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人的脈象稱為正常脈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強不弱,不快不慢,從容和緩,節(jié)律整齊,流動有力,又稱為平脈或緩脈。平脈至數(shù)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間四至五次;相當于70~80次,節(jié)律、強弱一致。寸、關(guān)、尺三部皆有脈、均觸及,沉取不絕,在脈學中稱為 :“有胃”(從容和緩、節(jié)律一致)、“有神”(脈至數(shù)來去清楚,無三五不調(diào),亦不過快或過慢)、“有根”(尺脈候腎,如兩尺脈沉取有力而柔和,即是脈象有根)。 脈象受體內(nèi)外因素的影響而發(fā)生生理的或暫時的變化,也屬正常。如年齡越小,脈跳越快,嬰兒脈急數(shù),每分鐘120~140次,五、六歲兒童常為一息六至,每分鐘90~110次,青壯年體強,脈多有力,年老人體弱,脈來較弱,成年人女性較成年男性脈細弱而略快,瘦人脈較浮,胖人脈多沉,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長途步行,飲酒飽餐,情緒激動,脈多快而有力,饑餓時則脈較弱。 正常脈象的特點為“有胃”、“有神”、“有根”。 有胃:即脈有胃氣。 脈有胃氣的表現(xiàn)是指下有從容、徐和、軟滑的感覺。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來去從容,節(jié)律一致是為有胃氣。即使是病脈,不論浮沉遲數(shù),但有沖和之象,便是有胃氣。脈之胃氣,反映了脾胃運化功能的盛衰、營養(yǎng)狀況的優(yōu)劣和能量的儲備狀況。人以胃氣為本,脈亦以胃氣為本,有胃氣則生,少胃氣則病,無胃氣則死。因此,診察脈象有無胃氣,對于推斷疾病的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 有神:即脈有神氣。 脈有神表現(xiàn)有:脈律整齊、柔和有力。脈之神氣反映了機體精氣盛衰的狀況。因為神以精氣為物質(zhì)基礎,并受后天水谷精氣的充養(yǎng),故有胃即有神。脈象有神,在正常人說明精氣充盛;在有病之人,說明雖然有病而精氣未竭。故觀察脈神對推斷疾病預后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有根:即脈有根基。 脈有根表現(xiàn)為:尺脈有力、沉取不絕二個方面。脈有根無根與腎氣盛衰有關(guān)。脈有根在正常人說明腎氣充盛;在病中,則為腎氣未絕,尚有生機。相反,若尺脈沉取不應,則說明腎氣已敗,病情危重。 總之,脈有胃、有神、有根,是從不同側(cè)面強調(diào)正常脈象的必備條件。脈有胃、有神、有根,說明脾胃、心、腎等臟腑功能不衰,氣血精神未絕,雖病而病尚輕淺,生機仍在,預后良好。 |
|
|
來自: 昵稱12677366 > 《脈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