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住公寓的日子里,對于美國人的“物盡其用”,有過切身的體會。
美國的公寓小區(qū),是不允許賣舊貨的。小區(qū)里住了很多的訪問學者,在美國居住的時間不長。在選擇離開的時候,會把大量的生活用品,丟到垃圾站的外面,方便小區(qū)里的人撿拾。
各種家具、電器、生活用品、健身器材、兒童玩具等,可謂應(yīng)有盡有。住在公寓小區(qū)里的人,多了很多淘舊貨的樂趣。
有的家庭,自行車、裝飾用品、桌子、椅子、花瓶,都是免費淘來的。好多丟棄的家具,都是七八成新,不乏好東西。
在公寓小區(qū)里散步,會有這樣的疑惑。這么好的東西,怎么就扔掉了?不由得對華人朋友慨嘆道:美國人真是慷慨大方??!
這里的華人朋友說:這叫“物盡其用”。在美國,不僅窮人會撿拾廢品用,就是有錢人,如果遇到自己中意的東西,也會很自然地撿走。
早年赴美的留學生,家里的沙發(fā)、電視機甚至電飯鍋都是撿來的,能省下不少的銀子。住公寓久了,對于美國人處理廢品的方式更是刮目相看。
有位美國老太太,賣力地擦拭一件插花瓷瓶。接著,老太太鄭重其事得對瓷瓶進行了包裝,用報紙一層一層的裹得嚴嚴實實,好似商店里售賣的新商品一樣。
最后,老太太找來筆和標簽紙,寫上了大大的“易碎插花瓷瓶”,貼在外包裝上。
然后,把那件瓷瓶順便帶到垃圾站扔掉。讓人大惑不解,既然不要了,干嘛多此一舉地去費力擦拭呢?
老太太卻說:扔廢品一定要弄得整潔干凈才可以,一來為了別人取用方便,二來更是對取用之人的尊重。
此時此刻,會產(chǎn)生這樣的遐想:這件被主人丟棄卻如此細致地包裝打理過的廢品,不知道為什么,突然感覺這件廢品的價值被無形中提升了,顯得異常珍貴起來。
有位華人朋友碰到過一個大件,那是一臺看上去較新的洗衣機。所貼的標簽是:洗衣機的某個部件損壞,只要更換一下便可正常使用。
此時此刻,讓人心生溫暖。被主人的這份為他人著想的體貼感動著。其實,更換一些簡單的零件,只需花很少的錢,洗衣機便可正常工作。
這種極具周到和細致的扔廢品方式,在美國并不是個別現(xiàn)象,而是一種約定俗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規(guī)則。
于是,在垃圾里淘寶便成了一件對于任何人都方便、省錢而又幸福的事。對每一件廢品都不是簡單的一扔了之,實際上體現(xiàn)的是一種人際交往哲學:方便他人,就是方便自己;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說來,華人朋友聚會的時候,大家從來不忌諱淘寶的話題.每個家庭在選擇離開的時候,也養(yǎng)成了這樣的習慣。
把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洗刷一新。把它們放回垃圾站的門外,希望有人能把它們重新淘走。如果沒有人淘走,垃圾車一來,所有的物品,瞬間失去了它本身的使用價值。
說來,建設(shè)節(jié)約型的社會,美國人的“物盡其用”的生活理念,也有值得借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