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采和仙翁 降 臺中 南天虛原堂 聖筆 王生 扶 葉茂花繁柳色新, 普陀山上拜觀音, 彌陀念盡千千卷, 縷縷祥光滿院馨.
即是『道界』、『零維空間』。道界又稱為『無極老母』
,是宇宙家族之本源,是宇宙家族之根,其乃是創(chuàng)造
世界、是原始天尊之境界,西方則稱之為『上帝』。
無極靜、道界又生出『天界』,天界是母系宇宙
及所有宇宙家族之總稱,是一個有維的、陰陽具備之
智慧空間。世人所居住之宇宙,即是宇宙家族中之一
個子系宇宙。天界中存在著『性界』和『空界』、
『情界』和『魔界』等智慧空間,而其中性界和空界
乃是互為陰陽之二個空間,情界和魔界亦是互為陰陽
之二個空間。
空界,即是佛教中所言之西方淨(jìng)土,西方淨(jìng)土是
一個無三維物質(zhì)、沒有疆域之智慧空間,其表達方式
不再是以圖像和三維物質(zhì)為媒介,而是一種無需翻譯
、傳譯之直接感知,其智慧交流無有障礙,不再像三
維世界中學(xué)科分門別類、互相獨立、各種不同之語言
需透過翻譯才能交流。在空界的世界中,智慧傳遞不
受學(xué)科和語言之束縛、障礙,一切智慧皆可連通。
佛境中沒有煩惱、執(zhí)著、幸福、痛苦和迷惑等情感
,也沒有光明、黑暗之分,然而佛境並非是真空,而是
相對空界,不是空中無有,而是空中妙有,在佛境中仍
有智慧、有存在、有能量之遞進,靈體相對清淨(jìng)、靜止
、單一、穩(wěn)定,靈體之能量消耗極微,因此壽命相對永
恆。
佛家淨(jìng)土中分上、中、下三品,上品中之眾靈皆是
『如來佛』,亦即是說如來佛有萬佛萬身,而萬心中又
同慧、同意,在此品中之如來佛可隨意穿越各個智慧空
間,他們可以開創(chuàng)天地,可以接掌天盤。中品中之眾靈
皆為『菩薩』,此品中之菩薩有千身千像,然而其心卻
只有一個-『大慈大悲』,中品中之菩薩心懷慈悲,廣
度生靈,拯救眾生於苦難之中,其可通陰陽二界,故世
之人對菩薩之救苦救難感應(yīng)特別明顯。
下品中則尚有『像』,仍有細(xì)微之執(zhí),此品中之眾
,要再修煉蓮花千年以上,方能達到菩薩之狀態(tài)也。
藍采和仙翁 降 詩曰: 足履閑階小洞幽, 松濤竹韻耳邊留, 欲尋密徑仙人訪, 驚起黃鶯作導(dǎo)遊.
性界當(dāng)中有道家之上三界,上三界相對於佛界,
乃是一個『動』的世界。佛界以靜而陰,上三界以動
而陽;沒有仙道『動』的世界,就沒有今日的物質(zhì)世
界。佛界與仙界,有與空,天與地皆是相對而非絕對
,故沒有誰高誰低之問題,因為動極生靜,靜極生動
,此即是道也。
上三界是修道之士對天地之情、對天地之生、對
天地之性,與陰陽生生不息之演變感應(yīng)。提取精進、
上昇而形成仙道世界,道家上三界也分為三品:
上品-是虛無之界,此境界,無形、無相、無體、無
大小、無疆域、無東西南北之分,而是一個感應(yīng)
之境界,此境界一通百通,知一即知全部,他可
以創(chuàng)造世界(新空間),可以創(chuàng)造新空間之靈體,
以及糾正各個空間中不正常之智慧。
中品-有方界,分東、西、南、北四界,此『方』並非
是方向之意,而是空間之代名詞。達到此境界之
修道者,可以拯救同修門人,以及他一切所知道
之人們。
下品-即是仙神之境界,此境界之仙神到了一定之程
度,可以有空間轉(zhuǎn)換,現(xiàn)『音』、『相』與人間
感情 溝通,扶正人間之智慧,此亦是世人所稱之
『救苦救難』。
情界當(dāng)中有西方宗教之『天堂』世界,耶穌透過
開悟,感應(yīng)無極靜、感應(yīng)道界,生出了『博愛』之大
智慧,也創(chuàng)造出充滿『愛』的天堂世界。與情界相對
應(yīng)者,即是魔界,魔界乃是一個充滿負(fù)能量、充滿『恨』
、『嫉妒』和『鬥爭』之空間。
而佛祖在創(chuàng)造出西方淨(jìng)土?xí)r,六道輪迴就孕育出
來了。耶穌在創(chuàng)造出天堂時,地獄就誕生了。道家上三
界形成之時,下三界也隨之而生,此即是自然規(guī)律,也
稱為佛中有道,天堂中有道,道中亦有道。
然而『相對』還有轉(zhuǎn)換之屬性,一個修行者若是
只有對道或魔的認(rèn)知,而不懂道和魔的互相轉(zhuǎn)換性,
即會落入『違道』之泥淖中,因為魔之墮落不是永恆
的,靈體智慧之轉(zhuǎn)換是魔極必反、魔極必道。一個人
也不能將修行束縛在某一個點、或某一個宗教上面,
否則就會落入『障相』之中;也不能因為個人的宗教
信仰而偏執(zhí)的排斥科學(xué)規(guī)律,否則即是違道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