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3. 1.拼音輸入法 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個輸入法都是從拼音輸入法開始的,特別是普通話用戶;而我接觸到粵語用戶都是從五筆輸入法開始的。 使用拼音輸入法的時候,從最開始電腦自帶的智能ABC和全拼輸入法,慢慢的接觸到第三方輸入法,哪個輸入方便就用哪個。那時候還沒有所謂的云概念,也沒有在線的詞庫記憶和更新。那時候我想練習盲打,但仿佛不看鍵盤就容易輸入錯誤,輸入起來偶爾需要停下來選字,速度不快。 2.五筆輸入法 2006年因為有較多的打字需求,又聽說五筆打字可以提高輸入速度,于是開始練習五筆。到目前為止回憶起來,我好像只背會了五筆字根的前兩句“五旁青頭兼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后面的一直也沒背會。但是我用自己的方法,分析了字根的分布。
五筆字根表如上,我記住字根的方法是分析每個字母里的代表性字根,以此來推理其他字根,理解如下: 1區(qū)為G字母往左,都是橫,每往左走一步,就加一橫。所以11里含一,12里含二,13里含三,每個字根里基本都是與這些橫相關的字根,然后主要記住14和15就可以了。 2區(qū)為H往右,都是豎,每往右走一步,就加一豎。于是21里含│,22里含兩豎,23里含三豎。同里,H區(qū)都是封口的框,從左往右代表性字根分別是目、日、口、田、由。 在學習五筆的時候跌跌撞撞,慢慢的打字速度上來了,同時也奇跡地發(fā)現自己已經不需要看鍵盤了。因為看字母對打字沒有幫助,區(qū)位才跟打字有關系,那么只要把手指放在合適的位置上,打字就會準確,自然就盲打了。 五筆打字到一定程度,發(fā)現速度也提升不上去了。常打的字就會打得快,但是如果不熟悉的字,就需要再用拼音反查一下,不背字根的弊端顯現出來了。好在現在的五筆輸入法大多同時支持拼音,可以同時使用。 3.雙拼輸入法 去年底看到一些GTDer推廣雙拼輸入法,號稱從拼音轉到雙拼比到五筆容易,而且重碼率也低,適合使用拼音又想提高速度的人。當時的我覺得自己使用五筆,記住的鍵盤位置已經與拼音有很大區(qū)別,可以說完全是兩個系統(tǒng)的,所以不是很在意。同時,我也看了一下那些手機輸入法,都不支持我的手機來輸入雙拼。 后來,網上終于出現我的手機的刷機包,可以把Android 1.6刷機到Android 2.3,那樣的話手機輸入法就支持了。刷完機,我還是用了一段時間的手機自帶輸入法。過后安裝了一個五筆輸入法,發(fā)現手機是單手操作,打起五筆來其實是不適應也不好用的,這才想到學雙拼。 剛開始學雙拼,我就把雙拼字根表及雙拼速記歌打印下來: 只為遲疑使無雙, 愛了哀自我無我。 友奇問破翁用私, 安急要此恩佛歌。 因那迎風晚二日, 曰特意惡戲偶伯。 傲客訝娃語外意, 昂何言默望洋的。 出門辦事的等待時間里,我把速記歌背下來,同時又分析了歌與字根的關系,基本可以開始摸索著使用。拿著手機,我就一個字根一個字根的對著背和練,花費一個小時。 回來使用電腦時,就開始換雙拼輸入法,轉換思想來用雙拼。幾天過去,用雙拼已經沒有什么問題。 4.五筆+雙拼 因為剛開始雙拼,電腦打字速度并上不去,因為手不時地會打到五筆的思路上去。體驗了一段時間,我突然想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快的。 本來是打五筆的,所以在電腦上我打五筆是最快的,但是手機因為單手操作,五筆打起來不快,采用雙拼又成為最快的,那我就可以兩種都用。不同的工具使用不同的方法,互相不會干擾,同時還可以讓自己的思維轉換,挺好的。 目前我的狀態(tài)就是電腦用五筆輸入法,手機和ipad使用雙拼輸入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