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更多精彩內(nèi)容,敬請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licai332) 不出意料,郭敬明的《小時代3》一上映,便呈現(xiàn)出三種勢利的角逐。一是票房飆升,首日票房便過億,這是新2D國產(chǎn)電影的票房紀錄,三天下來票房已經(jīng)接近2.5億;二是粉絲開始大呼小叫,邊哭邊笑邊驚嘆的觀影過程,似乎也成了電影院的新景觀;三是招來好大一波吐槽聲,那些專注于吐槽的賬號和段子手就不說了,媒體和影評人們也將之視為年度比拼吐槽的上好硬料,大有不吐不快和不吐白不吐之勢。 《小時代3》并未超出我們的觀影極限,關(guān)于物欲合理化的展示和對人性拙劣的撕裂,我覺得郭敬明并未有突出貢獻。年輕人凌空蹈虛好不實際的物欲,在“小時代”系列中,一直是被人詬病的符號,但顯然郭敬明不在意那些攻擊他的人。用商品屬性的標準來看,郭敬明也不必在意那些負面評價,畢竟前面的小說作品和電影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有什么必要去改變成功軌跡呢? 從價值觀上來說,郭敬明也沒有改變的必要,既然這種物欲橫飛、不切實際的名牌之夢,可以滿足一部分消費者的需求,作為商品供應商,在不觸及法律和倫理底限的情況下,有什么必要去做出改變和讓步呢? 從電影導演的角度來說,他所拍攝的電影應該符合其價值觀、經(jīng)歷、眼界,等等,比如賈樟柯電影中有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音樂和電視畫面、有懷舊歌曲,那么郭敬明的符號則可以是名牌套裝、包包、豪宅和跑車。甚至可以將郭敬明看成是一位藝術(shù)家,即,自己的藝術(shù)完全為己所有,他并未逃出和背離自己。 林蕭、顧里、南湘、唐宛如四位時代姐妹花,從校園正式踏上職場,毫無疑問,她們一定要享受到這個時代最頂級的物質(zhì)盛宴。開場就是無比巨大的衣帽間,觀眾從鏡頭升起降下、環(huán)掃一遍之后,那更像是屌絲對豪門的一種窺視。而作為一位夢幻供應商,郭敬明當然不負責解釋這種物質(zhì)來源的合理性和存在性,它們只是用單調(diào)而美好的形容詞,在裝點這部電影。 有人說《小時代3》太過于浮華,沒錯,鏡頭中的上海,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好像那就是一個奢華和物欲的城市,不僅是情懷和意境的洋房別墅、古舊裝逼的林蔭道、霓虹燈閃爍下的外灘景觀,還有高樓林立,讓人已經(jīng)分不清紐約曼哈頓還是東京銀座的浦東。某種意義上,郭敬明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他更加知道粉絲們需要什么,那些輕薄的感情以及對物質(zhì)的膚淺理解力,正是郭敬明粉絲的眼光和審美能力體現(xiàn)。 當然不是這個世界上有了郭敬明,才有了他的粉絲,而是這個輕薄群體,對世界的理解力僅達此程度,沒有郭敬明,也會有“高敬明”,他們依舊會致以崇拜目光。郭敬明的聰明也在于此,這樣一個精明的商人,要遠比機智的情感大叔韓寒更加貼近這個時代。 《小時代》從質(zhì)量上來說,屬于那種不值一提的電影作品,但因為它的前世和制作隊伍,已經(jīng)聚集了足夠多的關(guān)注度,使之變成了一部提供議論話題和承載褒貶的作品。說《小時代3》爛得令人發(fā)指,這當然是一種奇怪的說法,難道它比港臺批量生產(chǎn)的那些小爛片更爛嗎? 哪怕僅僅是用夸張手法展現(xiàn)浮華世界的這個詬病,也不比香港那些二三線打著商業(yè)旗號的小導演做得更極致吧。至于說《小時代3》是一部被7000多套服裝打擾了的精致MV,這也是段子手式的搞笑說法,MV式電影本來也沒問題,類型片使用更是天經(jīng)地義,而《小時代3》大量使用的慢鏡頭和配樂詩情畫意畫面,也沒有給MV二字抹黑。 關(guān)于那些看不起《小時代3》的評價,最不能被人理解的一種就是,我?guī)е械男那殂@進電影院,強力忍受了近兩個小時的煎熬,然后回到電腦前遣詞造語地詆毀這部電影。誰讓你去看了?為了罵而去看,這是自虐,并非你深受其虐的人和事出了問題。 最奇怪的一種批評就是,當年作為郭敬明粉絲看過他那些輕佻凌亂的小說,然后事到如今自稱自己成熟精明了,從《小時代3》的放映廳里出來時,已經(jīng)搖身一變成了直指郭敬明虛偽矯情的火眼真睛。這種吐槽會聲稱大學時看《夢里花落知多少》挺感動的,而面對后來的小說和如今的電影已經(jīng)毫無被觸動的可能,意思是自己現(xiàn)在的逼格高了,進而可以瞧不起那些年少輕狂。 如果要選擇一種純真,我寧愿覺得大學時,那個不知好歹的他更讓人覺得真是可愛一點。僅拿審美來說,不應該存在逼格高低間的落差和鄙夷,因為這就像掙錢一樣,你既然站在逼格數(shù)據(jù)上來說事,那么就不可避免被一山更有一山高的更大數(shù)據(jù)擁有者去蔑視,乃至詆毀。是不是當初跟你一樣大的讀王小波的同學,也有理由來嘲笑,你看郭敬明也是一種愚蠢呢? 一種是養(yǎng)精蓄銳來電影院就是為了好好大罵一場的自虐型影評人,一種原來的粉絲如今不愿再正視自己的年輕,換成一副同樣輕浮的眼光來造自己年輕時的反,這兩種反感《小時代3》的論調(diào)確實可以讓郭敬明不理不睬,他們即便批評也沒有批評到點子上,而且從粉絲電影的目標群體劃定來說,他們雖然貢獻了票房,但也并非其嚴格意義的目標觀眾。 “小時代”系列已經(jīng)進行到第三部,按理說它已經(jīng)用足夠濃烈的風格可以排斥掉那些不屬于自己的觀眾,之所以在今天仍然遭來這么多不明所以和跟質(zhì)量無關(guān)的的謾罵和攻擊,就是因為“郭敬明”作為一個標簽實在太招風了,他足夠巨大,總是讓人能夠從同樣不值一提的爛片中發(fā)現(xiàn)他的身影和聲音。至于說“看《小時代3》票房可以測量眼下全國的傻逼數(shù)量”的說法,實在是太小看我們自己了。 (電影《小時代3》主演們在顧里家慶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