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辨證一】肝郁脾虛. (治法):舒肝解郁,清熱散結(jié). (方名):加味逍遙散. (組成):甘草3克 當(dāng)歸3克 白芍3克 白術(shù)3克 茯苓3克 柴胡3克 桂皮2.1克 山梔2.1克. (用法):上為粗末,水煎服. (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七. 【辨證二】血熱燭盛,火毒傷陰. (治法):清熱涼血,解毒瀉火. (方名):紫根牡蠣湯. (組成):紫草根15克 牡蠣粉(包煎)15克 當(dāng)歸15克 赤芍9克 川芎6克 銀花6克 升麻6克 黃芪6克 甘草3克 大黃適量(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來源):《簡明中醫(yī)婦科學(xué)》. 【辨證三】:正氣不足. (治法):補氣益血,健脾疏肝,化瘀解毒. (方名):芪苡湯. (組成):黃芪60克 黨參30克 郁金15克 當(dāng)歸15克 旱蓮草30克 白術(shù)20克 白芍15克 重樓10克丹參30克 苡仁10克 料姜石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來源):《中醫(yī)癌瘤證治學(xué)》.【唇癌篇】 【辨證】:肝腎陰虛. (治法):益肝腎,補氣血,通經(jīng)絡(luò). (方名):加減八味丸. (組成):茯苓120克 山藥120克 丹皮120克 澤瀉(蒸)90克 五味子90克(炒)克 肉桂18克 熟地(搗膏酒蒸)240克 山萸肉150克. (用法):煉蜜為丸,每服6克,空心鹽湯送下. (來源):《外科正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