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nqj0108 2014-05-05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衷[至正年間]-云山清趣圖



——目錄——

一、元代繪畫分派

二、元代繪畫概覽——山水畫

三、元代繪畫概覽——花鳥畫

四、元代繪畫概覽——人物畫

五、元代繪畫綜述


——————————————————————————————————————


一、元代繪畫分派


(1)山水畫

①董巨派:

張遜、李士行、黃公望、吳鎮(zhèn)、盛懋、王蒙、陳汝言、趙原、陸廣

②董巨+二米

高克恭、趙衷、馬琬、方從義

③董巨+李郭

趙孟頫、倪瓚

④李郭派

曹知白、姚廷美、朱德潤、唐棣

⑤馬夏派

張觀、孫君澤


(2)花鳥畫

①文蘇派

李衎、趙孟頫、管道昇、李士行、吳鎮(zhèn)、柯九思、王冕、顧安、倪瓚、王蒙

②宋院體-水墨派

錢選(院體)、賴庵(院體)、張舜咨(院體+水墨)、王淵(院體+水墨)、張中(水墨)


(3)人物畫

①李公麟派

(錢選)、王振鵬、趙孟頫、任仁發(fā)、張渥、趙雍、衛(wèi)九鼎、趙麟

②晉唐派

(錢選)、劉貫道

③禪門派

顏輝



二、元代繪畫概覽——山水畫

①董巨派:

張遜、李士行、黃公望、吳鎮(zhèn)、盛懋、王蒙、陳汝言、趙原、陸廣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張遜[大德年間]-磐石云林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李士行[1282-1328]-山水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黃公望[1269-1354]-丹崖玉樹圖(局部)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黃公望[1269-1354]-天池石壁圖(局部)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黃公望[1269-1354]-富春山居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黃公望[1269-1354]-快雪時晴圖

黃公望發(fā)展了趙孟頫的水墨畫法,并上追董源、巨然,多用披麻皴,晚年大變其法,自成一家。其作品有淺絳和水墨兩種面貌。他的淺絳山水,煙云流潤、筆墨秀逸、氣勢雄渾;水墨山水,蕭散蒼秀、筆墨灑脫、境界高曠,其韻致高于趙孟頫。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吳鎮(zhèn)[1280-1354]-蘆花寒雁圖(局部1)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吳鎮(zhèn)[1280-1354]-蘆花寒雁圖(局部2)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吳鎮(zhèn)[1280-1354]-草亭詩意圖卷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吳鎮(zhèn)[1280-1354]-草亭詩意圖卷(局部)

吳鎮(zhèn)的山水樹石以董源、巨然為歸,間及荊浩、關仝,多用濕筆,筆法雄勁,墨氣渾潤。題材以《漁父圖》為多,主要描寫江南湖山景色,表現(xiàn)畫家避世幽居、浪跡江湖、寄興山水的隱士生活。作品往往題以秀勁瀟灑的草書詩詞,使詩書畫相得益彰。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盛懋[至正年間]-秋江待渡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盛懋[至正年間]-溪山清夏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王蒙[1308-1385]-夏山高隱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王蒙[1308-1385]-花溪漁隱圖

王蒙是趙孟頫外孫,除受趙孟頫影響外,也曾得黃公望指點,又直窺董源、巨然畫法。他的山水畫以水墨為主,間或設色,善用枯筆,創(chuàng)牛毛皴、解索皴法。其作品布局飽滿、結構茂密,山巒多至遠近10層,樹木不下幾十種,筆法蒼渾,有蓊郁秀逸、渾厚華滋之致。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陳汝言[元末明初]-羅浮山樵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原[元末明初]-陸羽烹茶圖(局部)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原[元末明初]-溪亭秋色圖(局部1)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原[元末明初]-溪亭秋色圖(局部2)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陸廣[生卒不詳]-仙山樓觀圖



②董巨+二米

高克恭、趙衷、馬琬、方從義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高克恭[1248-1310]-春山晴雨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高克恭[1248-1310]-秋山暮靄圖

