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事皂有個經(jīng)典的配方比例721,意思是總油量70%的椰子油,20%的棕櫚油,和10%的軟油(橄欖油,山茶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等等成皂硬度值較低的油,椰子油和棕櫚油屬于硬油)。這個配方中所用的椰子油是清潔力很強的油,棕櫚油可以提高成皂硬度,這兩個油的比例比我之前做的沐浴潔面皂(山茶馬賽皂)中的使用大很多,所以皂會很硬同時去油污力很強。用于沐浴潔面會過分去除身體油脂,所以不適合,而用來做家務洗鍋洗碗什么的則非常好用。另外因為手工皂清洗油污后流到自然界后24時能自然分解,且對人體也安全,用來做家務的話環(huán)保放心,且富含甘油,也不會那么傷手(但是因為清潔力強,我認為還是戴上手套再用比較好,否則再富含甘油也趕不上去油清潔的力度,否則就不適合用做洗鍋洗碗了,我覺得想要保護好皮膚,還是要養(yǎng)成戴手套做家務的好習慣)。 考慮到北方干燥,我曾經(jīng)想把配方改為622,也就是減少椰子油的用量,增加比較滋潤的軟油用量,但是想想,用來做家務的皂首要還是希望清潔力強,只是一塊肥皂,滋潤度調(diào)高那么一點點有什么用呢?像山茶馬賽皂這樣的皂軟油含量非常高,有70%,也只是丁丁點兒滋潤作用,畢竟只是洗洗澡,水一沖就走了,別指望那點兒甘油能在身上停留多長時間,只是希望不要想普通沐浴產(chǎn)品那樣造成皮膚負擔而已(冷制手工皂里甘油成分很高)。再說,就像前面說的,做家務還是戴上手套吧,能把鍋里的油刷干凈必然也能把手上的油刷干凈,別的不說,就算是用最無害的熱水來洗油鍋,多洗幾個,手指皮肯定也會皺吧起來。另外,北京水質(zhì)硬,硬水容易置換皂(脂肪酸鈉鹽)中的鈉離子,影響清潔力,所以主管清潔力的椰子油應該多些,前田京子的油脂論里也提到了硬水地區(qū)的人們喜歡用硬肥皂,椰子油含量可以適當增加??傊?,就按經(jīng)典配方做吧,別再瞎琢磨這滋潤那滋潤的了,想干家務還想滋潤?哪有這等好事?!其實這辦法還是有一個的——讓老公做家務就萬事解決了。 這個土豆家事皂在721家事皂的基礎上加入了土豆汁,增強了這款皂的去污能力。寬寬媽媽問我為什么要加土豆呢,其實我也是從別人的制作經(jīng)驗,論壇文章等等資料上學來的做法,大家都說這個清潔力很強。我想也許是土豆里面的淀粉有去污作用吧,以前我用土豆皮擦拭過杯子里的茶垢,去垢能力實在頂呱呱,另外以前媽媽也常會用煮熟的米飯來清洗衣服上的墨水漬。還有人做咖啡家事皂,去油污力也很強的,但是因為我打算還要洗衣服,所以不加咖啡粉,以免給衣服染色。 最后各種材料的實際用量是: 椰子油:212g 棕櫚油:61g 山茶油:33g 氫氧化鈉:52g 總的水相是堿量的4倍:純凈水100g(差不多2倍堿量),土豆汁109g 制作時室溫:26度 混合油溫:25度 堿水降溫到28度后和油脂混合 時間:早上10:00開始準備,10:52結束 用了分步混油法(第一步混椰子棕櫚油,第二步混山茶油),整個攪拌過程只用了20分鐘,這個皂攪拌的時間每個人的反應都不太一樣,大部分人需要攪拌40~60分鐘,我想可能是因為我用了分步混油法,另外也和各人的攪拌手法有關,我發(fā)現(xiàn)我攪拌的時候相比寬寬媽媽攪拌的時候,皂液要濃稠得快些,寬寬媽媽說可能是因為我攪拌時比較大力,范圍比較大。 步驟如下(這次制作過程拍照了,但是并非每一步都詳細的拍下來): 1. 穿上圍裙,戴上護目鏡,口罩和手套,把各工具材料都取出擺放于桌面。 從沒來上班的同事座位上“借”來的溫度計,很好用,回頭我也買一個 2. 分別稱量氫氧化鈉和水,然后將水緩慢倒入氫氧化鈉中,邊倒邊用玻璃攪拌棒攪拌均勻。 Note:做這一步的時候我和寬寬媽媽還討論了一下應該將堿加入水還是將水加入堿中。寬寬媽媽覺得應該將堿加到水中,避免水倒入堿中引起激烈反應。