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皮、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各等分(適量),水煎服。 此方為治皮水(比較淺表的水腫)之劑,是比較輕巧的利水消腫藥方。主治頭面四肢水腫,小便不利,心腹脹滿,上氣喘促,以及妊娠水腫等癥。 《內(nèi)經(jīng)》說(shuō),諸濕腫滿,皆屬于脾。方中以陳皮芳香化濕、理氣和中、醒脾,為主藥;茯苓皮淡滲利濕,健脾調(diào)中為輔藥;桑白皮瀉肺行水,以治水之上源,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大腹皮行氣消脹,氣行則水行,共為佐藥。生姜皮辛散,通行全身而散水氣,為使藥。水濕得利,水腫自消。本方主治皮水,故全方藥物皆用皮,寓有以皮走皮之意。藥品用量較輕,所治的水證也較輕,臨癥時(shí)可酌情進(jìn)行加減。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在本方中去陳皮、桑白皮,加五加皮、地骨皮,名五皮散?!?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21, 75, 160); ">麻科活人全書》在本方中去桑白皮,加五加皮,亦名五皮飲。兩方治證差不多,臨癥時(shí),可參考選用。 我常用本方,把茯苓皮加至30克,大腹皮加至15克,再加生麻黃6~12克、生石膏25~35克(先煎)、蒼朮6~9充(越婢加術(shù)湯的精神)、冬瓜皮30~40克。用于治療腎炎水腫,每獲良效,請(qǐng)?jiān)囉谩?br> 我也常用本方改茯苓皮30~45克、大腹皮15克,另加炒蘇子9克、炒萊菔子9克、葶藶子9克、檳榔(又名大腹子)9~12克、水紅花子9~12克,命名為五子五皮飲,用于治療水臌(包括早期肝硬化腹水、心臟性腹水等),對(duì)消除腹水有較好效果。有時(shí)還加冬瓜皮40克、抽葫蘆30~40克、廣木香6克、香附10克,以加強(qiáng)行氣消脹之力。 |
|
|
來(lái)自: CEJ圖書館 > 《中醫(yī)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