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精草
別名 耳朵刷子、挖耳朵草、珍珠草、鼓槌草、衣鈕草、谷精珠(頭狀花序) 來源 為谷精草科谷精草屬植物谷精草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以花葶和花序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小草本。須根細(xì)軟,稠密。無莖。葉叢生,條狀披針形,全緣,長8-18厘米,基部最寬可達8毫米,葉片有明顯的橫隔。6-8月開花,花葶比葉長,從葉叢中生出,纖細(xì),直立,干后有光澤,具縱棱,稍呈扭曲,基部有筒狀葉鞘,其上部斜裂。頭狀花序頂生,小花白色,近圓球形,徑粗在5毫米以內(nèi),總苞片圓狀倒卵形,小苞片楔形,膜質(zhì),長約2.2毫米,背面上部及邊緣密生白毛?;▎涡?,生于苞片腋內(nèi),雌雄花同生于頭狀花序之上,雄花少數(shù),生于花序中央,有短花梗,雄蕊6,花藥黑色,雌蕊多數(shù),生于花序周圍,幾無花梗。蒴果3裂。 生境與分布 常生于水稻田中或淺水池沼邊。分布于華東、華南、西南和陜西等地,主產(chǎn)于江蘇、浙江、湖北等地。 采集加工 秋季開花結(jié)實時拔取全草,剪下花葶部分,曬干。 藥理作用 抑菌試驗:谷精草能抑制綠膿桿菌及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 性味功能 辛、甘、平。疏散風(fēng)熱,明目退翳。 主治用法 眼結(jié)膜炎,角膜云翳,夜盲癥,視網(wǎng)膜脈絡(luò)膜炎,小兒疳積,止血。用量:10-15克。 參考配方 1.中心型視網(wǎng)膜脈絡(luò)膜炎:谷精草、黨參、決明子、車前草、甘草各6克,白茅根10克,加水500毫升,煎成100-150毫升,每日一劑,分2次服,10-15日為一療程。停藥5-7日,可繼續(xù)服第二個療程。 2.夜盲癥:谷精草30克,羊肝一個(或豬肝),加水燉熟,食肝喝湯。 3.小兒口渴發(fā)熱:谷精草30克,水煎服。 4.疳積,肝熱,手足心熱:谷精草60-90克,豬肝60克,加開水燉一小時后服,每日1-2次。 5.風(fēng)熱目翳,視物不清:谷精草30-60克,鴨肝1-2具(白豆腐亦可),加水蒸服。外用谷精草煎水洗眼。 6.風(fēng)熱頭痛,眼睛紅腫刺痛,牙齒痛:谷精草10克,龍膽草3克,生地黃、赤芍各10克,紅花5克,水煎服。 7.小兒疳積引起的眼目起翳:谷精草10克,蟬蛻、菊花、木賊各5克,水煎服。 8.腦痛眉痛:谷精草6克,地龍10克,乳香3克,為末,每用5克,煙筒中燒,隨左右熏鼻。 9.鼻衄不止:谷精草為末,熟面湯送服6克。
|
|
|