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香椿矮化密植栽培技術
菜用香椿的矮化密植栽培技術,就是選擇適宜的品種,采用高密度種植,通過人工修剪與化學調控,使樹木矮化,促芽萌發(fā),提高椿芽產量。該技術不但可以常年為市場提供鮮芽,也可為香椿的加工提供原料,具有收效早、見效快、效益高等特點。
1選地與整地
園地應選擇在地勢平坦,水源充足,土層深厚,土壤疏松、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栽植前,土地要深翻、整平,修好排灌渠道。每667m2施腐熟的有機肥4000~6000kg進行土壤改良。
2品種選擇
宜選用紅油椿、紅芽綠香椿及紅香一號等,其具有發(fā)芽早、耐高溫、抗瘠薄、商品性好、樹形容易控制、適合矮化密植栽培等特點。
3苗木定植
選用地徑1.5cm以上,頂芽飽滿,莖梢完全木質化,根系完整的苗木定植。定植時間從秋季落葉至土壤凍結前均可。栽植時,使苗木根系自然分布開,填入土后踏實,立即澆透水。栽植深度以與原苗木入土深度相平為宜。待水滲下后,在苗木根部覆土成丘形,以利保墑。定植時采用大小行距,大行距100cm,小行距60cm,株距30cm,每667m2栽3000株。
4樹形培養(yǎng)
用作矮化密植的苗木,應在6月底以前對50~60cm以上的苗木留30~35cm平茬,促生側枝;留2~3個側枝,側枝長30cm時留10cm短截,促生二級側枝;經2~3a后,可培養(yǎng)成高100~150cm,具四級側枝的矮化多頭樹形,既提高產量,又便于采收和集約化管理。以后每年采收結束后適當剪短枝條,控制樹高,疏去衰老枝和弱枝。幾年后,樹冠擴大互相遮陰,可逐年疏去部分植株。另外,在第2年的5~6月對一級副梢采取環(huán)割措施,每10cm長割1道,共2~3道,也能起到控高和促發(fā)側枝的作用。
5矮化處理
經常采取有力措施,抑制樹高,促進樹體矮化,多發(fā)側枝,以增加產量,便于采摘。生產中常用的措施有夏剪和冬剪以及化學處理等。夏剪在6~7月份,對1a生枝摘心或短截的方法可促進形成具有飽滿頂芽的側枝;冬剪在落葉后,對行間行內郁閉的枝條,可結合落層,回縮換枝,隔株或隔行疏枝,保持合理的群體結構;8月以后對生長過旺枝條以及不能形成木質化的頂芽,可刻傷或環(huán)剝促進其木質化;若整體樹勢生長過旺,可用15%多效唑粉劑200~400倍液處理,留作側枝的不可再摘頂。
6肥水管理
苗木定植后澆1次透水,20~30d后再澆1次,以后15d左右澆水1次,保持土壤見干見濕。每次澆水或雨后需及時中耕除草松土,防止積水。4~5月及7月各追肥1次,每次每667m2施尿素10~20kg,或人糞尿1000~1500kg,8月以后再追施氮肥,并控制澆水。9月可追施1次過磷酸鈣,每667m2施50~60kg,促進苗木木質化,增強抗寒力。
7椿芽采摘
矮化密植的香椿栽植后,第2a就可以開始采收。最初1~3a內每年只采收1次,采摘頂芽,促發(fā)側枝,培養(yǎng)樹冠。3a后,樹干已定形,每年可采摘2~3次,頂芽、側芽均可采收。采摘時,可用剪刀、高枝剪等剪截,切忌用手生拉硬掰,以免損壞樹枝。
來源:中國農業(yè)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