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9月-10月,我受邀請參與了聯合國開發(fā)計劃署的項目,和新加坡的紡織專家一起,到云南永寧的瓦拉壁村,歷時一個月,扶植摩挲人手工藝的改進。貼些我們工作中的圖片給大家看,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中國的傳統手工藝發(fā)展。
![]() ![]() ![]() ![]() ![]() ![]() ![]()
一個月艱苦的工作是因為摩挲族的民間手工織布,原來都拿到麗江批發(fā),在古城區(qū)旅游點賣,但是由于機器制造的商品的競爭和各種仿造,,她們逐漸失去市場,村里大部分婦女都沒讀過書,更加沒有品牌意識,所以一個行業(yè)很快就衰退了,村里不再有人愿意織布了,織出來也賣不掉,我們的目的就是幫助她們開發(fā)一些有手工特色的圍巾和披肩,不同于機器織出來的效果,使它重新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工藝。在這個過程中,幫助村里建立行業(yè)協會,讓大家協同生產,一致對外,不在內部低價競爭。從而打出摩挲人的品牌。
![]() ![]() ![]() ![]() ![]() ![]() 海南黎族的龍被,清朝供品,我還未見過真品,希望2013年有機會去海南黎族能有幸得見 ![]() 細節(jié) 壯族的銀飾女裝 ![]() 漢族 刺繡戲服,我在云南省博物館拍的,看看過去我們老祖宗的手藝,就知道現在的傳統手工藝是如何沒落了,這個博物館還是日本人投資建立的,汗那,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傳統文化,要靠別的國家支持建設。 ![]()
參加這次培訓的摩挲族婦女,我們一起拍合影,我當然也要穿我們的民族服裝拉,還好我本人就是從事這個行業(yè),有儲備,否則還要丟人了,偌大個漢族,可千萬別只知道旗袍啊,!我這件手工真絲中上衣加上一條摩挲族的裙子,就成了民國風格了,
![]() 民國時期的服裝很有代表性,既拋棄了晚清的復雜拖沓,又沒有完全被西方牽著走,加上當時民主思想盛行,解放纏足等活動的興起,服裝款式也百花齊放,那時侯產生了很多各種式樣的中式服裝,有些曇花一現,有些卻流傳下來,我們對那個時候的國服有多少了解呢,可不是電視劇中的樣子哦!我明年的計劃就是要復原民國時期部分手工服裝款式,從植物染紗開始,手工織布,手工縫紉,手工刺繡和盤扣。 ![]() ![]() ![]() ![]() ![]() 這是女土司的服裝,顯然是受漢族影響很大,很有可能是直接從漢族地區(qū)采購的,因為當時只有土司這種身份的人,才可以跟漢族有更多接觸,云南本地勞動婦女,都是自己織布使用土布的, ![]() ![]() ![]()
注意看細節(jié),真的會覺得很驕傲,怎么樣的聰明才智和耐心,和審美才能做出這么精美的手工。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它不再僅僅是擺放在博物館中只能參觀的珍品,希望每個有興趣的年輕人,愿意去學習去掌握我們國家手工的技藝
![]() ![]() ![]() ![]() ![]() ![]() ![]() ![]() ![]() ![]()
我文筆不好,不善表達,當我結束了30天的工作行程 北京培訓--云南奔波,終于到了昆明的省博物館看到這些的時候,作為一個服裝行業(yè)的從業(yè)者,我心里是很震撼,很自豪的,并且暗暗下決心,要用后半生用心經營手工藝文化作為我事業(yè)的中心,之前一直在做一個商業(yè)品牌,內心一直有點焦慮,總希望能做跟傳統文化沾邊的事情,只是沒有契機,通過這次的項目,我覺得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 ![]() 和各個民族的手工藝者在北京一起參加培訓關于技術,是國家民委和聯合國開發(fā)計劃署一起合作主辦的,邀請了很多各方面專家,討論國際民族手工藝品市場的情況,以及現在中國各民族手工藝者面臨的問題,我們又如何通過能力建設來幫助他們 ![]() 手工作物里的精致淳樸和綿密情意,遠非批量生產的車間機器作物所能取代。價值決定價格,手工因故價高。本來挺好一件事,被無孔不入的商家們當做賣點一炒作,于是鳳凰、麗江、烏鎮(zhèn)……凡有景點處,言必稱手工。這樣一個“快”時代,真正手工的生產效率怎么可能滿足對回報時間迫不及待的大批商販?于是作工粗劣的偽手工制品大量充斥各旅游商區(qū),真正的民族工藝落得門庭冷落鞍馬稀,伴生的另一惡果是市場對“手工”標簽的整體審美疲勞。 想起沒落的湘繡。一位做湘繡的朋友不無痛惜地告訴我,湖南的湘繡連一個正經八百的協會都沒有,政府建的湘繡館里,大把大把的蘇繡。與此同時,保護民族傳統工藝的呼聲不絕于耳,“湘繡小鎮(zhèn)”作為項目、作為政績的宣傳力度,遠甚于湘繡本身。似乎連“保護者”們自己都忘了,湘繡首先是作為一種文化,然后才是產業(yè),才是效益,才是GDP。文化的價值尚不曾被真正挖掘和深化,作為產業(yè)又何從發(fā)展? 能被聯合國垂青的永寧手工織布是幸運的。也許瓦拉壁村的手工紡織因此得以傳承,然而,那些尚未得到NGO關注的民族傳統工藝,就注定只能默默消亡嗎?
