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在1973年,父親被“平反”了,給造反派沒收的房子也歸還了。我家雖說有前后三進房子,房子不少,可沒有一間是好的:第一進給生產(chǎn)隊做了幾年倉庫,房子給搞得不成樣子。第二進和第三進,是敞廳和樓房,據(jù)說那還是太平天國前就有的(第四進就是被太平軍燒掉的),經(jīng)過這一百多年的風吹雨打,這兩進房子早就成了危房。為了一家老小重新過上正常生活,父母決定把房子徹底翻蓋一下。 為了蓋房子,我家在年頭買了一頭老母豬,準備下兩窩小豬湊點錢。于是買飼料和運輸?shù)娜蝿站吐湓诹宋疑砩?。記得有一次,我騎了自行車到離家20多里地的糧管所去買200斤稻糠,兩大麻袋糠綁上自行車后,我推了車子走了兩步,嘿,還可以,自我認為,只要我能推得動,我就能騎得走。可我萬萬沒有想到,當我騎上車子后,自行車居然在路上晃動不息,我就是再怎么努力也穩(wěn)不住,沒辦法,只有下車推行,就這樣,20多里的山路,其中有一段坡度要有30度,我就是憑著一股子蠻勁,把這200斤稻糠推回了家。后來父親告訴我,我家的自行車是紅雙喜牌的(天津飛鴿牌的前身),屬于輕便車,哪能馱得動300多斤呢? 1974年初房子動工了,我家雖有8口人,可父親和哥哥不在家,祖母年紀大,弟妹們年紀小,唯有我和母親能頂用。母親負責日常瑣碎事,但真正的大體力活,我是責無旁貸的。有一次,要買100斤鋼筋用于墻體打腰箍,來增強抗震的牢度。一大早,母親替我做了幾個雜糧餅,我?guī)Я艘粔厮?,騎車到50公里外的一個生產(chǎn)資料門市部購買。朋友會問:這鋼筋那里買不到,還要騎車到50公里外的地方去買?殊不知,在那個計劃經(jīng)濟的年代,買糧食要計劃,買布要布票,買鹽,買油,買火柴、肥皂也要計劃,買啥都得要計劃,何況這鋼筋?這是父親找了熟人好不容易才搞到的50公斤計劃。這去時是早晨,剛吃飽了,人也有勁,可回來駝了這100斤再趕50公里路,就不是那么輕便了。雖然是早春季節(jié),天氣還很冷,可我只穿件棉毛衫還嫌熱,一壺水喝光了,口渴就到路邊的水塘里捧一把水喝喝,餓了就啃兩口餅,直到太陽下山時,我才筋疲力盡地趕到家。 房子蓋好了,房間里要鋪水泥地坪,現(xiàn)在一般都是用一臺搗固機,人扶著機子把手搗個遍,人是不要付出多少體力的。可那個年代哪有呢,那時只有一種叫四人抬的石夯,就是在一個小磨盤上綁四個立柱,由四個人在四周拉動拴在磨盤上的繩子,一個人扶著立柱引領(lǐng)石夯的落點,利用石夯自身的重力把地面夯實,除其之外,就沒有其他工具了。當時,為了省點錢,我就用家里我平時鍛煉用的石鎖,重50斤,來代替石夯。我每天提著石鎖,舉過頭頂砸下來,一共6間房子,靠我一個人(當時哥哥在外地工作,弟弟還?。?,也不知道砸了多少天,硬是把6間房子的地坪給砸好了。 前后6間房子蓋好后,中間是由敞廳拆了做成院子,這院墻還沒砌。當時,家里實在沒有錢了,也借不到錢了,但院墻還是要砌的。我自告奮勇向父母提出,由我自己來砌這個院墻?!澳阋惶焱吖]干過,你能砌院墻?”“是的,瓦匠砌墻時那些動作我看過了,也沒什么神秘的,我能砌起來。”于是,我先把原來敞廳的地基找出來,用砂漿找平,先砌高兩頭,拉起線,每砌三層吊一次垂直,這院墻居然讓我砌好了。 人就是這樣:只要是付出汗水和感情的,就會特別地珍惜和懷念。就拿我家這房子來說,從籌備,到施工,直到竣工,我作為家里的頂梁柱,付出的汗水要成擔挑,每次回到老家,我都要前前后后轉(zhuǎn)一圈,用手摸摸墻,雖然墻上沒有泥,沒有草,但摸一下心里會舒坦些。去年回家,聽說整個村子要拆遷到離村莊8里地一個叫丁崗鎮(zhèn)的地方,原地要搞萬畝良田。這消息對于祖祖輩輩住在農(nóng)村的農(nóng)民來說,搬遷到集鎮(zhèn)上,過上了城鎮(zhèn)居民的生活,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蓪τ谖襾碚f,則是一個難以割舍的心痛。這老宅里,有我難以忘卻的記憶,也有揮之不去的感情;有親情的慰藉,也有苦難的歷煉,點點滴滴在心頭呀!(2010-10-24) 
 | 
|  | 
來自: 陳家牌坊圖書館 > 《農(nóng)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