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心理學(xué)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于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把人類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因為各層次需求的基本含義不同,我們也可以借鑒這個理論來給處于不同需求層次的家庭配置適合的保險產(chǎn)品。
1.生理上的需求
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對以下事物的需求:
◆水
◆呼吸
◆食物
◆睡眠
◆分泌
◆生理平衡
如果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項得不到滿足,人類個人的生理機能就無法正常運轉(zhuǎn)。換而言之,人類的生命就會因此受到威脅。在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最首要的動力。馬斯洛認為,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它的需要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而到了此時,這些已相對滿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處于這個階段,不會有太富余的錢買保險,但不等于不需要保險。美國杜魯門總統(tǒng)說:“我一直是人壽保險的信仰者,即使一個窮人,也可以用壽險來建立一筆資產(chǎn),他可以感受到真正的滿足。因為他知道,倘若有任何事件發(fā)生,他們的家庭也可受到保障?!?
這個階段的家庭有必要購買一些意外險和大病險,額度適中投入不大,一年幾百元,可以有效轉(zhuǎn)移意外事故對家庭造成的傷害,避免無錢醫(yī)治的問題。
2.安全上的需求
這是人類要求對以下事物的需求:
◆人身安全
◆健康保障
◆道德保障
◆家庭安全
◆資源所有性
◆財產(chǎn)所有性
◆工作職位保障
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yīng)器官、智能和其它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xué)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當然,當這種需要一旦相對滿足后,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這個階段的家庭要注重全面的保障,包括意外、健康、家庭財產(chǎn)等,要做到層次分明、針對性強,以保障整個家庭的經(jīng)濟安全。
3.情感和歸屬的需求
這一層次包括對以下事物的需求:
◆親情
◆愛情
◆友情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guān)系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致,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jīng)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guān)系。
這個階段的家庭,應(yīng)該從責任的角度來思考保險。買保險的理由,就是對父母、對配偶、對子女的生活盡到責任。因為愛不是說出來就結(jié)束了,而是要靠有效地手段來保證我們無論在與不在,都可以讓所愛的人享有我們的愛。
4.尊重的需求
該層次包括對以下事物的需求:
◆信心
◆成就
◆自我尊重
◆對他人尊重
◆被他人尊重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wěn)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內(nèi)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內(nèi)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傊瑑?nèi)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和價值。
這個階段的家庭就是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即要擁有足夠的養(yǎng)老儲備和醫(yī)療儲備,讓自己生病時和年老時都不成為家人和親友的負擔,相反甚至成為家人的財富,這樣才是真的擁有尊嚴,才會被真正尊重。
5.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
該層次包括對以下事物的需求:
◆道德
◆創(chuàng)造力
◆自覺性
◆公正度
◆問題解決能力
◆接受現(xiàn)實能力
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指實現(xiàn)個人理想、抱負,發(fā)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達到自我實現(xiàn)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決問題能力增強,自覺性提高,善于獨立處事,要求不受打擾地獨處,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說,人必須干稱職的工作,這樣才會使他們感到最大的快樂。馬斯洛提出,為滿足自我實現(xiàn)需要所采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自我實現(xiàn)需要發(fā)揮自己的潛力,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只有當人的潛力充分發(fā)揮并表現(xiàn)出來時,人們才會感到最大的滿足。
這個階段的家庭,已經(jīng)充分地照顧好自己和家人,推己及人,愿意為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做出更多的貢獻。這個時候買保險,就是希望創(chuàng)造更多的個人價值,在臺灣已經(jīng)開始有許多富人買保險捐給慈善機構(gòu)。一份保單一份功德,買保險其實不分大小,都是在進行互助。
最后套用時下流行的一句話來結(jié)束本次話題:賺錢雖難,守財不易,且保且珍惜!(編輯:博強保險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