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的藥理活性(二)—對血液系統(tǒng)的影響 原來,三七本身就是一個小復方,含有多種活性成分。不同的成分、在不同的病理狀態(tài)下,發(fā)揮不同的作用。特殊情況機體出現(xiàn)組織創(chuàng)傷出血時,三七素發(fā)揮止血作用;止血的同時,可以滲入病灶部位清理產生的淤血。這就是三七神奇的地方之一。 1、止血 三七有“止血神藥”之稱,散瘀血,止血而不留瘀,對出血兼有瘀滯者更為適宜。三七具有較強的止血作用,對不同動物,不同給藥途徑,不同制劑,均顯示明顯止血作用。三七為傷科要藥,著名的“云南白藥”,即以之為主藥。三七止血活性成分為三七素 (Dencichine),其止血作用主要通過增加血小板數(shù)量、增強血小板功能實現(xiàn)。另可局部收縮血管、增加血液中凝血酶含量。實驗證明,10%的三七注射液都能使血小板產生偽足聚集、變形等粘性變形運動,并使血小板膜破損,部分溶解及脫顆粒反應,這些超微結構的改變與凝血酶使血小板作用的超微結構改變作用相似,從而推斷,三七能誘導血小板釋放花生四烯酸、血小板因子Ⅲ和Ca2+等止血活性物質,最終表現(xiàn)為促凝血作用,其影響強度與血中三七素濃度成正比。中醫(yī)認為三七是具有化瘀作用的止血藥,能止血而不留瘀,因此對出血癥兼有瘀滯者尤為適宜。三七素加熱結構易被破壞,故三七止血宜生用。 2、活血(抗血栓) 三七具有活血散瘀功效,能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有效成分為三七皂苷,主要是人參三醇苷Rg1。三七抗血栓形成作用環(huán)節(jié)包括了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和促進纖維蛋白溶解過程。三七能提高血小板內cAMP的含量,減少血栓素A2的合成,抑制Ca++、5-HT等促血小板聚集的活性物質釋放,發(fā)揮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達到抗血栓的功效。 3、補血(促進造血) 古人認為三七生吃“祛瘀生新”,熟服可“補益健體”。現(xiàn)代研究證實三七確實具有補血作用。試驗發(fā)現(xiàn),三七能明顯提高失血性貧血病理模型(大鼠和家兔)的血紅細胞數(shù)量,對失血性貧血具有較好的治療。研究表明,三七總皂苷除提高白鼠外周血中白細胞總數(shù)外,還能顯著提高巨噬細胞吞噬率,提高血液中淋巴細胞的百分比。有人用尾部放血的辦法造成大白鼠急性失血性貧血后,隔日向腹腔注射一次三七注射液,觀察到從第二周起紅細胞數(shù)量迅速回升,至第11周大部分恢復到放血前水平。而對照組(注射生理鹽水)紅細胞基本上仍在放血后的低水平;外周血網(wǎng)織紅細胞用藥組也明顯高于對照組。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對家兔也有類似效應。對環(huán)磷酰胺所致白細胞減少的小鼠和大鼠,三七絨根總皂苷有明顯升高白細胞作用。研究還發(fā)現(xiàn)三七總皂苷可誘導造血細胞GATA 1和GATA 2轉錄調控蛋白的合成增加,并增高其與上游調控區(qū)的啟動子和(或)增強子結合的活性,從而調控造血細胞增殖、分化相關基因的表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