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SS BB-37 Oklahoma “俄克拉荷馬”號
1917年涂有海軍試驗型迷彩的 BB-37“俄克拉荷馬”號戰(zhàn)列艦 “俄克拉荷馬”號是“內華達”級的第二艘戰(zhàn)列艦。1912年10月開工,1914年3月下水,1916年5月服役。一戰(zhàn)中,與其姊妹艦“內華達”號參與護送盟國軍隊去歐洲,而后參與護送總統(tǒng)去巴黎和會。<>
1918年航行中的 BB-37“俄克拉荷馬”號戰(zhàn)列艦 戰(zhàn)后,“俄克拉荷馬”號交替在大西洋和太平洋艦隊服役,完成了各種訓練、護送和顯示武力的使命。1927年至1929年,“俄克拉荷馬”號進行了現(xiàn)代化改裝。改裝后,“俄克拉荷馬”號繼續(xù)帶著海軍學院的學員和預備役人員在各大洋訓練。在1936年,西班牙內戰(zhàn)期間,完成了人員的撤離任務。而后一直在太平洋服役。<>
1918年在法國布雷斯特的 BB-37“俄克拉荷馬”號戰(zhàn)列艦 1941年12月7日 珍珠港,“俄克拉荷馬”號由于停泊在“馬里蘭”號的外側,而至少承受了5條魚雷。由于“俄克拉荷馬”號的氣密性問題,致使該艦在進攻開始20分鐘后向左傾覆。當時艦長和許多高級軍官均在岸上,但仍有410多人隨艦體沉入了大海,其中只有30幾人獲救。<>
早期剛服役不久的 BB-37“俄克拉荷馬”號戰(zhàn)列艦 1943年,“俄克拉荷馬”號被打撈上來,但已無維修價值,該艦即從太平洋艦隊注銷。1944年,在拖曳回美國西海岸解體途中沉沒。為表彰其珍珠港的戰(zhàn)斗,“俄克拉荷馬”號得到一枚戰(zhàn)斗之星勛章。<>
1922年,航行中的 BB-37“俄克拉荷馬”號戰(zhàn)列艦 <>
1925年的 BB-37“俄克拉荷馬”號戰(zhàn)列艦 <>
正在進行炮擊訓練的 BB-37“俄克拉荷馬”號和 BB-36“內華達”號戰(zhàn)列艦 <>
1927年6月13日,航行在巴拿馬運河上的 BB-37“俄克拉荷馬”號戰(zhàn)列艦 <>
1929年8月29日,在賓夕法尼亞費城海軍 港進行現(xiàn)代化改造的 BB-37“俄克拉荷馬”號戰(zhàn)列艦 <>
1928年在賓夕法尼亞費城海軍港中正在進行現(xiàn)代化改造的 BB-37“俄克拉荷馬”號
30年代在加利福尼亞長灘的 BB-37“俄克拉荷馬”號戰(zhàn)列艦,可以對比下改裝前的艦塔 <>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內遭受日軍重創(chuàng)傾覆的 BB-37“俄克拉荷馬”號和一旁的 BB-46“馬里蘭”號,由于“俄克拉荷馬”號停泊在“馬里蘭”號的外側,所以遭到所有攻擊的魚雷,而“馬里蘭”號則幸免受到攻擊。 <>
1941年12月7日,傾覆的 BB-37“俄克拉荷馬”號和一旁的 BB-46“馬里蘭”號 <>
1943年3月29日,開始打撈傾覆的 BB-37“俄克拉荷馬”號戰(zhàn)列艦 <>
1943年3月29日,傾覆的 BB-37“俄克拉荷馬”號戰(zhàn)列艦被翻正出水 <> “賓夕法尼亞”級戰(zhàn)列艦(BB-38 BB-39)
