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蓮英 而到了光緒二十年,46歲的李蓮英被賞戴二品頂戴花翎。清朝的二品文官,級別大概相當(dāng)于今天的副部長。對太監(jiān)來說,二品頂戴只是一種榮譽的象征。 雖然如此,李蓮英還是在太監(jiān)中創(chuàng)了一個從未有過的先例。因為早在雍正時期,雍正皇帝規(guī)定太監(jiān)的品級以四品為限,不能再高出這個等級。李蓮英就這樣成為慈禧太后面前的大紅人。 由于李蓮英很會做事,因此,慈禧太后身邊的太監(jiān)幾十年來換了好幾批,唯獨李蓮英她舍不得換。李蓮英不僅在慈禧太后面前極力表現(xiàn),他也不放過機會去討好光緒皇帝。 因為他深知慈禧太后已經(jīng)年邁,光緒皇帝雖然有病,但畢竟年輕,如果沒有意外情況出現(xiàn),慈禧太后死在光緒皇帝之前是必然的。李蓮英這樣精明刁滑,對于他來說,兩面討好,八面玲瓏的做法,是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和自我保全的一種策略。 參與過維新變法的晚清文人王照曾經(jīng)寫過這樣一首詩:“炎涼世態(tài)不堪論,蔑主惟知太后尊。丙夜垂裳恭待旦,膝前嗚咽老黃門。”詩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之時,慈禧率光緒和文武百官出逃后,第二年準備回京。 他們走到保定住下。太后睡覺的地方,被褥鋪陳都很華美,李蓮英住的地方稍差一點,但也很不錯。而光緒皇帝睡覺的地方卻很凄慘。李蓮英侍候慈禧太后睡下后前來探望,見光緒在燈前枯坐,一問才知道他竟然鋪的蓋的都沒有,時值隆冬季節(jié),根本無法睡覺。 李蓮英看到這個情況跪下抱著光緒的腿,痛哭說:“奴才們罪該萬死!”并且把自己的被褥抱過來讓光緒使用。光緒回到北京以后,回憶西逃的苦楚,就曾經(jīng)說:“若無李諳達,我活不到今天?!?/p> 據(jù)說,戊戌變法后,李蓮英出言謹慎,沒有鮮明地表態(tài)站在慈禧一邊。雖然沒有讓慈禧懷疑他的忠誠,但從此感情上有些疏遠了。 所以李蓮英的墓志銘上寫道:結(jié)束西逃回到北京后,李蓮英“自思可告之無罪,已萌退志”。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死后,李蓮英辦理完慈禧的喪事,便悄然消失了。對于他的下落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
|
|
來自: 尤里蒙提 > 《人間百態(tài)、天下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