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地址:談文化管理的部分講稿作者:中年教師
什么是文化管理。 1、文化:文化就是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我的理解是,文化就是人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總和,主要指人在處理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的關系時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再具體一點說,就是一個群體里的人經常所說的和經常愿意做的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些東西。文化具有“勾魂”的作用,使身在其中的人,有一種行為的自覺,所以,建設先進的學校文化是很重要的。 2、管理:管理就是約束。我們都知道,管理理論的發(fā)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是經驗管理。是指沒有成型的管理規(guī)律、成文的管理制度可以遵循,單位完全按照管理者自己的設想,跟著感覺,憑著經驗和直覺去管理。這種管理是一種人治。 二是制度管理。這種管理把制度看得至高無尚,重物輕人,管理者僅僅把員工當作工具,對員工采取胡蘿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是一種法治。 三是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其本質是以人為本。它是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通過共同價值觀的培育,在系統(tǒng)內部營造一種健康和諧的文化氛圍,使全體成員的身心能夠融入到系統(tǒng)中來,變被動管理為自我約束,在實現(xiàn)社會價值最大化的同時,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最大化。其中,人的角色塑造成為文化管理最核心的價值追求。也就是說,人在一種文化氛圍中,主動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不斷地糾正自己不適應這個角色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比如傳銷)這種管理是一種文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3、文化管理的心理學依據(jù)——霍桑實驗。 霍桑實驗是心理學史上最出名的心理學研究之一,本實驗是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梅奧主持的,實驗在美國芝加哥西部電器公司所屬的霍桑工廠進行了八年. 霍桑實驗說明了什么 1)、以前的管理把人假設為“經濟人”,認為金錢是刺激積極性的唯一動力;“經濟人”的假設,抹殺了人的社會性的實質。那種認為工作只是為了金錢的“經濟人”假設,在理論上是錯誤的。與此相適應的管理方法,是用金錢收買工人的勞動,用權力和制度去控制職工。這樣不能激發(fā)職工的獻身精神和主人翁的責任感,而只能產生“給多少錢干多少活”的雇傭觀點。我們一些企業(yè)領導者單純用金錢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把扣發(fā)獎金作為管理職工的主要手段,實際上是把職工當做“經濟人”看待?;羯嶒炞C明,人是“社會人”,是復雜的社會關系的成員,因此,要調動工人的生產積極性,還必須從社會、心理方面去努力。 2)、以前的管理認為生產效率主要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條件的制約,霍桑實驗證實了工作效率主要取決于職工的積極性,取決于職工的家庭和社會生活及組織中人與人的關系。 3)、以前的管理只注意組織機構、職權劃分、規(guī)章制度等,霍桑實驗發(fā)現(xiàn)除了正式組織外還存在著非正式團體,這種無形組織有它的特殊情感和傾向,左右著成員的行為,對生產效率的提高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4)、以前的管理把物質刺激作為唯一的激勵手段,而霍桑實驗發(fā)現(xiàn)工人所要滿足的需要中,金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需要是感情上的慰藉、安全感、和諧、歸屬感。因此,新型的領導者應能提高職工的滿足感,善于傾聽職工的意見,使正式團體的經濟需要與非正式團體的社會需要取得平衡。 5)、以前的管理對工人的思想感情漠不關心,管理人員單憑自己個人的復雜性和嗜好進行工作,而霍桑實驗證明,管理人員,尤其是基層管理人員應像霍桑實驗人員那樣重視人際關系,設身處地地關心下屬,通過積極的意見交流,達到感情的上下溝通。 