1916年12月10日,在弗吉尼亞漢普頓錨地的 BB-38“賓夕法尼亞”號戰(zhàn)列艦 美國海軍1913年開工建造“內華達”級戰(zhàn)列艦的改進型——“賓夕法尼亞”級戰(zhàn)列艦?!百e夕法尼亞”級增加了主炮數(shù)量,采用兩座三聯(lián)裝14英寸主炮的炮塔替換了“內華達”級的雙聯(lián)裝主炮塔,使用12門14英寸口徑火炮,相對同期日本的戰(zhàn)列艦主炮布局,節(jié)約了重裝甲防護面積。全新的動力系統(tǒng),全面采用蒸汽輪機,是美國海軍首批全部使用燃油鍋爐的戰(zhàn)列艦,但是航速提高有限。同型艦:“賓夕法尼亞”號(BB38)、“亞利桑納”號(BB39)<>
1920年6月22日,離開弗吉尼亞漢普頓錨地的 BB-38“賓夕法尼亞”號戰(zhàn)列艦 1930年代“賓夕法尼亞”級進行中期改裝,前后主桅改為三腳桅并增設桅樓,改良防護性能,撤去部分副炮改裝高射炮。<>
1925年美軍訪問澳大利亞期間的 BB-38“賓夕法尼亞”號戰(zhàn)列艦 “賓夕法尼亞”號于1913年10月開工,1915年3月下水,1916年6月開始服役。作為首批以燃油為動力的戰(zhàn)列艦,“賓夕法尼亞”號并沒有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收尾海戰(zhàn),原因是她太先進了,不適合與當時的其它戰(zhàn)艦編隊同行。隨后“賓夕法尼亞”號一直作為所在艦隊的旗艦參與訓練和演習,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時,“賓夕法尼亞”號是太平洋艦隊的旗艦。<>
20年代后期30年代早期作為太平洋艦隊旗艦的 BB-38“賓夕法尼亞”號戰(zhàn)列艦 1941年12月7日晨,“賓夕法尼亞”號正船塢中修理,所以沒有受到日軍魚雷的攻擊,但并沒有逃脫俯沖轟炸機的襲擊。幾顆炸彈落在賓夕法尼亞號附近,并且在船塢中的驅逐艦“卡森”號受到的嚴重損傷,彈藥艙和燃油爆炸,其引起的大火蔓延到了“賓夕法尼亞”號。日本飛機還試圖用魚雷炸開船塢的大門,但沒有成功。<>
從飛機上航拍的 BB-38“賓夕法尼亞”號戰(zhàn)列艦 兩周之后,“賓夕法尼亞”號駛出珍珠港,返回西海岸進行大修和改裝。改裝的內容包括安裝新式雷達和加裝高射炮等。1942年的大部分時間內,“賓夕法尼亞”號作為由7艘老戰(zhàn)列艦組成的后備1隊的旗艦往返于西海岸和珍珠港之間。但由于速度和戰(zhàn)略都已趕不上航空母艦,所以在太平洋的相持階段沒有參加實際的戰(zhàn)斗。
1934年5月31號,航行中的 BB-38“賓夕法尼亞”號戰(zhàn)列艦 美國選擇了北太平洋作為戰(zhàn)略反擊的起點。1943年5月,“賓夕法尼亞”號、“愛達荷”號和“內華達”號作為火力支援部隊駛向了阿拉斯加海域,參加收復阿留申群島的兩棲任務。在風雪和大霧之中,“賓夕法尼亞”號雷達指揮著其主炮向岸上傾瀉炮彈。但這有些大才小用了,因為阿留申群島氣候惡劣,日軍大部分部隊已撤離這些島嶼,登陸沒有受到太多的抵抗。<>
