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藥方劑-宣絡通痹湯【辨證】風寒濕邪,瘀滯經(jīng)絡。
【治法】活絡止痛。 【方名】宣絡通痹湯。 【組成】當歸15克,熟地15克,蒼耳子10克,蜂房10克,烏蛇20克,土鱉蟲10克,全蝎3克,蜈蚣2條,山甲珠10克,山龍30克,淫羊藿20克,雞血藤25克,蜣螂5個,海桐皮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范國方。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藥方劑-龍蛇散【辨證】風濕瘀滯經(jīng)絡。
【治法】驅風勝濕,祛瘀通絡。 【方名】龍蛇散。 【組成】地龍250克,蜂房60克,全蟲20克,白花蛇4-6條,烏梢蛇60克。 【用法】將上藥烘干,共研細末,過篩后裝入膠囊,每次服4-6粒,日服3次。 【出處】李志銘方。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藥方劑-地黃合劑【辨證】腎精不充,風挾痰濕成痹。
【治法】填精養(yǎng)液,化濕通絡,搜風定痛。 【方名】地黃合劑。 【組成】生地60克,熟地60克,炒白術60克,淡干姜12克,制川烏6克,細辛4.5克,蜈蚣3條,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嵇書堯方 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藥方劑-退熱通絡湯1號【辨證】實熱痹阻。
【治法】清熱解毒,社濕宣痹。 【方名】退熱通絡湯1號。 【組成】雙花45克,公英45克,生石膏45克,龍膽草30克,土茯苓30克,虎杖30克,生地15克,木通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蟬蛻15克,炙水蛭15克,烏梅10克,甘草10克,以嫩桑枝或鮮蘆根適量煮湯代水。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張愛國方。 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藥方劑-加減風靈湯【辨證】寒濕風邪阻于筋骨。
【治法】祛風散寒,除濕通絡。 【方名】加減風靈湯。 【組成】海風藤15克,威靈仙9克,吊子風12克,苡仁15克,防風12克,豹皮樟9克,布渣葉15克,山楂肉12克,淮山藥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江世英方。 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藥方劑-三痹湯【辨證】風寒濕侵襲,流注經(jīng)絡,氣血運行失暢。
【治法】活血祛風,散寒除濕。 【方名】三痹湯。 【組成】防風9克,羌活9克,秦艽9克,苡米30克,當歸12克,制川草烏各4.5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保朝方。 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藥方劑-加味桂枝芍藥知母湯【辨證】寒濕之邪侵襲,流注經(jīng)絡,氣血運行不暢。
【治法】祛風行濕,清化郁熱。 【方名】加味桂枝芍藥知母湯。 【組成】桂枝9克,麻黃9克,防風9克,附片9克,白術15克,蒼術15克,甘草15克,生姜15克,白芍30克,知母30克,石膏30克,黃柏30克,薏米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唐祖宣方 龍蛇散-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藥方劑【辨證】風濕瘀滯經(jīng)絡。
【治法】驅風勝濕,祛瘀通絡。 【方名】龍蛇散。 【組成】地龍250克,蜂房60克,全蟲20克,白花蛇4-6條,烏梢蛇60克。 【用法】將上藥烘干,共研細末,過篩后裝入膠囊,每次服4-6粒,日服3次。 【出處】李志銘方。 地黃合劑-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藥方劑【辨證】腎精不充,風挾痰濕成痹。
【治法】填精養(yǎng)液,化濕通絡,搜風定痛。 【方名】地黃合劑。 【組成】生地60克,熟地60克,炒白術60克,淡干姜12克,制川烏6克,細辛4.5克,蜈蚣3條,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嵇書堯方 地黃合劑-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藥方劑【辨證】腎精不充,風挾痰濕成痹。
【治法】填精養(yǎng)液,化濕通絡,搜風定痛。 【方名】地黃合劑。 【組成】生地60克,熟地60克,炒白術60克,淡干姜12克,制川烏6克,細辛4.5克,蜈蚣3條,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嵇書堯方 地黃合劑-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藥方劑【辨證】腎精不充,風挾痰濕成痹。
【治法】填精養(yǎng)液,化濕通絡,搜風定痛。 【方名】地黃合劑。 【組成】生地60克,熟地60克,炒白術60克,淡干姜12克,制川烏6克,細辛4.5克,蜈蚣3條,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嵇書堯方
|
|
|
來自: 子孫滿堂康復師 > 《風濕關節(jié)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