霍桑實驗的意義在于它是管理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推翻了從泰勒以來人們把人看成“經濟人”的假設,為管理學開辟了一個新領域,即開始重視人、研究人的行為?;羯嶒炇谷穗H關系的研究逐步聞名于世,使其成為行為科學的先驅,管理學從此進入了行為科學的新時代。 其實,在兩千多年前,《老子》就講了“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了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意思是說我無為而治,百姓自然化育歸順;我喜歡好靜,百姓就自然純正;我不興事,百姓就自然富足;我沒有私欲,百姓就自然淳樸。所以“無為”,并非無所作為,而是不造作,不妄為,而是以無為的手段,達到自化的目的。老子的無為,實際上是一種最高境界的處事藝術?!独献印愤€把統(tǒng)治者分為了四等:“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弊詈玫慕y(tǒng)治者,用無為的方式處事,推行不言的教化,人們僅僅知道有它的存在。次一等的統(tǒng)治者,用德教感化百姓,以仁義治理國家,人們都親近它、稱贊它。更次一等的統(tǒng)治者,用嚴酷的刑法管理百姓,人們都畏懼他。最次一等的統(tǒng)治者,它對百姓不講信用,愚弄壓榨百姓,人們蔑視它。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肖川引用了《老子》的這一哲學觀點,在《人民教育》上發(fā)表了題為“教育需要無為而治”的文章,強調了“以人為本”的教育和管理思想,講了文化在學校教育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倡導學校管理要走文化管理之路。 4、文化管理與制度管理的關系。 為了進一步把文化管理搞清楚,我們還應該明確文化管理與制度管理之間的關系,不然,我們就容易產生一些歧意和爭論。 管理的本意是約束,而約束的目的就是要保證一個良好的秩序,正如人們常說的“沒有規(guī)矩就不成方圓”,就一所學校來講,這個規(guī)矩就是制度。所以,實施管理工作都還是從制度入手。但是,真正有效的學校管理,不是通過制度實現(xiàn)的,而是通過激發(fā)人的主動性,讓人的潛能得到開發(fā),讓教師在學校里感覺到精神愉悅、心情舒暢、關系和諧,讓教師在工作中信心十足、斗志昂揚、不甘落后。而這些精神、心理層面的問題,制度是無能為力的。所以,我認為處理好制度管理與文化管理的關系問題是十分重要的。 學校制度是教師需要共同遵守的辦事規(guī)程或行動準則,它是有形的。制度管理是務實的,以管人的具體行為為底線,它是剛性的、機械的、甚至是無情的,它容易讓人心背向和思想極端。學校文化是教師感受到的一種精神、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它是無形的。文化管理是務虛的,它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淵博的知識培養(yǎng)人,以高雅的氣質影響人。它通過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鼓舞人、激勵人、教育人的潛移默化的效應,使自覺遵守各種規(guī)章制度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和理念,它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比較好的做法應該是:在有形的制度中滲透著先進的文化,無形的文化通過制度體現(xiàn)出來,使人們最終關注的不是制度,而是制度背后的人文精神,進而讓制度成為一個紙老虎。 5、學校必須推行文化管理 在學校管理的諸要素中,位于第一位的要素是人,同時,學校的主要工作是育人,育人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其中的彈性是很大的,很多東西是無形的,其中處于主導地位的是人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如果人的價值觀扭曲、思維方式不科學,如果沒有人的主動精神,沒有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那么我們的工作只能表面化,必然導致低效或無效。而在培養(yǎng)人的主動精神方面,我們的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有太大的作為,所以,我認為,教師的很多工作是制度管不了的。 比如教師的備課。學校可以制定備課制度來規(guī)范,但真正有意義的備課,我們就無法用制度來約束了。有的教師可能按照學校的要求把教案寫得非常漂亮,但他有可能的抄的,只是為了應付檢查,而有的教師他可能為了備一節(jié)課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可從表面上我們又無法判斷他到底下了多大功夫,這其中的責任心、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只有用文化來感染。