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魔術:小餛飩的五款變身
文/王明軍
可能是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的影響,中國的文化向來分為南北兩派,從筆墨山水到戲劇唱腔,從性格思維到飲食文化,無不在民風民俗中表現(xiàn)的迥然各異,精彩紛呈。就拿小餛飩來說,南派以蘇州為代表,皮薄餡少,湯料精致;北派安徽,厚實地道,香鮮透骨。
南方的小餛飩講究細膩,小家碧玉,蝦肉、蝦皮、榨菜、蛋皮、紫菜,搞的一碗小餛飩是千言萬語,纏綿不盡。
北方的小餛飩講究粗獷,大家閨秀,真材實料,幾塊大骨頭湯濃味厚,外加紅油、青蔥點綴,熱辣辣地暢酣淋漓。
筆者祖籍中原,可在上海生活大半輩子,委實對餛飩有著特殊的嗜好,小餛飩經(jīng)常是家庭的早餐速食。然而,有朋至遠方來,在毫無準備和尷尬之余,偶然也會讓小餛飩充當菜肴的角色。久而久之,便派生出讓朋友們叫絕的幾款特色小餛飩吃法。
我想,此類吃法也只有在南方讓人感到驚奇欣喜,若是請北方客人品嘗,“小氣”、“摳門”、“吝嗇”等,哈哈,你等著不挨罵才怪呢。
蒸:小餛飩燉蛋

炒:小餛飩炒素

炸:椒鹽小餛飩

溜:鮑汁小餛飩

拌:沙拉小餛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