其實,這種民間織錦與刺繡都面臨失傳的危險,海南的黎錦也是一樣,我覺得不能只指望在發(fā)源地拯救這門傳統技術或者說傳統藝術,樓主不妨將各種技法織法,織布機的制作方法拍成視頻廣為傳播,讓感興趣的人可以自學,參與的人多了,不但可以保留承傳這門技藝,還可以發(fā)揚光大,喜歡做手工的人大有人在,像十字繡什麼的多么普及。
@小丁丁小當當 4樓
一個月艱苦的工作是因為摩挲族的民間手工織布,原來都拿到麗江批發(fā),在古城區(qū)旅游點賣,但是由于機器制造的商品的競爭和各種仿造,,她們逐漸失去市場,村里大部分婦女都沒讀過書,更加沒有品牌意識,所以一個行業(yè)很快就衰退了,村里不再有人愿意織布了,織出來也賣不掉,我們的目的就是幫助她們開發(fā)一些有手工特色的圍巾和披肩,不同于機器織出來的效果,使它重新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工藝。在這個過程中,幫助村里建立行...... ----------------------------- 希望手工的不要失傳
作者:xgs83434352
時間:2013-01-02 21:32:33
美麗的東西,喜歡。
作者:shenghuowunai1
時間:2013-01-03 12:50:29
支持
@小丁丁小當當 13樓
漢族的民族服裝,現在留下來多少呢? ![]() ![]() ![]() ![]() ----------------------------- 這是滿清遺毒、樓主環(huán)沒有真正走進漢文化、不管哪個專業(yè)最后還是個人綜合素養(yǎng)決定層次、所以以樓主目前的水平稱你為"手工匠”已經是高抬了
@憑海觀瀾之求恒 30樓
我媽媽會神農架民間刺繡,若下次有這些活動,如何才能參加? ----------------------------- 并非他們是單純的幸運,也是他們本族有人不斷的爭取,通過很多渠道宣傳自己,政府和社會組織才注意到他們,很多東西需要保護,所以沒有任何一件事是容易的,加上資金有限,肯定要在某一個區(qū)域內選取幾個點來重點實施,并且能看到效果,不是很多人想的那種有聯合國保護就是有錢,不是的,我們是請專家從技術上幫助他們,并且在其他的關于手工藝品營銷或者策劃等領域對他們進行一些簡單培訓,我也是機緣巧合可以加入到這個行列。如果你家人也是手工業(yè)從業(yè)者,可以通過當地的負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政府部門咨詢,看能否通過審核,可以申請非遺。現在國家對這個保護還是很重視的, 每個地區(qū)都有,從縣級到市級。
@東莞領冠LED電源 39樓
還不錯,只是漢族的服飾,應該多以清以前的為主才好吧 ----------------------------- 這位朋友說的很對,我發(fā)圖的時候只是想到清朝時候我們中國人在穿什么,并非單純是漢族,或是滿族。跟少數民族朋友呆久了,總把漢族掛嘴上呵呵,引起誤會,但是漢族在清朝也是穿著類似的服飾了,我只是想研究清末明初的服裝特性以及一些工藝,因為那是個承上啟下的時代,并無任何民族情節(jié)的含義在我的帖子中,謝謝提醒。
@衙役style 33樓
手工作物里的精致淳樸和綿密情意,遠非批量生產的車間機器作物所能取代。價值決定價格,手工因故價高。本來挺好一件事,被無孔不入的商家們當做賣點一炒作,于是鳳凰、麗江、烏鎮(zhèn)……凡有景點處,言必稱手工。這樣一個“快”時代,真正手工的生產效率怎么可能滿足對回報時間迫不及待的大批商販?于是作工粗劣的偽手工制品大量充斥各旅游商區(qū),真正的民族工藝落得門庭冷落鞍馬稀,伴生的另一惡果是市場對“手工”標簽的...... ----------------------------- 這位朋友說到我心里去了,我表達不了這么清楚,但是不管這種民族手藝或者是手工業(yè)的遺產保護情況多么惡劣,我還是愿意為手工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具體的事情,再難的事也是一天一天開始做的,。我們這次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這些情況。 現狀是很多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yè),愿意出錢出力來幫助手工藝文化,使它逐漸衍生出健康的手工藝產業(yè),自己造血生存,而非只能生產廉價的旅游紀念品。政府也支持,手工業(yè)從業(yè)者本人或村落也很想讓自己得到健康的發(fā)展,重要的是缺乏中間環(huán)節(jié),缺少胳膊腿,要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做,去協助他們走上正確的方向,資金,并非核心問題。牢騷和口號也不能解決問題 , 所以50樓的朋友說我是手工匠人,確實高抬,我還不是,我只知道我不是憤青,沒有任何狹隘的民族情節(jié)。我只是有幸能有機緣參與,很多朋友想支持可能都沒機會。
牛就在我們院子外面,我們培訓的場地就在村委,我第一次近距離目睹危房。房間貼著重度危險啥的,但是大家似乎如同沒發(fā)現,照常出入哈
拉姆在繞線,她是家里的新的當家人,長女。繞線是第一個準備工作,把細細的線按設計要求組合幾股繞成線團,這個倒是電動的了哈,因為實在太費時間了, ![]()
作者:kingmaxwell
時間:2013-01-03 17:56:12
美,欣賞!
