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而枯燥的治療精神病用藥的藥理作用
精神病的治療主要是依靠藥物治療,能夠更好的治療精神病就是需要掌握精神病的用藥情況,在精神病的藥物治療的時候,藥物的藥理作用是需要我們掌握的重要方面,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藥理反應,在運用治療的時候,需要掌握好用量和禁忌,下面就介紹一下治療精神病用藥的藥理作用。 抗精神病藥又稱強安定藥或神經阻滯劑。是一組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礙的藥物。在治療劑量并不影響患者的智力和意識,卻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運動興奮、幻覺、妄想、敵對情緒、思維障礙和異常行為等精神癥狀。 重要而枯燥的治療精神病用藥的藥理作用 抗精神病藥的藥理作用相當廣泛,對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部位從大腦皮層直至神經肌肉接頭,主要作用于腦干網(wǎng)狀激活系統(tǒng),邊緣系統(tǒng)及下視丘。此外對循環(huán)、消化內分泌和皮膚等系統(tǒng)也有影響。在神經遞質方面有抗多巴胺、抗去甲腎上腺素、抗血清素、抗膽堿及抗組織胺等作用。 抗精神病藥的主要治療作用與其抗多巴胺作用有關,臨床實踐表明抗精神病藥治療劑量的大小與其對多巴胺受體阻斷作用呈線性相關。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內有多種多巴胺受體存在,抗精神病藥的治療作用主要是阻斷了D2受體,影響了多巴胺的中腦—大腦皮質通路和中腦—邊緣系統(tǒng)通路的結果。而對結節(jié)—漏斗系統(tǒng)通路的影響可導致內分泌和代謝的改變;對黑質紋狀體通路的影響導致錐體外系的副反應。盡管阻滯多巴胺受體假說似被公認,但缺乏充分直接證據(jù)。 藥物的鎮(zhèn)靜作用和控制精神運動性興奮的作用與去甲腎上腺素的阻斷有關。此外,其治療作用還可能與藥物對N—甲基轉移酶的抑制,對需要K+、Na+離子激活的ATP酶的抑制及其對生物膜或膜泵的作用等有關。 臨床上已使用的抗精神病藥有9大類、40余種(見表1),其中常用的有吩噻嗪類、硫雜蒽類、丁酰苯類、苯甲酰胺類和二苯氧氮平類。雙盲對照研究證明:只要劑量合適、療程足,各種抗精神病藥的治療效果大致相仿。在同一類別中的藥物特點,如吩噻嗪類作用和副作用也基本相仿,臨床醫(yī)師在每一類中應熟練掌握1~2種藥物的特點,如吩噻嗪類的氯丙嗪具有較強鎮(zhèn)靜作用、中等錐體外系副作用;三氟拉嗪的鎮(zhèn)靜作用較弱、對淡漠退縮的作用較強,但較易發(fā)生錐體外系副作用;硫雜蒽類的泰爾登有較強鎮(zhèn)靜作用和較弱的錐體外系副作用;丁酰苯類的氟哌啶醇的鎮(zhèn)靜作用極弱,卻易致錐體外系反應,治療劑量低;二苯氧氮平類的氯氮平和苯甲酰胺類的舒必利均少有錐體外系副反應,前者的鎮(zhèn)靜作用強,后者則弱,已成為僅次于氯丙嗪的常用藥物。 有人根據(jù)常用治療劑量又將抗精神病藥分為兩類:治療劑量一般在100mg/d以上的藥物、如氯丙嗪、泰爾登等列為高劑量(低效價)類;治療劑量一般在幾十毫克以內的,如氟哌醇、氟奮乃靜等列為低劑量(高效價)類。 經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對于精神病治療精神病用藥的藥理作用有了了解,一些常用的精神病藥物就是那么幾種,需要很好的進行把握,才能夠保證精神病患者早日康復,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咨詢精神病專家推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