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要搞清楚這個問題,你就要弄清它的由來:
光圈的學(xué)名叫“相對口徑” 常用大寫F表示,
景物通過鏡頭在焦點上成象。成象的亮度,
1、取決于輸入光線的鏡頭口徑。鏡頭口徑(鏡頭通光的直徑大小)大的,通過光量大,成象明亮。這個很好理解。
2、但是,不管你鏡頭口徑做得多大,只要焦點距離長,因為光線的傳播是按球面向外發(fā)散的,所以鏡頭離焦平面遠,焦平面就變暗。
這樣就可知道:鏡頭的口徑、焦距都會影響了成象亮度。
鏡頭的相對口徑用F表示,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為: F=f/D f為焦距,D為鏡頭的有效直徑,
這說明,光圈(相對口徑)是和焦距成正比,和鏡頭的口徑成反比。所以,光圈數(shù)值越小,光圈越大。 有了相對口徑的概念,就比較方便:只要相機相對口徑F相等,焦平面的亮度也相等,就不需要再考慮鏡頭實際的口徑大小及鏡頭的實際焦距,只要F相等,也就是說它們的通光的能力是相等的。使各種各樣規(guī)格鏡頭給于量化,給生產(chǎn)、使用代來的方便。
再說兩句:通光量是和鏡頭有效口徑面積成線性關(guān)系,而圓面積和直徑是平方關(guān)系,圓面積小一倍,直徑D小√2倍,因此F值每相差√2倍,即通光量相差一倍。F值的標(biāo)準(zhǔn)系列數(shù)值為:1;1.4;2;2.8;4;5.6;8;11;16;22;32;每相鄰的兩數(shù)值間通光量相差一倍。正因為是√2 關(guān)系,光圈的數(shù)值才不是一個簡單的整數(shù)。
|
|
|
來自: zhangshengli86 > 《攝影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