婦女們和我開玩笑,說你看我們摩挲女人多苦,你們漢族男人干的活我們都得做,呵呵摩挲男人立刻反駁說我們要耕地的好吧,男耕女織還不正常 ![]()
@小丁丁小當當 8樓
![]() 海南黎族的龍被,清朝供品,我還未見過真品,希望2013年有機會去海南黎族能有幸得見 ![]() 細節(jié) 壯族的銀飾女裝 ![]() 漢族 刺繡戲服,我在云南省博物館拍的,看看過去我們老祖宗的手藝,就知道現在的傳統手工藝是如何沒落了,這個博物館還是日本人投資建立的,汗那...... ----------------------------- 海南的紡織比大陸早一千年,黎族的黎錦是我們海南的非物質文物保護遺產,當年黃道婆就是來海南學習了黎族的紡織回去改良發(fā)揚光大。如果黃道婆是紡織業(yè)的鼻祖而我們海南的黎錦就是鼻祖中的鼻祖咯!呵呵!現在年輕人也不會了,海南還有最后一代紋臉紋身阿婆致力于手工紡織,還是幾千年以前的樣子哦,完全沒有涌改良過的紡織工具,龍被目前檳榔谷可以看到。
@小不點O 66樓
海南的紡織比大陸早一千年,黎族的黎錦是我們海南的非物質文物保護遺產,當年黃道婆就是來海南學習了黎族的紡織回去改良發(fā)揚光大。如果黃道婆是紡織業(yè)的鼻祖而我們海南的黎錦就是鼻祖中的鼻祖咯!呵呵!現在年輕人也不會了,海南還有最后一代紋臉紋身阿婆致力于手工紡織,還是幾千年以前的樣子哦,完全沒有涌改良過的紡織工具,龍被目前檳榔谷可以看到。 ----------------------------- 謝謝朋友,我需要找很多這樣的典型地方,比如你說的檳榔谷
作者:wwq3684862
時間:2013-01-03 19:56:20
好圖
作者:寊辵
來自:Android客戶端 時間:2013-01-03 20:28:53
民族名是不是打錯了,梭吧?
@小不點O 65樓
海南的紡織比大陸早一千年,黎族的黎錦是我們海南的非物質文物保護遺產,當年黃道婆就是來海南學習了黎族的紡織回去改良發(fā)揚光大。如果黃道婆是紡織業(yè)的鼻祖而我們海南的黎錦就是鼻祖中的鼻祖咯!呵呵!現在年輕人也不會了,海南還有最后一代紋臉紋身阿婆致力于手工紡織,還是幾千年以前的樣子哦,完全沒有涌改良過的紡織工具,龍被目前檳榔谷可以看到。 ----------------------------- 支持樓主!
@岸芷TL 76樓
@小丁丁小當當 lz啊 我想問一下你們去的那地方旅游業(yè)有發(fā)展起來么? 在昆明讀書的孩子表示很想去看看啊 就是不知道交通是不是方便 用旅游業(yè)挽救當地傳統手工業(yè)也不錯的吧 ----------------------------- 那里距離瀘沽湖大約有1個多小時車程,距離麗江大約6-8小時車程。這個溫泉村(瓦拉壁村)里的年輕人很多都到麗江古城和瀘沽湖打工和做生意,但是到他們村子路很難走,顛簸,又是震區(qū),政府也在修路。 我們是從麗江包車到那里的,也可以坐車到永寧鄉(xiāng),再轉公交車到溫泉,如果有朋友可以給予他們幫助或者想購買她們改良過的產品,可以聯系那里的新成立的行業(yè)協會,會長叫翁沖高祖(音譯),或者女村支書,很能干的一個女性,很有名氣,阿七獨支瑪(村里都叫阿七媽媽)。網上能搜索到,中央臺也有報道過她和兒子尼瑪的事,一個節(jié)目主題好象叫尼瑪的春天
一會太陽又出來了,云南的天,真是,一會冷,一會熱,突然就下雨,突然又暴曬,趕緊繼續(xù)
![]() 大家七手八腳的,一起討論。 ![]() 云南特有的背孩子的工具 ![]() 天黑了,我們在客棧陽臺上繼續(xù)討論,如何進行下一步,因為他們不僅僅面臨的是技術問題,解決了產品的問題只是第一步。還有很多環(huán)節(jié),需要頭腦的轉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