高克恭變化出入于米芾、董源、李成之間,形成了渾穆秀潤的獨特風格,在元初與趙孟頫、錢選并驅。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衷[至正年間]-云山清趣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馬琬[元末]-暮云詩意圖(局部)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馬琬[元末]-春山清霽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方從義[1302-1393]-山蔭云雪圖



③董巨+李郭

趙孟頫、倪瓚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孟頫[1254-1322]-洞庭東山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孟頫[1254-1322]-鵲華秋色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孟頫[1254-1322]-鵲華秋色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孟頫[1254-1322]-水村圖卷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孟頫 [1254-1322]-謝幼輿丘壑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孟頫[1254-1322]-重江疊嶂圖

趙孟頫的山水畫,廣泛吸收名家之長,強調書畫同源,并將書法用筆引入繪畫創(chuàng)作中,形成多種面貌。他早年學晉唐,多青綠設色,如《幼輿丘壑圖》,空勾填色,不加皴點,格調古拙;46歲以后師法五代董源和北宋李成、郭熙,以水墨為主,有時將水墨與青綠畫法有機結合,一掃南宋院體積習,發(fā)展了山水畫的表現(xiàn)技法,成就突出。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倪瓚[1301-1374]-六君子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倪瓚[1301-1374]-容膝齋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倪瓚[1301-1374]-水竹居水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倪瓚[1301-1374]-幽澗寒松圖

倪瓚山水畫初師董源,后參以荊浩、關仝筆法,寫山石樹木又兼師李成創(chuàng)折帶皴。其作品大多取材于太湖一帶湖山景色,多用水墨枯筆干擦,偶爾設色。早中年渾厚之中間出以蕭散秀逸,晚年蒼勁之中又出以蘊藉高曠,作品有一種蕭瑟荒寒之感。元四家以他們各自的創(chuàng)新風格和簡練超脫的藝術手法,把中國山水畫發(fā)展到了一個新階段,代表了這一時期山水畫發(fā)展的主流。



④李郭派

曹知白、姚廷美、朱德潤、唐棣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曹知白[1272-1355]-寒林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曹知白[1272-1355]-石樹圖團扇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曹知白[1272-1355]-松亭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姚廷美[至正年間]-溪閣流泉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姚廷美[至正年間]-雪景山水圖(局部)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朱德潤[1294-1365]-松下鳴琴圖(局部1)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朱德潤[1294-1365]-松下鳴琴圖(局部2)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唐棣[1296-1364]-霜浦歸漁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唐棣[1296-1364]-仿郭熙秋山行旅圖(局部)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唐棣[1296-1364]-松蔭聚飲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唐棣[1296-1364]-王維詩意圖


⑤馬夏派

張觀、孫君澤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張觀[元末明初]-山林清趣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孫君澤[公元14世紀]-山水人物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孫君澤[公元14世紀]-雪景山水圖軸(局部)


三、元代繪畫概覽——花鳥畫


①文蘇派

李衎、趙孟頫、管道昇、李士行、吳鎮(zhèn)、柯九思、王冕、顧安、倪瓚、王蒙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李衎[1245-1320]-四季平安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李衎[1245-1320]-修篁樹石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李衎[1245-1320]-雙鉤竹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李衎[1245-1320]-竹雀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孟頫[1254-1322]-幽篁戴勝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孟頫[1254-1322]-古木竹石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孟頫[1254-1322]-枯枝竹石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孟頫[1254-1322]-疏林秀石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管道昇[1262-1319]-墨竹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吳鎮(zhèn)[1280-1354]-墨梅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吳鎮(zhèn)[1280-1354]-仿東坡風竹圖(局部)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吳鎮(zhèn)[1280-1354]-枯木竹石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吳鎮(zhèn)[1280-1354]-墨竹譜(局部1)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吳鎮(zhèn)[1280-1354]-墨竹譜(局部2)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柯九思[1290-1343]-橫竿晴翠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柯九思[1290-1343]-清秘閣墨竹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柯九思[1290-1343]-晚香高節(jié)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王冕[1287-1359]-梅花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041-王冕[1287-1359]-墨梅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041-王冕[1287-1359]-墨梅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王冕[1287-1359]-南枝春早圖
王冕墨梅枝干挺秀,筆法簡潔,深得梅花清幽之致。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顧安[1289-1364]-風雨竹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顧安[1289-1364]-幽篁秀石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顧安[1289-1364]-竹石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倪瓚[1301-1374]-竹枝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061-倪瓚[1301-1374]-琪樹秋風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倪瓚[1301-1374]-苔痕樹影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倪瓚[1301-1374]-梧竹秀石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王蒙[1308-1385]-霜柯竹石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王蒙[1308-1385]-竹石圖


