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龍山位于和順縣城西,依山而建,有公園,稱云龍山公園。云龍山山勢巍峨,曲折回旋,頗有誘人之處。每逢夏日,山花爭艷,清香四溢。冬天,青松疊翠,素裹銀裝。游人緩步入山,如登云鳥瞰,可見到“西溪靈井”勝跡。有小橋流水,又有飛瀑如練,樓臺亭閣,掩映于山水之間,景色十分美麗。走過“望山樓”,便到了“觀水亭”。“觀水亭”座下有一石雕龍頭,水從龍口噴出,仿佛飛珠瀉玉,緊連“玉瀉橋”。橋北有石牌坊一座,直上數(shù)十臺階,可到龍王廟。廟東有“澄碧樓”,樓中水井,清澈澄碧,偶見游魚,歷歷可數(shù);廟西有鐘樓一座,懸掛大鐘,聲聞十里;廟后山腰,有小型石窟兩個,平面皆方形,造像面相清癯、肉髻磨光,典型的北朝風(fēng)格,為最有價值的歷史遺跡。此外,還有典雅古樸的“棋盤亭”,構(gòu)制精巧的“四明所”、“翰俗軒”、“掌陀廟”、“觀音堂”等等,雖為近年所筑,但一處一景,配以優(yōu)美的自然風(fēng)景,仍令人流連忘返。這里已成為人們游覽、小憩的場所。
和順縣水簾洞

青城鎮(zhèn)水簾洞素有和順十景之一美稱,該景點位于青城鎮(zhèn)新莊村東南2公里,距縣城35公里,飛練直下三千尺:水簾洞在和順縣青城鎮(zhèn)三公里處,洞內(nèi)泉水直奔入冀.這里氣候溫和,野生桃杏梨果,花椒柿栗,漫山遍野,冬不結(jié)冰,夏無酷暑,虛幻縹緲,云霧繚繞,景色十分壯觀.詩曰:越過九曲十八彎,水簾洞外盡奇山,幾處瓦舍浮云繞,不羨蓬菜戀此間.
和順縣合山奇泉

晉中和順縣合山村有一奇泉,每當盛夏泉水出涌,先聞聲后出水,流后40分鐘斷流,退回眼中,后又出,周而復(fù)始,被稱為“太行獨奇、和順一寶”。
和順縣陽曲山

陽曲山,又名首陽山,海拔2058米,全長16公里,山下谷地與主峰相差1000米,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山下河谷縱橫,溪流淙淙;山腰懸崖絕壁,溶洞相連;山頂寬闊平坦,蒼松翠柏,綠草連天,云霧繚繞,氣象萬千,人稱“陽曲云兀”。陽曲山景區(qū),自下而上由湖、峽谷、村落、溶洞、絕壁、森林、極頂和陽曲山保衛(wèi)戰(zhàn)遺址等部分組成。
和順縣陽曲山景區(qū)天然溶合溶洞——石佛洞,位于松煙鎮(zhèn)許村村北四華處。石佛洞為陽曲山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遠古洞群奇觀之一,因洞居臥佛山山腹,又有自然天成偽山體大佛,因而得名石佛洞。
和順縣云龍山

和順縣云龍山,位于山西省太行山中段的和順縣城之西,山勢似龍頭高昂,拖一脈秀水曲折蜿蜒,兩條漳水云蒸霞蔚,酷似龍行云中,故名云龍山。和順云龍山頂峰九龍柱,柱高25.5米,上面雕刻著九條龍和祥云。在山頂重達12噸的石鼎,總高度2667毫米,意為和順縣距今2667年的歷史。在云龍山的盤山路上隨處可看到中國名人和書法家留下的炎黃子孫都是龍的傳人的“龍”字。站在主峰鳥瞰和順縣城全景。云龍山主峰為1548米的摩天垴,名其為趙王臺。春秋時期,趙簡子所立的平都古城就在今和順縣城西50公里的橫嶺鎮(zhèn)儀城村。熟悉和順的趙襄子,也就是趙簡子的兒子登上王位以后,在云龍山的摩天垴修建了消夏避暑臺,人們稱其為趙王臺。湊巧的是在和順生活過的后趙王石勒當了皇帝之后,也把云龍山上的摩天垴作為他的消夏避暑臺。石勒不姓趙,卻是后趙王,人們?nèi)匀话涯μ燠穹Q為趙王臺。今天的摩天垴,一條3000米長,4.5米寬的水泥路像一條蜿蜒曲折的長龍從縣城直鋪而上。一上去,直撲你眼簾的不是趙王臺,而是那有五六層樓高、有七八個人才能抱住,上面盤著姿態(tài)各異九條龍的巨型大柱。
云龍山位于和順縣城西,依山而建,有公園,稱云龍山公園。云龍山山勢巍峨,曲折回旋,頗有誘人之處。每逢夏日,山花爭艷,清香四溢。冬天,青松疊翠,素裹銀裝。游人緩步入山,如登云鳥瞰,可見到“西溪靈井”勝跡。有小橋流水,又有飛瀑如練,樓臺亭閣,掩映于山水之間,景色十分美麗。走過“望山樓”,便到了“觀水亭”?!坝^水亭”座下有一石雕龍頭,水從龍口噴出,仿佛飛珠瀉玉,緊連“玉瀉橋”。橋北有石牌坊一座,直上數(shù)十臺階,可到龍王廟。廟東有“澄碧樓”,樓中水井,清澈澄碧,偶見游魚,歷歷可數(shù);廟西有鐘樓一座,懸掛大鐘,聲聞十里;廟后山腰,有小型石窟兩個,平面皆方形,造像面相清癯、肉髻磨光,典型的北朝風(fēng)格,為最有價值的歷史遺跡。此外,還有典雅古樸的“棋盤亭”,構(gòu)制精巧的“四明所”、“翰俗軒”、“掌陀廟”、“觀音堂”等等,雖為近年所筑,但一處一景,配以優(yōu)美的自然風(fēng)景,仍令人流連忘返。
和順縣走馬槽風(fēng)光

位于山西和順縣松煙鎮(zhèn)東南部的走馬槽,與河北邢臺市白岸鄉(xiāng)接壤,屬太行山和華北平原的斷層地帶、晉冀的分水嶺。相傳唐朝末年黃巢發(fā)動起義路經(jīng)此地時,曾在這一帶安營扎寨,操練兵馬,因得名---走馬槽。站在走馬槽上,一眼望去,奇峰絕壁,格外險峻。約15平方公里的山嶺上,綠草如織,猶如置身于北國大草原之中。走馬槽上筑有一條條“古棧道”,棧道兩邊以石塊砌起像城墻一樣的“護墻”,加上“烽火臺”、“瞭望臺”,彎彎曲曲,綿延起伏。 在這里可以使人真正領(lǐng)略太行大斷巖之峻拔、北國草原之豪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