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要打蒼蠅,又要打老虎”。成為反腐敗的響亮的口號。也彰顯中央反腐敗的決心或勇氣。這個口號才會在很短時間里被國人接受,并迅速傳播開來。成為使用頻率較高的“熟語”或熱詞。 本文研究的是,“老虎”與“蒼蠅”的關(guān)系。作為社會的天敵,它們有著共同的屬性。而作為“危害大小”,或矛盾的“主次”,它們又有著明顯的較大的區(qū)別。老虎與蒼蠅,當(dāng)然老虎的危害較大,因?yàn)樗前佾F之王,是獨(dú)霸一個山頭的兇猛野獸。從犯罪的屬性來說,老虎也無疑是“主犯”,而嗡嗡亂飛的蒼蠅,純屬無名鼠輩,不值一提。老虎不論是什么季節(jié),都會為害一方,都會為非作歹。作為個體的百姓對其毫無辦法。面對它的兇猛或殘暴,只能退避三舍,甘愿報(bào)慫。而蒼蠅就不一樣了,它只是給人們添堵,引起大家的厭煩。惹怒了有不堪一擊。只要一揮手,一拍子就可以將它打個粉身碎骨。到了寒冬臘月,還會不打自滅??v然會“春風(fēng)吹又生”,也不會對人民的利益造成太大的危害。 為何要首先要打“老虎”?從哲學(xué)的角度講,就是要抓主要矛盾。主要的矛盾抓住了,解決了,其它次要的矛盾就會迎刃而解。小股的零散“敵人”會不攻自滅。這道理非常的淺顯,盡人皆知。然而,要解決主要矛盾并非易事。需要具備方方面面的主客觀條件。就其主觀條件來說,起碼要有充足的勇氣或克敵制勝的信心。客觀上還要有精良的“武器”,或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力量。 對貪污腐敗而言,誰是老虎?誰是蒼蠅?相信只要不是智障,人人都會心知肚明。為什么反腐的力度不斷加大,腐敗現(xiàn)象卻有增無減?為什么進(jìn)行了多次全國性的“正面教育”,而收效卻甚微?即便有了改觀,也是表面上的?主要原因,就是根本的病沒有治療,重大的“老虎”還在逍遙法外。腐敗在下邊,“根子在上邊”。這樣的結(jié)論相信沒有人會質(zhì)疑,更沒有人會否定。只有把中央部委的高官抓好了,把其中的腐敗“老虎”制服了,違法亂紀(jì)的行為制止了,害怕下邊的蒼蠅“嗡嗡叫”嗎?還怕基層的魚鱉蝦蟹攪混水嗎?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的黨紀(jì)國法變得溫柔了。在“人性化”的招牌下,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對一般的犯罪分子是這樣,對貪官污吏更是這樣。而法律變成“吃柿子”的老太太現(xiàn)象,專揀軟的“捏”,更是屢見不鮮。因此發(fā)現(xiàn)了打老虎也會故意閉起眼睛,專揀橫飛的“蒼蠅”下拍子。打死了幾個也要大呼小叫,也是反腐敗的決定性的勝利!如此反腐敗,不但蒼蠅不服氣,就是“老虎”也在那里竊竊私語,偷著樂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