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譯古論今
諸子百家以來,歷代先賢的著作中,保留了大量的中醫(yī)藥文化內容。在先秦諸子中,對醫(yī)學、特別是對《黃帝內經》中的養(yǎng)生思想,影響最大的是道家和雜家的著作。道家的代表是老、莊,雜家最有名的代表作是呂不韋的《呂氏春秋》。而老子、莊子、呂不韋都是河南人。老子是周口鹿邑縣人,秦秋末期的思想家。莊子是商丘民權縣人,戰(zhàn)國前期的思想家,呂氏是濮陽人,戰(zhàn)國末期政治家。
老子、莊子提出的順乎自然,返樸歸真,清靜無為的養(yǎng)生理論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老子說:“見素抱樸,少思寡欲。”(《道德經》19章)“清靜為天下正?!保ā兜赖陆洝?5章)推重純素,持守質樸,竭力主張清而無欲,靜而無為。莊子說得更明白:“夫恬淡寂寞,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惫试唬骸凹兇舛浑s,靜一而不變,淡而無為,動而以天行,此養(yǎng)神之道也?!保ā肚f子·刻意》)他把“恬淡、寂寞、虛心、無為”看成是天地賴以均衡的基準,而且是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因而主張清靜無為,一切活動都順應自然而行,即所謂“動而以天行”,這就是養(yǎng)神之道。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保ā兜赖陆洝返?2章)老子看到五色、五音、五味、畋獵、寶貨等,會給人們身體帶來目盲、耳聾、口傷、心狂、行妨等危害,指出圣人清靜寡欲,拋棄那種多欲而有害身心的生活。
在《莊子·庚桑楚》中關于“衛(wèi)生之經”(即保養(yǎng)生命的法則)的論述,集中地反映了“老莊”的養(yǎng)生思想?!袄献釉唬盒l(wèi)生之經,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無卜筮而知吉兇乎?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諸人而求諸已乎?能傟(xiáo)然乎?能侗(dònɡ)然乎?能兒子乎?兒子終日嗥而嗌不嗄(shà),和之至也;終日握而手不掜(yì),共其德也;終日視而不目瞚(shùn),偏不在外也。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為,與物委蛇(yí)而同其波,是衛(wèi)生之經己?!笔裁词恰靶l(wèi)生之經”呢?“老莊”認為:能夠持守真道,精一不二;不失卻真性;不求助于卜筮而知吉區(qū);對外物的追求能適可而止;能滿足于自己的本分,舍棄仿效他人的心思而尋求自身的完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順從外物,心無執(zhí)著;象初生的嬰兒那樣純真質樸,嬰兒整天啼哭咽喉卻不會嘶啞,這是因為聲音諧和自然而達到了頂點;嬰兒整天握著小手而手不卷曲,這是因為嬰兒的常態(tài)符合陰陽淳和的本性;嬰兒整天瞪著小眼睛,這是因為心不在外物。隋意行走,不知道去的地方,平日居處,不知道做什么;順應外物,曲折委隨,如同隨波逐流,聽其自然,這就是“衛(wèi)生之經”??梢钥闯?,“老莊”主張棄除那種多欲而有害身心的生活,返樸歸真,恬淡清靜,順乎自然。去物欲以養(yǎng)形,致虛靜以養(yǎng)神,形神不虧,便可長生。
莊子在強調養(yǎng)神的同時,還提出吐納導引之法的養(yǎng)形健身作用。在《刻意》篇中說:“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認識到人通過吸納新鮮空氣,吐出廢濁之氣,實行導引之術,模仿熊直立肢體鳥伸展翅膀的動作來鍛煉身體,可以加強新陳代謝而延年益壽。這些都是非??扇〉模瑢χ嗅t(yī)養(yǎng)生學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呂氏春秋》中保留了大量的醫(yī)學內容,其中有多篇文章專論養(yǎng)生。如《盡數》、《本生》、《重已》、《貴生》、《情欲》等。
《盡數》篇系統地論述了養(yǎng)生長壽之道。開門見山指出:“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圣人察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焉?!边@里提到的“陰陽、寒暑、燥暑”,就是早期的“六氣”之說,后來中醫(yī)稱“風、寒、暑、濕、燥、火”為六氣。從中可以看出“六氣”學說的演變痕跡。
文中提出了著名的運動養(yǎng)生思想。指出:“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成語“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即源于此。
文中還提出,不同的居處飲水環(huán)境對人的身體會產生重大影響。指出:“輕水所,多禿與癭人;重水所,多尰(zhǒnɡ)與躄人;甘水所,多好與美人;辛水所,多疽與痤人;苦水所,多尪(wānɡ)與傴人。”可以說顯示了先賢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文中還提出了飲食養(yǎng)生之道:“食能以時,身必無災。凡食之道,無饑無飽,是之謂五臟之葆。”
這些論述對中醫(yī)學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直到今天,對我們仍然有著深刻的啟示。
在《本生》篇中,提出了有名的養(yǎng)生“三患”:富貴而不知道,適足以為患。出則以車,入則以輦,務以自佚,命之曰招蹷之機;肥肉厚酒,務以自強,命之曰爛腸之食;靡曼皓齒,鄭、衛(wèi)之音,務以自樂,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富貴之所致也?!备嬲]人們,富貴卻不都懂得養(yǎng)生之道,恰好能帶來疾患。出門就乘車,進門就坐輦,一味追求驕逸,這是招致痿躄的關鍵;對肥肉美酒,一味暴食暴飲,這是使腸胃腐爛的食品;對美貌女子,淫靡之音,一貫沉溺享樂,這是砍伐生命的斧頭?!秴问洗呵铩愤@養(yǎng)生“三患”的告誡對后世頗有影響。漢代枚乘在他的名著《七發(fā)》中說:“縱耳目之欲,恣肢體之安者,傷血脈之和。且夫出輿入輦,命曰蹷痿之機;洞房清宮,命曰寒熱之媒;皓齒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醲,命曰腐腸之藥?!边@顯然是對《呂氏春秋》養(yǎng)生“三患”之說的活用。對今人的養(yǎng)生仍然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在《呂氏春秋·古樂篇》有二段話頗耐人尋味:“昔古朱襄氏(炎帝的別號)之治天下也,多風而陽氣畜積,萬物散解,果實不成。故土達(炎帝之臣)作為五弦瑟,以來陰氣,以定群生?!币馑颊f,從前朱襄氏治理天下時,經常刮風,陰氣過多,萬物散落,果實不成熟,所以土達制作彈奏五弦琴瑟,用來招陰氣,協調陰陽,以安定眾生。
另一段是:“昔陶唐氏(傳說中古代帝王稱號)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氣郁閼(è,遏)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币馑颊f:從前陶唐氏開始治理天下的時候,陰氣過多,凝聚不散而積聚,河道壅塞,源流不通。人民受其影響,陰氣郁結,阻滯不暢,筋骨收縮而不舒展,所以創(chuàng)作舞蹈,使郁結之氣散發(fā)出來,以求舒暢。這兩段記載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信息,原來音樂和舞蹈的發(fā)明與醫(yī)學息息相關。音樂用來協調陰陽之氣,以定群生;舞蹈用來宣發(fā)郁結之氣,使瑟縮不達的筋骨伸展舒暢。
此外,如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墨家創(chuàng)始人墨翟、雜家列子等(均是河南人),在他們的著作中,均記有養(yǎng)生及相關的內容,對醫(yī)學的發(fā)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不再一一敘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