查了查書,家里的書里兩個作者剛好分別用了兩種辦法。我最后還是采用將水加入氫氧化鈉中,因為不管誰加入誰,都是緩慢操作的,不會有太大反應,而水加入氫氧化鈉中,可以保證把盛堿的燒杯里的堿完全反應掉,如果是反過來,如果有堿吸收了空氣中的水分變濕附著在容器上,處理起來就不是很方便。另外,倒水的話如果不小心倒到杯外也就是弄濕桌面而已,問題不大,如果把堿倒到了外面,要收拾就感覺比較麻煩,有一點兒危險性。這個討論花了些時間 3. 剛攪拌好的堿液是混濁狀的,溫度大概是90多度,靜止到70度以下堿液變成清晰透明后,隔水降溫 4. 等待堿液降溫的同時稱量椰子油和棕櫚油,放在同一個不銹鋼盆內(nèi),測油溫 5. 在另一個不銹鋼盆中倒入山茶油進行稱量 6. 削土豆,切塊后加適量純凈水放入料理機中榨汁,最后要求稱量出108g土豆汁即可 Note:我這個土豆169g重,個頭比較小,建議大家買大點兒的,好出汁,不過制作這個皂土豆汁不要太濃,否則會太粗糙不說,trace的速度也會因為土豆汁太濃稠而變得很快,有的人會措手不及。土豆汁放置一旁時會因為氧化而變成暗橘色,不要緊,倒入混合液中進行攪拌時會回復“白凈”的。變色因為土豆里面的酚類物質(zhì)被氧化了,淀粉并不受影響,所以不會影響清潔力。 7. 看看堿液的溫度合適了(30度以下,25度以上),把堿液緩慢倒入椰子棕櫚油混合液中,邊倒邊攪 Note: 此時時間是上午10:32,我用普通打蛋器攪拌,冷制手工皂多用普通打蛋器做攪拌器具 8. 接著向混合液倒入攪拌均勻的土豆汁,邊倒邊繼續(xù)攪拌,不要停下來(圖為寬寬媽媽在努力攪) Note: 土豆汁的淀粉容易沉在杯底,倒入混合液之前要先攪拌均勻,看網(wǎng)上有的人說制作過程中摸著會燙手,我的沒有啊,只是感覺到不銹鋼盆溫度確實暖暖的,但是也就40多度吧,不會到燙手的程度。 9. 攪拌至在混合液稍感濃稠,提起打蛋器在混合液面畫8字可以見到稍縱即逝的痕跡,加入山茶油 10. 繼續(xù)攪拌10分鐘,停止攪拌2~3分鐘,稍微觀察一下皂液有無分離(皂液上浮著一層油) 11. 如果有分離,繼續(xù)攪拌至trace狀態(tài),即沒有分離現(xiàn)象且打蛋器劃在皂液面上的痕跡能停留數(shù)秒 Note: 如果離trace狀態(tài)還很遠,可以攪15分鐘,停3、5分鐘觀察一下,不用一直攪,太累,其他皂也是這樣 12. trace后皂液可以入模了,不用再繼續(xù)攪拌,太濃稠太膠著的話(也就是過T)入模會不平整。 Note:入模后要對皂液進行保溫,一保證皂液繼續(xù)皂化,但現(xiàn)在是夏天,所以我只是蓋保鮮膜和再蓋上一條毛巾,冬天的話要放入保溫箱放到暖氣旁比較好。這個模具是灣仔碼 13. 脫模,晚上9點多回到家發(fā)現(xiàn)皂已經(jīng)硬了,可以脫模了,如果是用大模具的話脫模后要立刻切皂 Note:一般皂都要24小時候再脫模,家事皂脫模時間早些,如果還要切皂的話恐怕還要早些脫才好切,否則硬硬的好像切磚頭一樣會很難搞。我這個直接脫出來就好了,家事皂屬于比較難脫模的皂,特別是如果用塑料模具的話,粘得很緊。建議放冰箱凍上幾分鐘再脫模,或者像我,本來就不想要這個包子托了的,直接把模具剪開撕壞把皂取出來。 上面的制作過程因為我想力圖說明白,反倒好像把過程說復雜了,過程可以簡單理解如下: 1. 分別稱量好各個油(所有油都倒到一個盆里)、氫氧化鈉和水的重量 2. 水緩入氫氧化鈉調(diào)成燒堿溶液,降溫到50度以下,并且和油溫相差不超過10度 3. 冬天的話要隔水加熱油,夏天就常溫好了。然后堿液緩緩倒入油中,邊倒邊攪 4. 一開始持續(xù)攪拌15分鐘,然后歇5分鐘,攪15分鐘,就這么天荒地老的攪啊攪,攪到trace,也就是皂液表面留有痕跡(trace)的意思 5. 入模 6. 24小時后,脫模 7. 放到陰涼干燥處晾1~2個月,可以開始使用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