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1894.06.29日本:1894年6月28日,日本大島混成旅團全部登陸朝鮮,兵員高達7600人;日本內(nèi)閣會議決定單獨迫使朝鮮政府“改革內(nèi)政”。 清朝:6月29日,李鴻章派盛宣懷等訪喀西尼,喀西尼提出中日俄三國在天津會談,商談朝鮮善后問題。 俄國:6與28日,吉爾斯向沙皇建議,避免卷入中日糾紛;6月29日,俄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克卜尼斯特會見日本駐俄國公使西德二郎,希望日本從朝鮮撤軍。 深度解讀透視甲午戰(zhàn)爭俄國野心:對華誘脅并舉掠奪資源
作者:趙春英(國防大學戰(zhàn)略教研部博士) 列寧指出:“許多世紀以來,沙皇政府一直想奪取亞洲大部分地區(qū),一貫推行這種政策,并且利用列強之間的一切矛盾和沖突來達到這個目的?!笨梢哉f,俄國東進戰(zhàn)略是一以貫之的,每次實施都打破了東北亞長期以來形成的力量格局,并將大塊油滋滋的“肥肉”納入囊中,這其中大大損害了中國的利益,使“天朝”處處受制于人,游離于東北亞重要政治、軍事力量的圈子之外。 甲午戰(zhàn)爭后,俄國一方面加緊對中國東北地區(qū)的侵略,另一方面擺出一副欲與日本決一雌雄的架勢。同時,俄國還與德國、法國結(jié)成同盟,來對抗英日同盟,以保護其在東北亞的特殊利益。俄國還聯(lián)合歐洲諸強,以日本破壞遠東均勢為由,強迫日本將遼東半島管轄權歸還清政府,并開始操縱“天朝”,允許其修筑“中東鐵路”,為吞并全東北奠定基礎,而此時的清政府對俄國心存感激之情,心甘情愿與俄國簽訂了秘密條約,將建造穿越中國東北、直抵海參威的“中東鐵路”的特許權授予給“華俄道勝”銀行。 如果說日本是甲午戰(zhàn)爭的最大受益者,那么俄國就是名符其實的二號得利國,它像一根“魚刺”深深地插入“天朝”的咽喉,吞不下、吐不出。 【閱讀全文】 |
|
|
來自: 老樟xy67896789 > 《戰(zhàn)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