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部穴位反射區(qū)療法
糖尿病是一組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因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以及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物質代謝紊亂。
糖尿病最典型的癥狀是“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體重下降。不典型和輕癥或隱性患者,常無明顯癥狀,應提高警惕,以免貽誤診斷。
糖尿病大致上分為Ⅰ型和Ⅱ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是胰島素依賴型,可發(fā)生在任何年齡,臨床特點為起病急,多食、多尿、
多飲、體重減輕等癥狀較明顯,有發(fā)生酮癥酸中毒的傾向,必須
依賴胰島素治療維持生命。
Ⅱ型糖尿病是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也可發(fā)生在任何年齡,但多見于40歲以后中老年人。大多數病人起病緩慢,很少有酮癥
酸中毒傾向,但有時亦需要胰島素控制病情。
糖尿病的病因與遺傳、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因素有關,加上肥胖、飲食油膩以及精神上的壓力,遂致發(fā)病。糖尿病并發(fā)癥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如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疾患、糖尿病性腎病變,以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
糖尿病患者若出現肢端感覺異常,分布如襪子或手套狀,伴麻木、針刺、灼熱、痛覺過敏或腳有踏棉墊感,多并發(fā)有周圍神經病變,常為對稱性出現,下肢較上肢嚴重。
目前對糖尿病無完全根治的療法,所以,一旦患了此病,為防止病情惡化,必須多了解這方面的醫(yī)療常識,并耐心地接受必要、有效的治療,當然也包括足部按摩療法。
治療:
1.足部穴位療法。
涌泉穴對解除糖尿病口渴癥狀有特效,以濕布冷敷“涌泉”及腳弓部位最具效果。或將搗爛的新鮮蘆葦,于睡前貼于涌泉穴周邊效果也較為明顯。若想增加降低血糖的療效,位于小腿內側“陰陵泉”也很重要。治療時,陰陵泉應給予較強的刺激,用香煙或艾柱灸也可。
2.足部反射區(qū)療法。
重點揉壓腎臟、膀胱、輸尿管、胰腺、脾、胃;十二指腸、大腦、上下身淋巴腺反射區(qū)。許多糖尿病患者,足拇趾內側從趾根到趾尖處有硬塊,故需按揉,將硬塊散開,使之柔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