②宋院體-水墨派

錢選(院體)、賴庵(院體)、張舜咨(院體+水墨)、王淵(院體+水墨)、張中(水墨)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錢選[1239-1301]-八花圖卷(局部1)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錢選[1239-1301]-八花圖卷(局部2)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錢選[1239-1301]-八花圖卷(局部3)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錢選[1239-1301]-桃枝松鼠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錢選[1239-1301]-梨花圖
錢選變工麗細密為清潤淡雅,晚年更創(chuàng)不假雕飾的水墨寫意和彩色沒骨的畫法。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賴庵[生平不詳]-鯰圖頁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賴庵[生平不詳]-藻魚圖(局部)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張舜咨[公元14世紀中]-鷹檜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張舜咨[公元14世紀中]-蒼梧竹鷹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王淵[生平不詳]-山桃錦雞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王淵[生平不詳]-竹石集禽圖

王淵師法黃筌,作品多用水墨法,變工整富麗為簡逸秀淡,是元代成就最突出的花鳥畫大家。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張中[至正年間]-枯荷鴛鴦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張中[至正年間]-芙蓉鴛鴦圖(局部)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張中[至正年間]-桃花幽鳥圖

陳琳、張中筆法粗簡,突破了宋代院體繪畫一絲不茍的規(guī)格。



四、元代繪畫概覽——人物畫


①李公麟派

(錢選)、王振鵬、趙孟頫、任仁發(fā)、張渥、趙雍、衛(wèi)九鼎、趙麟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錢選[1239-1301]-楊貴妃上馬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錢選[1239-1301]-扶醉圖

錢選人物畫學自晉、唐,衣紋多用顧愷之高古游絲描,工穩(wěn)而不板滯,蘊清秀于古拙,自成一種格調。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王振鵬[延祐年間]-伯牙鼓琴圖

王振鵬師法李公麟,筆法流暢勁健,人物神情生動,白描間以淡墨渲染,突破了一般只用線描的程式。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孟頫[1254-1322]-紅衣羅漢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孟頫[1254-1322]-秋郊飲馬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孟頫[1254-1322]-人騎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孟頫[1254-1322]-調良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孟頫[1254-1322]-浴馬圖(局部)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孟頫[1254-1322]-古木散馬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孟頫[1254-1322]-二羊圖

元代人物畫家中,趙孟頫為一代大家,他善畫人物、鞍馬,師法晉唐和北宋李公麟,善用鐵線描和游絲描,筆法勁健,設色清雅,格調古樸渾穆,面貌多樣。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任仁發(fā)[1254-1327]-張果見明皇圖卷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任仁發(fā)[1254-1327]-二馬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任仁發(fā)[1254-1327]-人馬圖卷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任仁發(fā)[1254-1327]-出圉圖

任仁發(fā)人物鞍馬師法唐人,筆法工細流暢,筆調明快清麗,保留了較多的唐人傳統(tǒng),但亦有自己風貌,在元初與趙孟頫齊名。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張渥[?-1356]-九歌圖(局部1)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張渥[?-1356]-九歌圖(局部2)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張渥[?-1356]-瑤池仙樂圖
張渥以畫白描人物見長,師法李公麟,用筆流暢飄逸,形象真實,栩栩如生,被譽為“妙絕當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雍[1289-1360?]-高峰原妙禪師像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雍[1289-1360?]-挾彈游騎圖(局部)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雍[1289-1360?]-臨李公麟人馬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雍[1289-1360?]-人馬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衛(wèi)九鼎[元代后期]-洛神圖(局部)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麟[元末]-人馬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趙麟[元末]-洗馬圖(局部)