在《人民教育》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是一位校長寫的關于學校買教案的事,就是因為在一次學校進行的教學常規(guī)檢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教師,他的教案不合格,在這位教師追問下,讓校長下不來臺,引起了這位校長的思考,做出了學校向教師買教案的決定。這件事,應該引起思考的是,學校管理中的標準式的量化到底有多大價值? 再如教師的教學研究。我向來的觀點,有效的教學研究絕不是靠制度來達到的,學??梢越M織教學研究活動,可以對教師們提出一些具體的教學研究要求,制定一些獎懲措施,這里所起的作用只是引導,如果沒有教師主動的研究意識和自覺的研究行動,所有這些都不可能有任何實際意義,教師都可以應付了事。你要教師寫教學反思,你要多少,他可以交多少;你要教師出成果,他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拿成果,讓你管理者難以為計。 還有像教師的工作方法,教育思想,教學藝術等等,這些非常有價值的東西,我們不可能用制度來管理。相反,如果在管理過程中,我們過于理性化,機械地按制度辦事,不但不利于問題的解決,還有可能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比如工作實績考核,這是所有學校每年都要做的一件大事。首先肯定做這件事是必須的,不可能回避,但是我們絕不能死板和固執(zhí),應該講究一定的策略。這個策略主要是文化層面的東西(后面我再講)??赡苡行┬iL在這方面就有深切的體會,每到考核時,都會遇到很多矛盾和問題,出現(xiàn)很多不愉快的事情。 由于長期的過于理性的管理思想的指導,使我們的工作的諸多環(huán)節(jié)過于“一致化”“公式化”“數(shù)字化”“機械化”,忽視了教師的個性與創(chuàng)造性,甚至某些地方挫傷了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漠視了溫情的人性,忽略了教師潛力的發(fā)揮,有時會使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關系僵化,削弱了教育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由此我們意識到:一味強調共同遵守鐵的紀律、一味強調將業(yè)績與工資掛鉤、過分用罰款、末位淘汰等帶有威脅性質的手段來管理教師,無疑把從事高尚職業(yè)的腦力勞動者等同于機器。因此,我們提出了尊重教師的自由、情感、需求、信仰和個性的設想。我們認識到教師首先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管理者必須相信他們的自覺性、自尊心、責任感、業(yè)務能力和道德良知。我們要求管理者必須時刻關注教師的心理特點,更新管理者自身素質,擺正自己的位置,理解教師的疾苦、憂樂,為教師愉快地工作創(chuàng)造條件,做到“既嚴格要求教師,又尊重、信任教師;既有管理者的統(tǒng)一意志,又要使教師個個心情舒暢;既要求規(guī)范,又鼓勵創(chuàng)新和形成教師的個人風格”。 因此,我在我的管理實踐過程中,我不太喜歡用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說事,有些同志把教師工作中的一些過錯或失誤都上升到職業(yè)道德問題,讓很多教師比較反感。特別是在現(xiàn)實社會背景下,人們普遍感覺到教師的很多權利得不到保護,教師的地位得不到提升,教師背負著沉重的社會壓力的情況下,教師們還在兩頭不見天的工作著,大多數(shù)教師深感身心疲憊,產生了十分嚴重的職業(yè)倦怠情緒。所以,在工作中,我們應該給教師們更多的溫暖和陽光,給教師們更多的信心和力量,讓教師們得到身心的舒展和愉悅。我在做校長期間,我就特別注重學?!叭藲狻钡呐嘤?002年全縣初中教學工作會上,我就以“運用非理性思想,改進教師隊伍管理”為題,交流了我們的經驗和做法,2008年我又以“培育主動精神,追求有效管理”為題在大會上發(fā)言,得到了與會校長們的廣泛認同。如果說我們這些年來有什么經驗的話,那么在學校管理中始終貫徹文化管理的思想,沿著文化管理之路不斷前行,就是我們認為比較好的地方。 目前,杜郎口中學就是全國農村學校文化管理的成功典范。崔其升校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記者問他:“聽說你們學校沒有制度,學校是如何管理的?”崔校長說:“只有在沒有秩序、沒有標準,教師的思想混亂的情況下,學校才需要制度。秩序建立起來了,就重在自律了。什么問題上了墻,其實就是說明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而在我們學校,不是說學校沒有問題,而是問題能夠馬上被發(fā)現(xiàn),并且馬上能得到解決,所以,學校就不需要成文的制度了?!彪m然崔校長沒有說是用文化在管理學校,其實他告訴我們的就是文化管理的通俗解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