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鈑金設(shè)計小知識(一)
沖裁件的凸出懸臂和凹槽寬度不宜過小,其合理數(shù)值可參考表下表:
表3 沖裁件的凸出懸臂和凹槽寬度
 |
| 材 料 |
沖裁件的凸出懸臂和凹槽的最小寬度B |
| 硬 鋼 |
(1.3—1.5)t |
| 黃銅、 軟銅 |
(0.9—1.0)t |
| 紫 銅 、 鋁 |
(0.75—0.8)t |
沖孔時,孔徑不宜過小。其最小孔徑與孔的形狀、材料的機械性能、材料的厚度等有關(guān)。
表4 沖裁件的最小孔徑
| 材料 |
 |
 |
 |
 |
| 鋼τ0>70Kg/mm2 |
d≥1.5t |
a≥1.35t |
a≥1.1t |
a≥1.2t |
| 鋼τ0=40—70Kg/mm2 |
d≥1.3t |
a≥1.2t |
a≥0.9t |
a≥t |
| 鋼τ0<40 Kg/mm2 |
d≥t |
a≥0.9t |
a≥0.9t |
a≥0.8t |
| 黃銅、銅 |
d≥0.9t |
a≥0.8t |
a≥0.6t |
a≥0.7t |
| 鋁、鋅 |
d≥0.8t |
a≥0.7t |
a≥0.5t |
a≥0.6t |
| 紙膠板、布膠板 |
d≥0.7t |
a≥0.6t |
a≥0.4t |
a≥0.5t |
| 硬紙、紙 |
d≥0.6t |
a≥0.5t |
a≥0.3t |
a≥0.4t |
沖裁件的外形或內(nèi)孔應避免尖銳的清角,在各直線或曲線的連接處,除屬于無廢料沖裁,宜有適當?shù)膱A角,其半徑R的最小值見下表:
表5 沖裁半徑

沖裁件的孔與孔之間、孔與邊緣之間的距離不應過小,其許可值見下圖1

圖1
2、折彎
折彎主要由折彎機或手工來完成。
板料在彎曲過程中外層受到拉應力,內(nèi)層受到壓應力,從拉到壓之間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壓力的過渡層稱為中性層;中性層在彎曲過程中的長度和彎曲前一樣,保持不變,所以中性層是計算彎曲展開長度的基準。
展開長度的基本公式:展開長度=兩個折彎邊長度之和+補償量
中性層位置與變形程度有關(guān),當彎曲半徑較大,折彎角度較小時,變形程度較小,中性層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處;當彎曲半徑較小,折彎角度增大時,變形程度隨之增大,中性層位置逐漸向彎曲中心的內(nèi)側(cè)移動。(做產(chǎn)品設(shè)計時可以用Pro-E等軟件來計算出的近似的展開長度)
在折彎有撕裂的地方,一般需要留有工藝口(見圖1)。用數(shù)控沖床加工時,工藝口的寬度由加工廠的刀寬(沖頭)決定,但一般不小于鈑金件的料厚,最小不小于1.5—2mm寬。如果沒有特殊的要求,圖紙上可以不標注詳細的尺寸和公差。

圖2 圖3 圖4
拐角處的折彎用圖3的方式,會留下一個缺口,焊接時會出現(xiàn)焊穿或焊渣過大的情況。改為圖4的方式設(shè)計為好,能封閉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焊接時只要點焊就很結(jié)實了,美觀大方。
折彎能很好的增加鈑金零件的強度,當強度不足時,一般不用去改變鈑金件的厚度,加折彎就可以解決強度問題。(如圖5)

圖5 圖6
彎曲件的尺寸精度取GB7∽8級。
彎曲件的彎邊的直線高度:
1) 當彎曲成90°角時,為保證彎邊能順利地彎曲,必須使彎邊的直線高度不小于2倍料厚。若小于2倍料厚則必須壓槽(圖6),或加長高度,彎曲后再銑去,否則不能保證角度要求。
2) 圖7的左邊(a)零件是不正確的支臂結(jié)構(gòu),在側(cè)面彎邊的斜邊一直沿伸到變形區(qū)域,所以斜邊與變形區(qū)域交界部分的彎曲直線高度小于2t的部分在彎曲時不可能達到要求的角度,因此工件的形狀必須改變,加高其彎邊的高度尺寸,如圖6右(b)所示。

圖7 圖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