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徽州祁門魯溪灣,好就好在它至今保留著數(shù)百年前的徽州古村水口園林。       發(fā)源于安徽牯牛降山脈的大北水在流經(jīng)祁門渚口鄉(xiāng)時,劃了一個美麗的大“S”,形成了大北溪河魯溪灣。魯溪灣的灘下村,背靠青山三面環(huán)水,苦楮樹灘、高洪灘、龍船灘沿大北河依次排序,古村世代村民就這樣營造著渚口古村的灘下水口和水口園林。       灘下水口林,沿魯溪灣百余米,足有數(shù)十畝,百棵古樟樹、古楓樹、古櫧樹,樹繁葉茂,蒼老遒勁,蔥籠疊翠,濃蔭蔽日。古樹發(fā)達(dá),根系交錯,交織纏綿,蜿蜒情趣。河水盈盈,碧清見底,古村老樹,相輝相映,蔚然壯觀。       好個徽州祁門魯溪灣,好個魯溪灣的灘下水口園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好個灘下水口林
  擁抱徽州(77):塔川秋紅正當(dāng)時  擁抱徽州(76):克己故里滄溪村  擁抱徽州(75):去到江西看嚴(yán)臺   擁抱徽州(74):文閃河畔小磻村  擁抱徽州(63):潁川世族坑口村   擁抱徽州(66):秋月徽州稻谷香  擁抱徽州(67):走在徽饒古道上  擁抱徽州(68):靈動的瑤里汪湖  擁抱徽州(69):瑤里的前世今生    擁抱徽州(70):浮梁古韻今猶在           附:邵寶振的《美哉!徽州水口》
 美哉!徽州水口作者 邵寶振
 徽州,以其獨具魅力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吸引著八方來客?;罩莨糯迓湔菍艋罩莸暮萌ヌ?。而水口乃是村落建筑中的點睛之筆,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價值和美學(xué)價值,體現(xiàn)了古徽州人民的審美理想,是徽派園林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
 徽州,地處江南丘陵地帶,周圍群山環(huán)抱,境內(nèi)丘陵起伏,山谷連綿,溪水縱橫,山環(huán)霧繞,云蒸霞蔚。在那山嶺環(huán)峙,水流縈迴之處,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谷地,徽州的許多村落就依此谷地而建。水口,即一村流水之出口,兩山夾峙,眾水匯集,為村之門戶。如歙縣桂溪(小溪村)的水口“群峰環(huán)翠,水流瀠回,林木茂盛,土地肥美。中夷廣而外扼”(嘉慶《桂溪項氏族譜》)。徽州水口,巧借自然山水,廣植佳木、翠竹,筑建橋梁、亭塔、樓閣,以利鎮(zhèn)鎖,聚集財氣,從而豐富了村落景觀,改善了人居環(huán)境,形成了“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如詩如畫的鄉(xiāng)村田園風(fēng)光,成為徽商榮歸故里,清逸閑適,陶冶性情,頤養(yǎng)天年的理想家園。