1935年8月23號,航行中的 BB-38“賓夕法尼亞”號戰(zhàn)列艦 美國選擇了北太平洋作為戰(zhàn)略反擊的起點。1943年5月,“賓夕法尼亞”號、“愛達荷”號和“內華達”號作為火力支援部隊駛向了阿拉斯加海域,參加收復阿留申群島的兩棲任務。在風雪和大霧之中,“賓夕法尼亞”號雷達指揮著其主炮向岸上傾瀉炮彈。但這有些大才小用了,因為阿留申群島氣候惡劣,日軍大部分部隊已撤離這些島嶼,登陸沒有受到太多的抵抗。<>
1935年8月23號,航行中的 BB-38“賓夕法尼亞”號戰(zhàn)列艦 從1943年11月及其后的1年中,“賓夕法尼亞”號參加了期間進行的所有兩棲作戰(zhàn),其中包括吉爾伯特群島、馬紹爾、馬利亞納群島等的戰(zhàn)役,“賓夕法尼亞”號或者作為火力支援艦隊,或者作為護航艦隊。這期間,“賓夕法尼亞”號主炮的目標主要是島嶼,所受的攻擊來自于日軍的飛機。<>
BB-38“賓夕法尼亞”號戰(zhàn)列艦的 14英寸(356mm)三聯(lián)裝主炮 1944年10月,收復菲律賓的戰(zhàn)役開始打響,“賓夕法尼亞”號也是完成火力支援和護航任務。在10月25日晨進行的萊特夜戰(zhàn)中,“賓夕法尼亞”號以及其它五艘老戰(zhàn)列艦和巡洋艦組成的護航艦隊打了一場漂亮的伏擊戰(zhàn),“賓夕法尼亞”號也終于有機會將14英寸的艦炮傾瀉于日本戰(zhàn)列艦隊之上。從萊特灣開始到以后的塞班島、硫磺島和沖繩,美艦隊逐漸開始領教神風的味道,“賓夕法尼”亞號也在其中。在最后一次兩棲作戰(zhàn)-沖繩戰(zhàn)役中,“賓夕法尼亞”號首先被魚雷擊中,而后又被神風擊中,致使其返港維修直至戰(zhàn)爭結束。但“賓夕法尼亞”號已經(jīng)有了一項令人驕傲的戰(zhàn)績,就是她參加了太平洋反擊之后的每一次兩棲作戰(zhàn)。 <>
1941年12月7日,在珍珠港內停泊在 BB-38“賓夕法尼亞”號戰(zhàn)列艦,其前方的兩首被擊毀的驅逐艦分別為 DD-375“道恩斯”(Downes)號(左側)和 DD-372“卡森”(Cassin)號(右側)。 <>
1944年,在干船塢里的 BB-38“賓夕法尼亞”號戰(zhàn)列艦 1946,本艦退役,同年作為靶艦參加原子彈實驗,沉于夸賈林?!百e夕法尼亞”號共獲得了8枚戰(zhàn)斗之星勛章。<>
<> USS BB-39 Arizona “亞利桑那”號
1915年6月19日,正在下水的 BB-39“亞利桑那”號船體 “亞利桑納”號是“賓夕法尼亞”級的第二艘戰(zhàn)列艦,但其命運與其姊妹艦卻有著天壤之別。1914年3月開工,1915年6月下水,1916年10月服役,但其對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貢獻就是在1918年11月運載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參加巴黎和會。<>
1915年6月19日,在布魯克林海軍港下水的 BB-39“亞利桑那”號戰(zhàn)列艦船體 而后的10年中,“亞利桑納”號交替作為美國第2、4、9戰(zhàn)列艦隊的旗艦往返于美國東西海岸以及夏維夷之間實施訓練任務。1929年7月至1931年3月,“亞利桑納”號進行了改裝。改裝的項目包括更換主桅、加裝高射炮以及增加裝甲等。改裝后繼續(xù)參加訓練任務。1938年,“亞利桑納”號被分配到太平洋艦隊,開始常駐珍珠港,大修在西海岸長灘進行。1941年,隨太平洋局勢的緊張,太平洋艦隊也不斷加強訓練。“亞利桑納”號參加的最后訓練是1941年12月4日與“內華達”、“俄克拉荷馬”號一起進行的夜戰(zhàn)訓練,12月5日,返回珍珠港。返港后,維修船“貞女”號停泊在“亞利桑納”號的外側。這也就是12月7日早晨的停泊情況。<>
