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后驅和前驅的關鍵差異 后驅和前驅的差異,當然在驅動輪了。前驅就是前面兩個輪子拉著車走;后驅就是后面兩個輪子推著車走。但是,關鍵是,前驅車的前輪既發(fā)揮了牽引的作用,還有轉向的作用。那么,前驅車前面必然緊湊,裝置復雜。而后驅車的前輪只有轉向的作用。顯然的,前驅車的輪子的轉向的角度,必然沒有后驅車的角度大。自然,就算后驅車的前后軸距更長,但后驅車的轉彎半徑要小。這個也是后驅車靈活的一個原因。 另外,既然前驅車大部分的東西都在前面,所以前驅車的車頭更重。由于駕駛員的位置也靠前,所以駕駛感不好。這個也是轉向不足的原因之一(后面還會解釋轉向不足)。顯然,后驅車的重心靠后。重心應該在駕駛員位置的后面,所以,在快速并線的時候,后驅車會有那種很“貼”的感覺。也就是駕駛員做出快速并線的兩個動作后,感覺車子重心很順滑的“跟”了過來。當然,這里自然要考慮到,后驅車轉向本身就更靈活。 (2) 加速感 我們知道,車子是將整個車身通過四個彈簧“懸掛”在四個輪子上的。這個就是懸掛系統(tǒng)。當然,不同的懸掛系統(tǒng)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但是這個不是我們現(xiàn)在討論的關鍵問題。懸掛系統(tǒng)的差異,80%應該表現(xiàn)在舒適程度上。如果“彈簧”更硬,顯然路感更好,但是不舒服。如果懸掛更軟,則車子在過彎的時候,側傾比較大,但是能過濾小幅震動。從物理上說,硬的彈簧能過濾更低頻的震動,而軟的彈簧能過濾更高頻的震動。另外,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懸掛系統(tǒng)是最見廠商功力的部分。這個不僅僅在于廠商選擇什么樣的懸掛,更在于什么樣子的調(diào)教。比如,現(xiàn)代城市中,右轉彎比左轉彎多,那么,其實右側可以調(diào)節(jié)的更硬一些等等。但是,不管怎么樣,只有未來的電磁可調(diào)懸掛,才能破除現(xiàn)有的懸掛系統(tǒng)的所有困難。 好,回歸主題。當然,現(xiàn)在討論完全不考慮發(fā)動機的功率和傳動損失等等,咱們只是泛泛而談。既然車子是放在彈簧上的。那么在急加速的時候,重心是后移的。后驅車的驅動輪在后面,由于重心靠后的下壓力使得更大的驅動力可以直接作用于地面。也就是打滑的臨界點更高。所以,一般來說,后驅車在0-60Km/h段,加速更猛。尤其是起步的時候,那一瞬間的推背感還是很享受的。但前驅車的急加速,反而抓地力減輕,所以加速的感覺不好。但是,由于前驅車的重量都靠前,所以這種失去抓地力的情況并不太常見。 (3) 為什么前驅轉向不足,而后驅轉向過度? 這個問題,我就首先需要確認,我們的輪胎不是剛性的。它是軟的。OK,那么當轉彎的時候,四個輪子肯定要承受整個車的離心力。那么,顯然,前驅車的重心靠前。前輪自然也就更彎(也就是大家如果從輪子的滾動方向看去,輪子接觸地面的地方就會彎曲)。而后輪彎的更小。那么相比后驅車,前驅車的車頭更靠外。因此,感覺上說,這個更難轉彎。學名就是轉向不足了。而后驅車由于重心均衡,四個輪子的彎曲程度差不多。所以,有的時候,相對前驅車來說,我們就說它轉向過度了。所以,個人覺得不必深究這個概念。也就是說,如果車子的完全一樣,只是前驅車的重心靠前,后驅車的重心居中的話,如果前輪的轉向角度是一樣的,前驅車的轉彎半徑要大。 (4) 為什么后驅車更容易打滑?前驅車雪天不怕呢? 大家知道,不管怎么說,什么車都會打滑。打滑最終的原因,就是輪胎的抓地力不足。假如車是靜止的話,輪胎的抓地力是一定的。或者說,它朝著各個方向的抓地力是完全一樣的。大家一定學過力的分解的原理。所以,不管你的車子是在靜止狀態(tài),還是在勻速運動狀態(tài),當你加速或者減速的時候,必然在輪胎的接觸面產(chǎn)生作用力。我們先不考慮側面的打滑。如果我們地板油起步(后驅車的話),此時后輪會高速運轉。物理上,一般來說,滑動摩擦比滾動摩擦要小,那么一旦驅動力大于地面的摩擦力。就會出現(xiàn)輪胎高速運轉,而不走車的“打滑”現(xiàn)象,也就是燒胎了吧。那么,假如在形式狀態(tài)時,如果路面光滑,突然加速,也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那么,如果后驅車在轉彎的狀態(tài)呢?如果施加驅動力加速或者剎車,那么在輪胎的滾動方向上肯定要出現(xiàn)一個力!不管這個力是向前還是向后。此時,由于要轉向,輪胎還要有一個側向的力。既然輪胎抓地力是一個恒定的量,那么,如果轉彎狀態(tài)越加速后者越剎車,則橫向的摩擦力減小,那么離心力就很容易突破側面的摩擦力,從而出現(xiàn)甩尾。那么后驅車,就容易向外甩尾。而前驅車則相反。 所以說,下雪天,對于后驅來說,關鍵是對輪胎施加的力要小,也就是起步和剎車都要輕。越狠,反而起不到關鍵的作用。另外,就是提高轉彎半徑,或者降低轉彎速度,這樣可以減小離心力,從而使得不至于側滑。 (5) 運動模式和雪地模式 從我的個人感覺來看,運動模式和雪地模式,主要是電腦控制的。雪地模式和運動模式是相反的,所以,介紹了雪地就不必贅述運動了。雪地模式的第一個作用,就是對油門踏板的反應相應遲緩。使得時滯更長。對油門的力度控制上也更溫柔一些。第二,雪地模式中,升檔更加頻繁,也就是盡量低轉速低扭矩的行車。別的也就沒什么了。所以說,雪地模式在光滑的冰面上,幾乎沒什么用處。或者說,還不如手動來的痛快,也沒有手動操作靈活。當然了,運動模式,也就是延遲升檔而已,扭矩更大罷了。 |
|
|
來自: 昵稱17632382 > 《待分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