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姓氏由來
傳說契的母親叫簡狄,是有娀氏的女兒。有一次,簡狄與族中的姐妹一起在大河中洗浴,忽然看見天邊飛來一只大鳥。那鳥在河邊下了一個蛋,正好離簡狄很近。簡狄自從吃了那個鳥蛋以后,便懷了孕,經過十月懷胎,竟生下了一個男孩子,這個男孩子就是契。這雖然是被記入《史記-殷本紀》中,但我們也只能把它當作一個神話傳說。這種傳說不僅我們今天不把它看作是歷史事實,即使是古代的人也懷疑它的真空性。例如,傳說中說簡狄是帝嚳的妃子,對此,三國時譙周就說,帝嚳生堯,而契在堯時出生,在舜時才長大成人被提拔,所以,簡狄一定不是帝嚳的妃子,契也不是帝嚳的兒子。在我們今天看來,疑點豈只這些,吃鳥蛋懷孕這件事本身就令人難以置信。不過,我們從這個傳說中可以發(fā)現(xiàn)這樣兩個基本事實:第一,契出生的年代是遠古時期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會。第二,在契出生的時候,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不再被視為天經地義的正?,F(xiàn)象了,人們開始要求既知其母又知其父了。所以才有了吃鳥蛋而懷孕的故事,以此來為不知其父制造一個體面的理由。這說明母系氏族社會開始向父系氏族社會轉變。
契在堯的時候出生,在舜的時候成長,并表現(xiàn)出過人的才干。大禹治水成功,舜對他進行表彰的時候,大禹就說這里有稷、契、陶等人的功勞。于是,舜還專門下了命令,任契為司徒,讓他用父、母、兄、弟、兒子等倫理觀念教化百姓,把他封在商地,賜姓為子。契在自己的封地傳了一代又一代,到了他第13代孫湯的時候,經過了8次遷都,最后終于在亳定下了統(tǒng)治中心,成為與夏朝抗衡的一個強大的部落集團。那時候,夏朝已經走到了它的窮途末路,與夏朝成為鮮明對比的是,商王國正處在蒸蒸日上的發(fā)展時期。商王國的首領湯很會治國,他有一句名言:"人通過水可以知道自己的形象,君通過民可以知道國家治理與否"。湯還是一個仁義的君主,人們紛紛前來投奔他。在這股離夏奔湯的人群中,有一個叫伊尹的能人,成了湯治理國家的良輔。最后,湯向夏王朝發(fā)動了進攻,一舉打敗了夏桀,推翻了夏朝,在西亳定都,建立了商朝。
2 繁衍
這些以子為姓的契的子孫們,既有湯、盤庚、武丁這樣的杰出人物,也有太甲、太庚、小甲等平庸之輩,而商王朝也時盛時衰地延續(xù)了500多年的時間,最后終于亡在第31位君主帝辛手中。提起帝辛,一般人會有一種陌生的感覺,但要說紂王,則人人都會知道。他是歷史上有名的驕奢淫逸的暴君,百姓都盼著上天早點懲罰紂王,早點降下受天命的人來代替他。然而,以子為姓的殷商宗室并不是人人都像紂王那樣,他們之中不乏明智之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王子比干。比干是紂王的爺爺?shù)厶〉膬鹤?,是商紂王的叔叔,當時他正擔任少師的職務。紂王如此昏庸,人們紛紛離去,就連紂王的兄弟微子也走了,另一個兄弟箕子也裝起瘋來,以示不與紂王合作。而比干卻下了決心勸諫紂王改弦更張。他見到紂王,對他進行了苦口婆心的勸說。紂王不聽,比干就不走,一連在宮中勸了3天。最后把紂王說得不耐煩了,他說:"我聽說圣人的心有七竅,我想看看你的心是不是如此。"說完,便把比干剖腹挖心,活活殺死了。