1916年12月24日,正在紐約東河上緩緩行駛的 BB-39“亞利桑那”號戰(zhàn)列艦 外側停泊的維修船由于吃水很淺,并沒有阻擋住魚雷。“亞利桑納”號中了數(shù)條魚雷后,又被4顆炸彈擊中,其中1顆穿透了前甲板并引爆了彈藥艙,“炮塔被一顆炸彈不太猛烈的爆炸震了一下,兩分鐘后,一次強烈得多的爆炸震斷了炮塔,燃料從左弦的某個地方冒出來,艦首沉到海里,海浪已淹沒了后主甲板,而后著起大火,黑紅的煙柱竄到1千英尺的高空...”,“亞利桑納”號的大火共燒了兩天,艦上共有1177人桑生,占珍珠港總死亡人數(shù)的一半,其中945人仍在艦體內。
1917年正在和其他戰(zhàn)列艦進行炮擊訓練的 BB-39“亞利桑那”號 而后“亞利桑納”號在太平洋艦隊注銷,其上層建筑均被拆除,部分作為岸防,部分被用于其它艦只,艦體仍保留在原位的水下。1962年5月,肯尼迪總統(tǒng)指定“亞利桑納”號沉沒處為國家陵園,并在沉沒處的水上建立了一個紀念館。<>
在紐約的海軍觀艦式中,正在接受當時海軍部長 約瑟夫斯?丹尼爾斯檢閱的 BB-39“亞利桑那”號戰(zhàn)列艦。 <>
1920年1月,在古巴關塔納摩灣的 BB-39“亞利桑那”號戰(zhàn)列艦 <>
1924年在 BB-39“亞利桑那”號艦艏甲板上合影的官兵 <>
20年代中期的 BB-39“亞利桑那”號戰(zhàn)列艦 <>
20年代的 BB-39“亞利桑那”號戰(zhàn)列艦 <>
<>
1927年在紐約的 BB-39“亞利桑那”號戰(zhàn)列艦 <>
1931年3月,在大西洋上搭載 赫伯特胡佛總統(tǒng)的BB-39“亞利桑那”號戰(zhàn)列艦 <>
1931年現(xiàn)代化改造后的 BB-39“亞利桑那”號戰(zhàn)列艦
<>
<>
<>
30年代的 BB-39“亞利桑那”號戰(zhàn)列艦 <>
30年代的 BB-39“亞利桑那”號戰(zhàn)列艦 <>
30年代正在穿越舊金山金門大橋的BB-39“亞利桑那”號戰(zhàn)列艦 <>
1935年在加利福尼亞長灘的 BB-39“亞利桑那”號戰(zhàn)列艦 <>
1941年12月7日,在日軍空襲中 BB-39“亞利桑那”號爆炸的一瞬間 <>
<>
1941年12月7日,日軍空襲后坐沉在珍珠港內的 BB-39“亞利桑那”號戰(zhàn)列艦 <>
<>
1941年12月7日,日軍空襲后坐沉在珍珠港內的 BB-39“亞利桑那”號戰(zhàn)列艦 <>
1941年12月7日,被日軍空襲后沉沒在珍珠港內的 BB-39“亞利桑那”號戰(zhàn)列艦 <>
<>
1962年5月,肯尼迪總統(tǒng)指定“亞利桑納”號沉沒處為國家陵園,并在沉沒處的水上建立了一個紀念館。幾十年后,“亞利桑納”號油污仍然遺留在附近海域。 <>
“亞利桑那”紀念館鳥瞰圖,依稀可以看到殘骸遺留的油污 <>
亞利桑那紀念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