類型。主要是由于大氣污染、吸煙和肺部感染等誘發(fā)慢性支氣管炎,進一步演變?yōu)楸静 ?shù)十年來本病的發(fā)病率顯著增高,現(xiàn)就COPE的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COPE患者3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齡58~79歲。慢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18例,慢性支氣管炎伴阻塞性肺氣腫12例,支氣管哮喘2例。入院時均有急性呼吸道感染。 1.2臨床表現(xiàn) 在原有咳嗽、咳痰癥狀的基礎上出現(xiàn)逐漸加重的呼吸困難,活動后可出現(xiàn)胸悶。 患者出現(xiàn)咳嗽,咳白色痰,感染時痰液為黃色膿痰,部分患者有喘息。 食欲不振,體質量減輕?;颊哂捎诤粑υ黾樱粑哪芰肯脑龆?,加之慢性缺氧導致胃腸功能紊亂,攝入減少常引起營養(yǎng)不良。 視診患者為桶狀胸,胸部呼吸運動減弱,觸覺語顫減低或消失,叩診過清音,心濁音界縮小。聽診兩肺呼吸音減弱,呼氣延長。 1.3治療 急性發(fā)作期應根據(jù)痰培養(yǎng)或藥敏試驗盡早選擇抗生素治療,同時進行氣道濕化,鼓勵患者咳嗽、咳痰,必要時翻身拍背。 采用鼻導管或鼻塞持續(xù)低流量吸氧,1 2.護理 室內環(huán)境安靜、舒適,協(xié)助患者取坐位或半臥位。衣服要寬松,被褥要松軟,以減輕對呼吸運動的限制。保證患者夜間睡眠質量,對因呼吸困難影響睡眠的患者要采取有效解除呼吸困難的措施,如改變臥位和遵醫(yī)囑應用解除支氣管痙攣的藥物,必要時遵醫(yī)囑應用鎮(zhèn)靜、催眠劑。 可在緩解基礎上根據(jù)其病情選擇必要的治療和適當?shù)暮粑δ苠憻挘S護和改善呼吸功能提,提高患者工作和生活能力。如步行、呼吸體操、太極拳等能改善呼吸循環(huán)功能,提高肌肉的協(xié)調性。運動的形式、時間和強度應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以運動后出現(xiàn)輕度呼吸急促,停止運動后10min可恢復至運動前水平為宜。應因人而異,循序漸進。 因COPE患者呼吸負荷加重,能量消耗多。又因藥物不良反應或缺氧引起的胃腸道功能紊亂使進食減少,因此患者營養(yǎng)不良常見。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油炸、干果、汽水、豆類等食品,以免引起便秘和腹脹,影響呼吸。指導患者少食多餐、細嚼慢咽,不宜過飽。 2.2氧療護理 COPE患者急性期宜給持續(xù)低流量吸氧,濃度25%-30%,流量為1.5 2.3病情觀察 應密切觀察患者咳嗽、咳痰情況,注意痰液的顏色、性質和量,痰液是否易于咳出,呼吸頻率是否正常,有無面色發(fā)紺等。 2.4排痰護理 教會患者正確排痰的方法。指導患者深呼吸5-6次,屏氣片刻,然后咳嗽,將深部痰咳出。鼓勵患者多飲水以稀釋痰液,易于排出,每日飲水量2500~3000mL。 2.5藥物治療的護理 按醫(yī)囑應用抗生素、支氣管擴張劑、祛痰藥物等。 要觀察用藥后患者體溫是否下降,咳嗽是否減輕,痰液的顏色是否轉白等。 觀察用藥后痰液是否易于咳出。如有消化道潰瘍及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氯化銨,因其對胃腸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惡心、嘔吐及上腹部疼痛。 用藥后注意觀察咳嗽是否減輕,氣喘是否消失,應用茶堿類藥物時應嚴格掌握用藥濃度及滴速。 2.6呼吸運動 鍛煉指導患者進行縮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可以延遲支氣管閉塞時間,鍛煉膈肌功能,增加肺通氣量,改善缺氧狀態(tài),從而延緩疾病的進展。 縮唇呼氣增加氣道外口段阻力,可阻止氣道過早閉合。指導患者用鼻吸氣然后經(jīng)口呼氣,呼氣時嘴唇縮成吹口哨狀,氣體經(jīng)縮窄的嘴唇緩慢呼出,吸氣與呼氣之比為1∶2或1∶3。8~10次/min,10~20min/次,每日訓練2次。 通過腹式呼吸鍛煉可以提高呼吸效率,從而改善缺氧狀況,提高活動耐力。取端坐位,先收腹經(jīng)口呼氣,后鼓腹經(jīng)鼻吸氣,呼吸要慢而深沉。吸氣要借助呼氣后腹部的反彈力量,不必過度用力,如此反復進行。3~5次/d,5~10min/次。熟練后可增加訓練次數(shù)和時間。同時,可將腹式呼吸與縮唇呼吸結合,每天進行鍛煉,逐漸習慣平穩(wěn)而緩慢的腹式呼吸。 2.7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長期呼吸困難,生活質量下降,多有焦慮、抑郁、悲觀等現(xiàn)象。護士應幫助患者盡早適應醫(yī)院的生活和環(huán)境,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告知患者本病雖然病程長,但堅持治療,消除誘因,定期進行康復鍛煉,可有效預防發(fā)作,提高生活質量。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8健康教育 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合理安排日常生活,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治療和康復鍛煉,堅持開展家庭氧療及力所能及的活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