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就是要有兒童樣的心理狀態(tài),生機勃勃。這是一種養(yǎng)神的好辦法。保持童心有兩點:一是天真無邪,決無欺詐撞騙、明爭暗斗、占小便宜等惡習。二是單純,思想傾向于美好、愉快、滿足的感受。 蟻食。蟻食有兩個內涵:一是像螞蟻那樣,飲少食微,即吃得少;二是像螞蟻一樣,什么都吃一點,即吃得雜。 龜欲。烏龜以其壽命長,被奉為祥瑞的象征。對人來說,值得借鑒的是它與世無爭的胸襟和一無所求的淡泊。在大是大非面前絕不能做縮頭烏龜,但對一般問題,當學烏龜,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 猴行。猴子是思想方面反應敏捷、行動方面活潑輕快,終日無片刻之息地具有朝氣與活力的動物。猴子的長處有兩點:其一,多動,這不一定就指跑步、打拳,平常盡量少坐車、電梯,以走路為主,達到鍛煉目的的都算多動。其二、戒惰。多動偏重機體(身),戒惰偏重思想(心)。 在古代,人們吃到涼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為無論白酒、黃酒都是溫熱之物,有涼菜相伴,正好中和?,F代人吃涼菜成了習慣,在我看來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腸胃。 中國人的確有愛吃雞蛋的傳統(tǒng),早上煮雞蛋,中午西紅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喙闲院u蛋也是寒涼之物,這兩者加在一起,非常嚴重,在我看來就是毒藥,奉勸大家千萬不要吃。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擊油條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覺得食物沒有“美惡”,關鍵在于適度,白粥、油條、小菜,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吃著舒服。煮雞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雞蛋的。 道家有個觀點,人這一輩子,吃的飯是有定數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著點吃,你就能活得長久。所以我絕對不暴飲暴食。 饑餓連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實兩者有本質差別,“饑”是攝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餓”是主觀感受,是想吃東西的欲望。頻繁的過于強烈的餓的感覺是心水太旺,不覺得餓的狀態(tài)屬于心氣不足。 不饑不餓是現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現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滿食物,老是處于積食的狀態(tài)。他們的腸胃相對滿實,口臭、咽喉反復發(fā)炎感染、腹脹、不放屁、晚上睡覺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 不饑而餓,則是現代肥胖人的常見癥狀,這些人吃得很飽,但總是感覺餓。這個病機則在于心火過亢,情緒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內心存在深刻不滿足感,以致出現食欲亢進。中醫(yī)治療一般用黃連、梔子等苦寒泄心的藥物。 很多人問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說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時候吃才是關鍵。不饑不餓時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飯的時候,外界的時鐘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鐘。 很多人在規(guī)勸人們要吃早飯,沒有人關心早晨起來,當事人是不是饑餓,頭天晚上的飯還在胃里沒有消化,一點食欲都沒有的人,又要塞進去一堆牛奶雞蛋,不就是毒藥嗎? 餓而不饑的時候,應該吃點點心,三口就得。饑而不餓的時候,就要去看醫(yī)生,調節(jié)情緒。 不知道什么時候起,出現了所謂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還可以沖刷大腸什么的。 其實,這樣喝水,非常傷腎,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憋不住尿。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F代人光圖快,灌水牛飲,結果導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來,沒有辦法成為體液。 喝水的學問還在于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腸子過,體液無處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葉,在吃西瓜時候加入微量鹽,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冷飲喝到胃里,就要靠胃的熱氣,把它溫到36 .5℃跟人體一樣的溫度。日積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連,肺也受不了。 有人喜歡吃飯之前先來杯凍飲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飯的時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撐,都會沒感覺,時間長了,你就變得奇胖。一般人吃到七八分飽就差不多了。
|
|
|
來自: 舉手摘星辰 > 《養(yǎng)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