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鄭板橋當知縣時嘴上常常念叨“難得糊涂”。可實際上,從他“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詩句中,就能感覺到他沒有半點兒糊涂或不作為。他心中時刻惦記民生疾苦,就連竹葉沙沙作響,都感覺像是庶民百姓的啼饑號寒,夜里睡不安生。浸透著對百姓關切之情的板橋詩句,也在對今天不作為、亂作為、不會作為的官員敲響警鐘。前蘇聯(lián)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曾說過,“當權力成為一種負擔,它就會穩(wěn)于泰山;而當權力成為一種享受時,那么一切也就完了”,這足夠讓那些陶醉在權力中的不作為官員以警醒。 “為官不易”當有所作為。為官者手中的權力,是用來為民謀福祉的。明知為官來之不易,又為何“只想新點子、出新招,不想調(diào)查研究、科學決策;只想出政績、創(chuàng)新高,不想撲下身子狠抓落實;只想個人升遷、當官發(fā)財,不想群眾的利益和冷暖疾苦;只想保平安、守攤子,不想創(chuàng)新發(fā)展爭創(chuàng)一流呢?”說到底,就是“不求無功、但求無過,不妨礙當官、不影響進步”的“混日子保平安”思想在作怪。 也有消極的人會說,中國上下五千年,官場的秘訣就是一個“推”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找事、不犯事、不理事、不成事”就是為官之道。豈不知,單位與部門之間應承了這句話,學會了推諉扯皮,領導與下屬之間閃爍其詞,遇到問題就繞開撇清,生怕丟掉了自己的“烏紗帽”。且問,當官不為民做主,何不回家賣紅薯? “為官不易”不能“為官不為”。作為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首先要牢記黨的宗旨,就是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就是要始終把群眾之所想、所盼、所望作為工作和施政的努力方向,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此外,要以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為切入點,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體要求,徹底對“作風之弊”和“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掃除,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為官有為”,就是把一切“為了群眾”當作為官從政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敢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的勇氣和豪氣,切實履行好行業(yè)職能和崗位職責,增強責任與擔當,做到勇于作為、敢于作為、大膽作為。 唯有如此,為官者才能向新總書記所強調(diào)的那樣:“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穩(wěn)得住心神、經(jīng)得住考驗?!?/span>(作者:朱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