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君子之道”                  中國是禮儀之邦,歷來推崇要做以禮行事的“君子”,不要做不講禮儀的“小人’。時下屢見媒體報道,社會上有一些人因小事情產(chǎn)生矛盾,一言不合便惡言對罵,拳腳相向,甚至揮刀殺人;有一些人訛詐行騙,顛倒是非,誣陷好人……于是出現(xiàn)“老人跌倒該不該扶”的疑問。如此種種社會弊端,都說明了社會道德的滑坡、“君子之道”的缺失。長此下去,盡管經(jīng)濟獲得高速發(fā)展,但道德的淪喪將引起整個社會的崩潰,后果不堪設想! 因此,我們有理由呼吁,應大力弘揚中國傳統(tǒng)的文明禮儀之風,推崇“君子之道”,造就社會主義新的道德風尚。 什么是“君子”?一般認為是指有知識、懂禮貌、品德高尚的人??鬃釉凇墩撜Z》中,對“君子之道”有許多精辟的論述,足令今人借鑒。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命也義。”(《公冶長》)——孔子說,子產(chǎn)(孔子的學生)的行為符合“君子之道”的有四點:他待人接物修養(yǎng)莊重謙恭,他侍奉國君認真負責,他養(yǎng)育民眾廣施恩惠,他役使民眾合情合理??鬃訌膶?、對君、對民等方面確認君子合乎禮儀的行為準則。這里的涵蓋面是非常廣泛的,對己、對上、對下,各個方面都要合符禮儀,幾乎是人生活的全部。 一個人要想成為君子,必須要從根本做起。什么是“根本”呢?孔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也。 ”(《學而》)君子總是努力培植自己的根本,根本牢固樹立了,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就會產(chǎn)生出來。孝順父母敬愛兄長,這就是君子的根本。孔子把“孝弟”(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看作“君子務本”的首位。君子要從“孝弟”做起。一個在家庭不懂的尊敬老人、愛護兄長的人,哪能治理好國家,那是不配為君子的。 孔子還說到,“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保ā独锶省罚┮馑际钦f,君子離開仁德,又到哪里成就他的名聲呢?君子不會有哪怕一頓飯的時間離開仁德,即使在倉促匆忙之時也一定同仁德相伴,在遭受挫折的困頓之時也一定和仁德相伴。這里,揭示了“君子務本”,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那就是“仁”,仁德之“仁”、仁愛之“仁”、仁政之“仁”?!熬訜o終食之間違仁”,“仁”,這也是整個孔子思想的核心。孝弟。仁愛,囊括了君子之“本”的核心內容。 君子不僅有崇高的思想,而且要博學多才??鬃釉凇队阂病菲f,“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夫?!保ň右W,同時要用禮約束自己,這樣也就可以不背離正道了。)這揭示了博學才能守道,無知只能盲從的道理。 在《為政》里也說“君子不器”,即君子不是一個簡單的容器,品德高尚的君子不能像器皿那樣,只有一種用途。君子應是國家的治國之才,不僅術業(yè)有專攻,而且博學多能,富有創(chuàng)造力。 孔子還強調,君子要言行一致,行先于言。夸夸其談,不務實事,這不是君子。“先行其言而后從之”(《為政》)、“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里仁》),這些都強調實踐躬行的重要意義。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講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非君子也。 在孔子的《論語》中,常常用“君子”和“小人”作對比說明。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里仁》)——君子關心仁政道德,小人關心物資土地;君子關心刑法(因畏刑而守法),小人關心恩惠(希望在德政下受惠)??鬃佑镁优c小人相比較,突出君子之愛仁德的本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保ā独锶省罚熬又芏槐龋∪吮榷恢??!保ā稙檎罚爸堋?,四周,周圍,要團結周圍的人;比,偏袒、偏護某一部分人。孔子認為,君子應從道義上團結大眾,而不搞小團體主義,朋比為奸;小人剛好相反?!氨榷恢堋保航Y黨營私,危害社會和國家?!熬犹故幨?,小人長戚戚”(《述而》) ,君子胸懷廣闊志氣高遠,所以坦蕩蕩,小人患得患失心胸狹窄,所以常憂心忡忡。 君子要講團結,造就和諧社會,但并不是不講原則的一團和氣。君子之間也會有爭論,但這個爭斗是追求真理和正義,這與小人為一己私利之爭是不同的??鬃釉f““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八佾》)——射禮,是古代一種禮儀,比賽射箭,比賽者先相互作揖然后登場比賽,比賽后不管輸贏,下場后相互作揖飲酒相敬??鬃犹岢木褪沁@種競技精神是“君子之爭”,揖讓而有禮,反對惡言相向、拳腳相加、粗野無禮的“小人之爭”。      有知識未必就是君子。有些人以為知識分子“有知識”、“有文化”、“彬彬有禮”,便認為凡知識分子都是“君子”。其實,這是以偏概全的誤解。有些所謂知識分子,追求的只是一己之私利,處處勾心斗角,不學無術,抄襲造假,滿口仁義道德,實則男盜女娼,這樣的知識分子,錦繡其外,敗絮其中。因此,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醒他的學生子夏說:“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保ā队阂病罚澹ㄖR分子)并不全是君子,有“君子”之儒與“小人”之儒之分。知識分子要做“君子儒”,不做“小人儒”。 不難看出,孔子認為有德有才,多才多藝;與人為善,以禮相待;言行一致,行先于言;能團結大多數(shù),不搞小圈子,以社會國家為重。這就是君子! 要做真正的君子是不容易的,要終生的錘煉修養(yǎng),即使被人稱為“圣人”的孔子,也謙虛地說,“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也?!保ā妒龆罚鬃诱f自己親身實踐做一個君子,還未有多少成就??梢娮鲆粋€君子要經(jīng)歷艱苦長期不懈的努力。有一句老話,就是“活到老,學到老”。今天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外界的利欲引誘實在太多了,一不小心便會掉進陷阱成為“小人”!看看今天不少貪官,過去也曾經(jīng)是一個對社會國家做出貢獻的“君子”,但一旦私欲膨脹,經(jīng)不起權錢美女的引誘,便蛻化為“小人”,甚至階下囚!嚴于律己,時刻把國家人民放在心上,當一輩子的“君子”,這也是政府官員的“為官之道”。 隨著社會的進步,“君子之道”的“道”也賦予鮮明的時代內容。十八大報告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吸取我國歷史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西方文化具有普世價值的進步精神,提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二十四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可以認定為當今“君子之道”的核心內容。我們應大力倡導這個社會主義的“君子之道”,讓我們這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禮儀之邦,綻放出新時代絢爛的文明禮儀之花!                                   2014.3.2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