②晉唐派

(錢選)、劉貫道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劉貫道[1258-1336]-夢蝶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劉貫道[1258-1336]-消夏圖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劉貫道[1258-1336]-元世祖出獵圖(局部)
劉貫道師法晉唐,集古人之長,筆法凝重堅實,人物意態(tài)舒暢,為元初高手。


③禪門派

顏輝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顏輝[大德年間]-蛤蟆仙人像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顏輝[大德年間]-李仙像
美術史16:元代繪畫綜合分析 - 大鏞藝術山莊 - 大鏞藝術山莊

顏輝[大德年間]-鐵拐仙人像

顏輝在宗教人物畫方面,負有盛譽,他用筆粗潤豪放,略近南宋梁楷潑墨法,于水墨暈染中現(xiàn)出凹凸效果。




 五、元代繪畫綜述

        元代的政治制度和社會關系,決定著元代繪畫與隋唐五代和兩宋有著明顯的不同,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文人畫開始占據(jù)畫壇主流。一大批士大夫成為職業(yè)畫家和創(chuàng)作隊伍主體。這支隊伍基本上由三部分人構成:一是無法進入仕途又不愿為吏的文人,如黃公望、陳琳;第二類是南宋遺民,如鄭思肖。(江浙一帶是文人畫創(chuàng)作的活躍地區(qū),以遁世求高潔的隱士最多。元代畫家亦多集中于這一帶:元初有錢選、趙孟頫,高克恭,元代后期有黃公望、王蒙、倪贊、吳鎮(zhèn)、柯九思、王冕等。)第三類是入朝為宦的士大夫。

        第二,審美趣味、題材、風格發(fā)生巨大變革:北宋蘇軾等提出的文人畫的創(chuàng)作宗旨變成了元代畫家乃至整個社會的共識,即所謂“遣興抒懷”和“墨戲”,從而導致了繪畫觀念上的一場變革。倪瓚、吳鎮(zhèn)、王蒙、黃公望被譽為“元四大家”,皆為元代文人畫的代表人物。他們所強調的“遣興抒懷”和“墨戲”等繪畫觀念,成為元代畫壇主流意識。

        第三,文人畫到元代臻于完備,詩、書、畫合而為一,這是元代繪畫的一大貢獻。

        第四,在元代流行的重神韻、輕形質文人畫之外,也還存在截然不同的流派與風格。以唐棣、商琦、曹知白、朱德潤、姚廷美等為代表的一批宮廷畫家或文人畫家,與以五代董源、巨然畫風為宗的簡率寫意的文人畫體系不同,他們承繼李成、郭熙嚴謹寫實畫風,強調寫實,注重寫生。

        第五,元代繪畫還有一個不同之處,就是其傳世作品比六朝、隋唐五代、兩宋都多。另一點就是元代書畫作偽也非常普遍,不僅偽造前人的名跡,也造當時人作品。


        元代繪畫有下面幾種主要題材:

        山水畫

        元代繪畫以山水畫為最盛,其創(chuàng)作思想、藝術追求、風格面貌,均反映了畫壇的主要傾向,影響后世也最深遠。元初山水畫家以錢選、趙孟頫、高克恭為代表,他們均對傳統(tǒng)山水畫進行了認真探索,并托復古以尋求新路。錢選善畫青綠山水,師法唐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和南宋趙伯駒,并融進文人畫的筆意和氣韻,具有一種生拙之趣。趙孟頫的山水畫,廣泛吸收名家之長,強調書畫同源,并將書法用筆引入繪畫創(chuàng)作中,形成多種面貌。他早年學晉唐,多青綠設色,如《幼輿丘壑圖》,空勾填色,不加皴點,格調古拙;46歲以后師法五代董源和北宋李成、郭熙,以水墨為主,有時將水墨與青綠畫法有機結合,一掃南宋院體積習,發(fā)展了山水畫的表現(xiàn)技法,成就突出。高克恭變化出入于米芾、董源、李成之間,形成了渾穆秀潤的獨特風格,在元初與趙孟頫、錢選并驅。

