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熏肉大餅,又叫李連貴大餅、連貴熏肉大餅,是吉林省四平市著名的傳統(tǒng)風味小吃。
熏肉大餅不僅在東北地區(qū)很有名氣,就是關內(nèi)、海外也都有名。許多賣熏肉大餅的店鋪都自稱是李連貴熏肉大餅,現(xiàn)東北三省各地都有經(jīng)營。熏肉與大餅,原是兩樣東西,將二者結(jié)合食用,就能領略到它的特殊風味,這好吃的東西,也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話說公元1842年,李連貴的父親在吉林省梨樹縣城,開張了一個經(jīng)營熟肉下水的店鋪,取名“興盛厚”,做出的熟肉、下水,煮的爛乎又好吃。以后傳到李連貴手里(連貴是小名,大名叫李廣忠),與他很要好的一個老中醫(yī),給他出了個主意說:“要想把生意做活、做強、做大,光用花椒大料煮肉還不行,要加上幾昧中藥,才能增加肉的香味”。接著老中醫(yī)又給他開了一個方子,有砂仁、桂子、肉蔻、丁香、紫蔻、山奈、干姜、白芷、肉桂等中藥,用這些藥配制調(diào)料,把肉和下水煮好,再用蔗糖化煙熏烤。李連貴照方制作,不久,熏肉大餅很快就出了名,人們索性就叫“李連貴熏肉大餅”,“興盛厚”反而不為人所知了。
夾肉的主食大餅,也經(jīng)過了改進,先把做肉撇出的湯油制成油酥,再和以面粉烙成松酥起層的大餅,用大餅卷肉就綠豆米粥,味道誘人。1924年李連貴之子李堯承其父業(yè),遷到四平市開店,店門兩側(cè)掛有“李連貴熏肉”和“大餅稀粥鋪”的牌子,逐漸馳名東北。熏肉大餅的制作工藝,過去一直嚴守秘密,祖孫幾代全都干這一行,從不雇用外人,1957年合營后才把加工技術(shù)公開出來,讓更多的人一飽口福。
1958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四平時,稱贊李連貴熏肉大餅簡單好吃。1959年陳云同志來長春視察,也連連稱贊味美。
現(xiàn)在,隨著社會快節(jié)奏和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熏肉大餅以其快餐、方便、風味佳的優(yōu)點,受到國內(nèi)外美食者的歡迎。
產(chǎn)地:吉林省四平市
烹調(diào)方法:煎烙、煮,熏
味型:咸香味、十香味
(一)湯油大餅
原料:精白面粉1KG,花椒少許,精鹽50g,煮熏肉的湯油適量。
制作工藝:
1.先用面粉250g,加水約250g,和好面團,蓋上濕布餳15分鐘。另用適量面粉加適量煮熏肉的湯油、鹽、花椒粉和成油酥。
2.將餳好的面粉摘成了3個面劑,每個重約150g,一個個用搟面棍搟成長65cm、寬5cm的長方片,抹上油酥10g,包好后要先搟底部,后搟面部,再人爐烙。烙時火要均勻,微火,刷兩次油,烙熟后會起六七層酥即成?,F(xiàn)烙現(xiàn)吃,其味最美。風味特點:餅色金黃,外酥里軟,層次明顯,熱吃為佳。配以甜面醬、蔥絲、夾卷熏肉吃,滿口清香,回味無窮。
(二)熏鹵肉
原料:五花豬肉5KG,砂仁75g,白芷100g,精鹽225g,生姜7.5g,蔥100g,丁香125g,肉桂150g,大茴香1.5g,肉蔻25g,紫蔻55g,花椒粉5g,桂子150g。
制作工藝:
1.選用皮薄白凈的五花豬肉切成塊,豬身小肉嫩的,可切成重約500g的大塊,豬老肉粗的,要切小一些,每塊重約250g,然后將肉放人缸內(nèi)浸泡,春秋天用溫水泡七八小時,夏天用冷水泡6小時,冬天用溫水泡10小時,使血水泡出來。
2.用適量老鹵倒在鍋內(nèi),加鹽燒開,再加入適量的泡血水,撇凈浮沫,將蔥、姜、花椒、丁香、桂子、肉蔻、砂仁、紫蔻、白芷等藥材(藥材要先用布袋包扎好)投入,同時將豬肉也放人,用大火煮半小時,冉用小火燜約1小時,將肉翻個身繼續(xù)煮一會。將湯倒出保存好作老鹵湯使用。
3.另用干鍋,鍋底放蔗糖,糖上放竹架,取生肉放在竹架上燃起煙熏五六分鐘,熏時要把鍋蓋蓋嚴,防止糖煙散失,并掌握時間,時間過短熏不上色,時間過長呈土褐色,不美觀。熏好的成肉要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以免污染。夏季可保存六七天,春秋冬季可保存兩三個月不變質(zhì)。
風味特點:色澤黃亮,肉質(zhì)軟爛,香味撲鼻,酒飯皆宜。用以夾卷大餅食用,酥香味美,誘人食欲。
操作關鍵:
1.將肉切成0.5—1KG重的塊狀,用清水長時間把肉內(nèi)存留的血液浸泡出來。2.煮肉時,根據(jù)肉的老嫩程度,在鹵鍋內(nèi)用小火約煮2—5個小時,軟爛即可。3.用煙熏肉3—5分鐘,肉面發(fā)黃即可。
4.大餅和面,每1KG面粉用水500g,和勻揉光,餳面15分鐘,揪面劑子大小一致,搟成長條狀面片,抹上酥油包好,卷包、疊包均可。
5.人爐烙的溫度約為150C,餅面呈金黃色即可出爐,趁熱食用。
繼承創(chuàng)新:用此法還可制成鮮肉大餅、孜然牛肉大餅、豆制花干大餅、麻醬青筍大餅、芥末三絲大餅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