王子比干死后不久,商朝就被在其西方興起的姬周滅掉了。商朝雖然滅亡了,但商王室的3個子姓貴族卻因為不與紂王同流合污而被視為商朝的3個仁人,他們就是微子、箕子、比干。微子后來被封在宋,箕子也受到了周武王的優(yōu)待,比干的墓地所在的地方也被周武王封疆益土,賜給了比干的后代,并賜姓林氏。比干的墓地,《水經注?清水》說是在朝歌(今河南淇縣),《史記?周本紀》張守節(jié)《正義》引《括地志》說在衛(wèi)州汲縣(治今河南衛(wèi)輝市)10里250步。比干的后代便在從淇縣到衛(wèi)輝市一帶的土地上生活,并以王作為自己的姓氏。最早生活在商都一帶的王姓,實際上是殷商王族子姓的后裔。
3 發(fā)展
子姓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好”氏,據(jù)歷史學家楊榮國先生稱,子原先寫作“好”,讀子,而“女”是表示原先是母系氏族。殷商帝王家族子姓是從契開始的。契的母親叫簡狄,是有娀氏的女兒;父親為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嚳高辛氏。辭海載“契母吞燕卵而生契,故曰子氏。”這就是子姓的來歷。玄鳥是子姓的圖騰.屈原詩文里說是鳳凰.漢朝人說是燕子.>里,金庸把她列為老鷹,也即白眉鷹王所創(chuàng)之教的教徽
契被舜任為司徒,掌握教化,居于商(今商丘),是商族的祖先。虞舜二十年(公元前2260年),虞舜指派司徒-禹去治水,那時虞舜也派契、后稷幫助禹治水;十三年后,禹總算治好水了,同時也封契于商(今陜西省-商縣),虞舜又下命契為司徒(主要掌管教育的官,等于現(xiàn)今的教育部部長),也開始治理商,后來契去世后,由其子昭明接下去治理商國.
自契至十三世成湯凡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誥》。成湯,帝嚳之子契的14世孫,姓子,名履,又名天乙。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的商代是繼夏朝之后,中國歷史上第二個世襲制王朝時代。商朝始于子姓商湯,終于商紂,共30帝,享國646年.
4 子姓衍派
殷世系記載:子姓從契至成湯傳14世,湯建商之后派生17姓,微子封于宋之后,又派生21姓。
商氏:成湯之孫,以國為姓
湯氏:成湯之后
乙氏:成湯字天乙,子孫以王父為氏
來氏:湯之子孫,食采于郲,因以為來氏
沃氏:商王沃丁之后
相氏:出自子姓,商王河亶甲都于相,宗族留居于相里,因氏
武氏:武丁之后。
鄧氏:武丁封叔為鄧侯,其子孫以為氏
祖氏:祖甲之后
梅氏:出自子姓,紂時有梅伯
郝氏:帝乙封子期于郝,因為氏
林氏:比干子比堅,逃匿林谷,周武王賜姓為林,封河清公
王氏:比干之后,居汲縣,世稱汲城王
祿氏:紂王祿父(武庚)治殷民,其子孫以祿為氏
宋氏:微子封于宋,其子孫以為氏
樂氏:樂氏之先,與宋同姓,戴公生樂父衎,是稱樂氏
微氏:微子之后
戎氏:微子之后
牛氏:微子之后名牛父,子孫以王父為氏
鄒氏:宋正考父之后
戴氏:宋戴公之后
皇甫氏:宋戴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后,以王父字為氏,漢代改為皇甫
華氏:宋戴公孫督,字華文,自立為華氏
督氏:華督之后
孔氏:孔父嘉遭華督之難,其子奔魯,以子加乙為氏,孔子為其六代孫
穆氏:系出子姓,宋穆公子孫,以謚為氏
蕭氏:微子十二世孫大心封于蕭,因為蕭氏
桓氏:出自子姓,宋桓公之后
向氏:宋桓公之后,食采于向,遂為向氏
魚氏:宋桓公之目夷,字子魚,子孫以王父為氏
墨氏:宋成公子墨臺,子孫以王父為氏
鐘氏:微子之后伯州梨,封于鐘離,數(shù)傳至接,居穎川長社,以鐘為氏
褚氏:宋共公子段食采于褚,子孫因以為氏
匡氏:系出子姓,宋大夫封于匡,后以邑為氏
談氏:宋傳至談君,子孫因為氏
史記太史公曰:“契為子孫,其后分封,以國為姓,有殷氏、來氏、宋氏……目夷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