 徽州水口,具有自然的和諧美?;丈淌堑湫偷娜迳蹋苋寮宜枷氲挠绊?,崇尚自然,以“和”為上,強調(diào)人與自然、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相生,追求天人合一,返璞歸真的生活理想。表現(xiàn)在園林上就是充分利用自然山水,因勢利導(dǎo),順勢而生,障空補缺,風(fēng)卷云舒,行云流水,和諧恬美的山水園林,給人一種恬淡平和,心清氣靜,澄懷致遠(yuǎn)的意境美。如黟縣宏村水口,巧用真山真水,順勢而發(fā),妙然天成。村口是一片古樹林,現(xiàn)尚存古楓楊和古銀杏樹各一株,濃蔭遮蔽,郁郁蒼蒼;一條二三尺寬的水渠,曲曲折折,流經(jīng)月沼,匯入南湖。湖面如鏡,波光粼粼;湖中廣植清荷,亭亭凈直;岸邊楊柳依依,和風(fēng)拂面;如月的拱橋穿湖而過,山光水色,相映成趣;橋盡處,便是一座書院,子曰詩云,書聲瑯瑯。四周群山逶迤,牛臥馬馳,鶯舞鳳止,移步異景,皆成畫圖。遠(yuǎn)山、近水、人家,有機構(gòu)成了宏村水口的美景。
 徽州水口,具有含蓄的婉約美。一畝乃至數(shù)畝之地,通過營林造橋,蓄水置亭,形成花樹掩映,林木幽深,池水蕩漾的景致,迂迴曲折的道路或隱或現(xiàn),營造出一個“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邃意境。給人以一波三折,一唱三嘆的婉約美。豐富了村落景觀層次,起到了很好的鋪墊與渲染的效果,更激起人們探古訪幽的興趣。如黟縣的西遞水口,水口處于兩山夾峙處,山勢蜿蜒,水流潺潺,古木參天,石徑穿云,小橋彎彎,鳥翔猿鳴,山重水復(fù),行數(shù)里,豁然開朗,乃是桃花源里人家。清代曹文埴這樣描繪西遞:“青山云外深,白屋煙中出。雙溪左右環(huán),群木高下密。曲徑如彎弓,連墻若比櫛。自入桃源來,墟落此第一?!闭沁@樣曲折、婉約的水口,外人不易覺察此處尚有良田美景,使得西遞人得以怡然耕讀,繁衍生息。
 徽州水口,具有典雅的秀美?;罩萏幪幗允乔嗌骄G水,風(fēng)景宜人,而水口的營造,孕含著豐富的人文色彩。雄村水口“緣溪之曲,筑平堤,藝佳樹,蒼翠無際,隱隱如畫圖”(清·沈德潛《竹山書院記》),并“于溪干建文閣,創(chuàng)書院,修社祠,筑園亭,植花木。每一登眺,則云山蒼翠,儼然畫屏,暮靄朝嵐,俯仰萬態(tài)……”(清·曹學(xué)詩《所得乃清曠賦》)。唐模水口,依山傍水,景秀林深,清溪十里,鳥語花香,踏澗穿林,有一座高大的八角古亭兀立,八角上各懸一只鐵馬,清風(fēng)徐來,叮當(dāng)悅耳,催人奮進(jìn)。一條青石板古道,蜿蜒前伸,緣溪而進(jìn),便是檀干園,素有“小西湖”之美稱。園內(nèi)有桃花林、白堤、蜈蚣橋、玉帶橋、三潭印月、響松亭、湖心亭、鏡亭等景點。鏡亭內(nèi)壁嵌有蘇軾、黃庭堅、米芾、董其昌、文徵明等宋元明清的書法名家石刻。清末翰林許承堯曾為檀干園寫下一幅著名的長聯(lián):“喜桃露春濃,荷云夏凈,桂風(fēng)秋馥,梅雪冬妍,地僻歷俱忘,四序且憑花事告;看紫霞西聳,飛布東橫,天馬南馳,靈金北綺,山深人不覺,全村同在畫中居?!必S富燦爛的徽州文化為水口園林注入了意境深遠(yuǎn),秀麗典雅的意境美。
  徽州水口,具有古風(fēng)悠悠的古樸美。古木參天,綠影婆娑;古橋遺韻,似水流年;古亭翼然,猶聞吟詠。許村水口的高陽橋訴說著徽商離別親人,云走四方,關(guān)山萬里,生死浮沉的故事;八角亭述說著當(dāng)年文人雅士吟詩作賦、把玩奇珍、品評書畫的盛況;雙壽承恩坊述說著百歲老人恩愛有加、福澤恩榮的典故。漫步徽州水口,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徽州水口,具有豐富的美學(xué)價值,它是徽派園林建筑與徽州山水的有機結(jié)合,是村落的命脈與活力的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