        元代中后期,崛起黃公望、王蒙、吳鎮(zhèn)、倪瓚這四大家。他們主要繼承董源、巨然等的山水畫傳統(tǒng),在創(chuàng)作思想和創(chuàng)作方法上,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趙孟頫的影響,又各具特色。黃公望發(fā)展了趙孟頫的水墨畫法,并上追董源、巨然,多用披麻皴,晚年大變其法,自成一家。其作品有淺絳和水墨兩種面貌。他的淺絳山水,煙云流潤、筆墨秀逸、氣勢雄渾;水墨山水,蕭散蒼秀、筆墨灑脫、境界高曠,其韻致高于趙孟頫。王蒙是趙孟頫外孫,除受趙孟頫影響外,也曾得黃公望指點,又直窺董源、巨然畫法。他的山水畫以水墨為主,間或設色,善用枯筆,創(chuàng)牛毛皴、解索皴法。其作品布局飽滿、結構茂密,山巒多至遠近10層,樹木不下幾十種,筆法蒼渾,有蓊郁秀逸、渾厚華滋之致。吳鎮(zhèn)的山水樹石以董源、巨然為歸,間及荊浩、關仝,多用濕筆,筆法雄勁,墨氣渾潤。題材以《漁父圖》為多,主要描寫江南湖山景色,表現(xiàn)畫家避世幽居、浪跡江湖、寄興山水的隱士生活。作品往往題以秀勁瀟灑的草書詩詞,使詩書畫相得益彰。倪瓚山水畫初師董源,后參以荊浩、關仝筆法,寫山石樹木又兼師李成創(chuàng)折帶皴。其作品大多取材于太湖一帶湖山景色,多用水墨枯筆干擦,偶爾設色。早中年渾厚之中間出以蕭散秀逸,晚年蒼勁之中又出以蘊藉高曠,作品有一種蕭瑟荒寒之感。元四家以他們各自的創(chuàng)新風格和簡練超脫的藝術手法,把中國山水畫發(fā)展到了一個新階段,代表了這一時期山水畫發(fā)展的主流。

        花鳥畫

        元代花鳥畫作為文人畫的一個分支,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其凸出的標志是單純以水墨繪畫花鳥,于是,墨花、墨鳥興起并且流行。其時的美學思想是任自然,不雕飾,反映、落實在花鳥畫的筆墨上就是清淡的水墨寫意,體現(xiàn)以凈素為貴的境界。此時中國畫發(fā)展至當下,各種技法尤其水墨技法已經(jīng)完備,美學理論、畫論已經(jīng)成熟到足以適應畫家任意馳騁于水墨世界。其題材往往寓意高潔、孤傲,寄托畫家的思想情操;講求自然天趣,不尚雕飾和工麗,提倡以素凈為貴;技法上則采用水墨技法表現(xiàn)。其畫風開啟了后來的水墨寫意花鳥畫的先聲。在具體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錢選、陳琳、王淵、張中等人,變宋“院體”工麗細密的設色花鳥為清潤淡雅的水墨花鳥或者淡彩花鳥。元代的墨竹,繼承五代、兩宋而盛行;墨梅也在宋人“以墨點花”的基礎上,發(fā)展創(chuàng)造,自成一格。那些曾在唐、宋時興的院體花鳥畫,雖后繼有人,但已呈現(xiàn)頹勢成為末流。人們不再取悅工麗之好,欣賞趣味已經(jīng)轉移到清淡水墨寫意為主,花鳥畫家以畫水墨梅竹為寄意遣情的重要手段,梅、蘭、竹、菊在元代已經(jīng)升華成一種人格與情感的符號載體。這樣,“唐之邊鸞,宋之徐、黃”的傳統(tǒng)規(guī)式已被打破。“一竿墨竹”即可“得我真情”,又何樂而不為?于是,倪云林“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寫胸中逸氣”的表白,在畫家們那里和士大夫層得到廣泛贊同,一人道破,萬夫呼應。有元一代的四百余名畫家中,據(jù)說有百余人畫水墨梅竹。他們在繼承宋代院體花鳥畫的基礎上各變其法。其中錢選變工麗細密為清潤淡雅,晚年更創(chuàng)不假雕飾的水墨寫意和彩色沒骨的畫法。王淵師法黃筌,作品多用水墨法,變工整富麗為簡逸秀淡,是元代成就最突出的花鳥畫大家。陳琳、張中筆法粗簡,突破了宋代院體繪畫一絲不茍的規(guī)格。元代以畫梅竹著稱者有趙孟頫、高克恭、趙孟頫的夫人管仲姬、吳鎮(zhèn)、李衎、柯九思、顧安、楊維翰、王冕、陳立善等,倪瓚亦兼善竹石;大都繼承文同、蘇軾或王庭筠的傳統(tǒng)而有自己特色,以水墨法見長。張遜善畫雙鉤竹,在元代幾成絕響。其他竹石名家尚有李倜、謝庭芝等人。以畫梅著稱者有鄒復雷、王冕等人,他們多學自仲仁和尚和楊無咎。鄒復雷筆法雄秀灑脫、墨氣清潤。王冕墨梅枝干挺秀,筆法簡潔,深得梅花清幽之致。

