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昭安 “楷模”原是兩種樹 人們常把有高風亮節(jié)、能起表率作用的人,贊譽為“楷?!?,以昭示人們師承他,學習他,從而樹立社會正氣,形成美好和諧的社會風尚?!翱!倍侄紟А澳尽弊?,原來“楷”和“模”是兩種樹木的名稱。 清人學者所著《廣群芳譜》和清人劉獻延所著《廣陽雜記》中都記述了這兩種樹:楷樹又名黃蓮樹,系落葉喬木,果實橢圓形,紅色,木材紋理細致。相傳這種樹最早生長在孔子墓旁,樹干挺拔,枝葉繁茂,巍然屹立,似為眾樹的榜樣。模樹,樹葉隨季節(jié)變化,春天青翠碧綠,夏季赤紅如血,秋日變白,冬日變黑,因其色澤純正,“不染塵俗”,亦為諸樹之榜樣,相傳此樹最早生長在周公的墓旁。 因為這兩種樹分別被稱之為“楷”和“模”,加之楷樹生長在留名千古的孔圣人墓旁;模樹生長在先智先哲的周公墓旁,以樹喻人,故把人的模范行為、榜樣作用和為人師表的風范,稱之為“楷?!?。 “猶豫”原是兩動物 “猶豫”是人們常用的一個形容詞,形容一個人遲疑不決的樣子。 其實,“猶”和“豫”是兩種動物。猶,猴屬,又叫猶猢,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中詳細地描寫了這種動物的性狀:“山多猶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巖樹,一騰百丈,或三百丈,順往倒返,乘空若飛。”還有人說猶猢長得像麂子,還有人說“猶”就是長達五尺的大狗。給《史記》作索引的司馬貞引用崔浩的話說“猶”:“卬鼻,長尾,性多疑?!备弑亲?,長尾巴,性情多疑,一旦發(fā)現(xiàn)有風吹草動,立馬爬到樹上觀察敵情,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動靜,又從樹上溜下來,四處張望,突然又開始生疑,又爬回樹上觀察……如此這般不停地折騰自己。 “豫”是一種古象,河南簡稱“豫”,就是因為遠古時期黃河流域森林茂盛,盛產(chǎn)古象而稱為“豫州”的。不過古象跟今天的大象不大一樣,這種象身軀龐大,動作不靈巧,遇事總是搖搖晃晃地拿不定主意,老子的《道德經(jīng)》說它“豫兮,若冬涉川”,豫這種古象行動就像在冬天涉過河流一樣,可見有多么小心翼翼,有多么猶豫不決。 兩種動物的共同點都是拿不定主意,所以人們就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形容遲疑不決的樣子。 “吝嗇”原是兩個人 傳說在很久以前,吝先生到城里辦事,半路上遇到了嗇先生。兩人一路上說說笑笑挺投機,便結交為友。分手時,兩人相約,中秋節(jié)到烏有山子虛亭飲酒賞月。約定好吝先生攜酒,嗇先生備菜,但兩個都十分小氣,不肯花一分錢。 中秋節(jié)兩人按約準時到了烏有山子虛亭。兩人見對方都是空手而來,相視了一會兒,而后哈哈大笑,落座于石桌旁。坐了一會兒,吝先生首先站起來,打破了相互之間的尷尬局面,用手做酒杯狀,遙指高空,朗聲說道:“月光如水,水如酒,請嗇兄開懷暢飲。”嗇先生也毫不示弱,隨即伸出兩個手指做筷子,指著荷塘深情地說:“池中游魚,魚做菜,請吝先生大飽口福?!宾』I交錯,互敬互讓,好不高興。吝先生手起嘴動咂得直響,自夸道:“好酒,好菜,山珍海味也無法相比?!?/p> 過往游客看到兩人如癡如醉、荒唐可笑的舉動,無不前仰后合,捧腹大笑。其中一位游客認識吝、嗇二人,便風趣地挖苦道:“今日兩位仁兄賞月,喝的是吝嗇酒,吃的是吝嗇菜,活著是吝嗇人,死后是吝嗇鬼。”自此,“吝嗇”一詞便傳播開來,形容那些刻薄小氣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