        人物畫

        元代人物畫,遠不如山水、花鳥畫興盛,與前代相比,呈式微狀態(tài)。由于尖銳、復雜的民族、階級、社會矛盾,使大多數(shù)畫家消極避世,漠視人生。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畫家,主要借山川、枯木、竹石,寄情抒志,疏于表現(xiàn)人事。陳??戳巳稳拾l(fā)的《瘦馬圖》后道破其中奧妙:“方今畫者,不欲畫人事。非畫著不識人事,是乃疏于人事之故也”;王蒙也說,只要有“一管筆、一張紙、一片山”就能過此“一生”。

        陳眩晚年閉門謝客,杜絕人事往來,以躬耕以自給;王蒙為元畫四大家之一,棄官后隱居臨平(今浙江余杭臨平鎮(zhèn))黃鶴山,自號黃鶴山樵。他們的言行可視為元代畫家人生歸趨和繪畫取向的代表,這也是元代山水、花鳥畫興盛而直接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人物畫極少的根本原因所在。

        但另一方面,元蒙貴族崇信佛教密宗和道教中的全真教,寺廟和道觀的增多,宗教壁畫的風行,在佛道人物畫方面也有一定提高和一批精品問世,如敦煌莫高窟的3號窟千眼千手觀音,465號窟的三面十二臂歡喜佛和曼荼羅畫;山西永樂宮大型壁畫《朝元圖》、《純陽帝君神游顯畫圖》等皆舉世聞名。藝術方面,有些民間畫家也汲取文人畫的筆墨技巧,也獲得了一定的成就。

        元代人物畫家中,趙孟頫為一代大家,他善畫人物、鞍馬,師法晉唐和北宋李公麟,善用鐵線描和游絲描,筆法勁健,設色清雅,格調古樸渾穆,面貌多樣。其他名家還有劉貫道、何澄、王振鵬、錢選、任仁發(fā)、張渥、衛(wèi)九鼎、王繹、顏輝等人。劉貫道師法晉唐,集古人之長,筆法凝重堅實,人物意態(tài)舒暢,為元初高手。何澄繼承南宋院體遺規(guī),開元代人物畫逸筆先路。王振鵬師法李公麟,筆法流暢勁健,人物神情生動,白描間以淡墨渲染,突破了一般只用線描的程式。錢選人物畫學自晉、唐,衣紋多用顧愷之高古游絲描,工穩(wěn)而不板滯,蘊清秀于古拙,自成一種格調。任仁發(fā)人物鞍馬師法唐人,筆法工細流暢,筆調明快清麗,保留了較多的唐人傳統(tǒng),但亦有自己風貌,在元初與趙孟頫齊名。張渥以畫白描人物見長,師法李公麟,用筆流暢飄逸,形象真實,栩栩如生,被譽為“妙絕當世”。王繹善畫肖像,筆法細勁,造型準確,神態(tài)生動,在元代肖像畫家中成就最為突出。顏輝在宗教人物畫方面,負有盛譽,他用筆粗潤豪放,略近南宋梁楷潑墨法,于水墨暈染中現(xiàn)出凹凸效果。元代風行為真人作肖像,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肖像畫家中最知名的當屬李肖巖和王繹。


NQJ0108-歡迎您朋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